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理论》2016,(1)
新媒体时代,网络对目前在校的"90后"大学生影响巨大。如何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开展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背景下"90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了民办高校通过网络对"90后"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情况,总结了通过网络途径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地区90后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3年入学的新疆某医学院校新生1683人进行测量。认为新疆"90"后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低于86年全国常模,高于99年全国大学生常模。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99年全国大学生常模。新疆"90"后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充分了解"90"后医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健康趋势,开展针对性、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契机。高校应借此机遇,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积极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姜廷雪  王志伟 《学理论》2011,(23):49-50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从而保证大学生不受或少受"网络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岳婷 《学理论》2013,(21):105-106
当代的军校迎来的基本都是"90后"年轻一代的学生,面对着新生代的力量,在调查中发现,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在慢慢消退、减弱,然而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却在加大。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当代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中心,将从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现状谈起,阐述积极心理学与军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马祥  李恺 《学理论》2015,(7):229-231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分析得出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在新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阐明了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不足的原因,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更好地开展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提供一些帮助。针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不足的问题,积极寻求更适合新疆的教育方式,以提高他们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作用。90后大学生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亚传播圈对90后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旷芳 《学理论》2012,(15):49-50
大学生是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网络暴力行为包括语言暴力、传播色情与暴力影视、玩暴力游戏、黑客行为四种表现形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具有消极影响。网络立法滞后、网民的"三无"、大学生性格特点和课程负担过轻等是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高校应加强传媒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现状及行为特征,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从课堂授课到学生日常管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的帮扶系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王海艳 《学理论》2012,(6):150-151
"90后"大学生已日渐成为我国高校的主体。他们是伴随着网络发展长大的一代,网络成了"90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备。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网络依赖严重、侵权行为严重以及受西方消极文化的侵蚀。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建设的不完善以及"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高校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在高校的实践应用中总结发现,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总结出如何将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共同进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许存 《学理论》2012,(19):240-241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校工作者高度重视。论文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者,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论文认为辅导员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扎实做好特困学生的关爱工作;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3.
李华明 《学理论》2012,(35):334-335
在对广西民族大学2008、2009两个年级学生开展群体思想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了解这一群体的行为现状及其基本特征,并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逻辑归因进行简要梳理,试对"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与大学生安全教育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微信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涛 《学理论》2013,(15):218-219
"90后"大学生深受网络影响,其认知行为碎片化、视觉化,认知途径网络化、移动化,针对这些特征,对大学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工作提出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化、形式视觉化、教学沟通方式网络化、教育学习方式实践化等与"90后"认知特征相适应的创新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0后"高职大学生性行为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性心理现状,为高校对"90后"高职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措施:应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身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刘蓝蓝 《学理论》2012,(19):266-267
他们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90后"。他们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文章首先从三方面分析了"90后"大学生素质现状,经探索后,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注重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协调性;第二,增强"90后"大学生的党性修养;第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强调思维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8.
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0后"大学生有着独立自信、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却信仰欠坚定、心灵较为空虚。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营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引导"90后"健全独立人格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1)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人主义倾向、从众心理膨胀及实用主义盛行,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隐藏性、分散性、无限性和虚拟性特点是大学生价值嬗变的影响因素。高校可以从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网络监管、优化校园新媒体环境、提高思政人员和学生的媒介素养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6)
独立学院要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水平,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键。要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教育教学、咨询辅导、师资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够真正做到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