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便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政府”的目标,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政府创新,就是公共权力部门为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政府创新首先是一种行政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机构和行政程序的改革,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政府创新不是一般的改革,它是为了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没有创造性,不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那些政府改革,不属于政府创新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问题。十六届二中全会又从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高度强调指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在本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贯穿了这一思想,进一步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任务,并集中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一、突出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在2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曾先后提出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问…  相似文献   

3.
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而行政体制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载体 ,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 ,是政府与市场的连接点。所以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也是一国政府能力大小的显性表现。如何建立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是各个国家追求的目标。文章以美国、日本、英国政府机构改革为切入点 ,探讨政府机构改革的一般规律 ,以益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4.
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与策略,并应厘清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政体制改革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和心理的过程,是围绕改革的目标进行的,这一目标具体表现在制度、运作和理念三个层面上。目标决定了改革的指向,指向影响到策略的运用,而策略的运用(在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利益补偿与社会效益增进,摸石过河与路径依赖,系统思考与整体推进等诸多方面)又会最终影响到目标的达成。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这三个方面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此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行政体制改革只是整个改革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行政体制改革还必须处理好与其他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从而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革我国公安行政现有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给我国公安行政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公安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结合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定我国未来公安行政改革奋斗目标应体现的特点和要求,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制度创新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公安行政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与政府转型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经济社会中许多不和谐现象的长期存在,暴露出政府职能定位上的缺陷,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只有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才能打破体制性障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必须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公正公平与活力效率、国家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我国行政体制也在不断调整、改革与完善。特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我国行政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创新与变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其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改革行动总是在一定力量的推动下才得以发起,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旨在明确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之源以提升行政体制改革的质量,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的保障,都必须落实到制度建设层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经济制度的改革要远远快于政治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政治和社会制度改革方面的滞后已带来了种种不同的消极后果,而这些消极面也正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制度创新来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导致不和谐的因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市场模式因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成为具有超意识形态特征的主导方案,得到广泛应用。西方市场化行政改革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方面取得了积极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深圳为例介绍了我国借鉴西方经验,进行行政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从政府职能定位、法律法规建设、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四方面探讨了中国深化市场化行政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政务环境的改革优化是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是"牛鼻子",是改革的着力点。成都武侯区立足区域发展位势能级的提升和产业功能区优势,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引擎,以审批服务"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助力,在促进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上作出了探索,为推动全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作出了尝试。本文以重点问题为导向提出深化武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四条路径:碎片化问题与整体性治理方案、重数轻质问题与"含金量"提高、合法性问题与法治化程度提升、信息化问题与互联互通平台构建。  相似文献   

11.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理论与制度不同构、制度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重构现代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对战略策略作出理性化的选择,则是制度变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及目前政府自身的状况构成了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四个方面原因。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善于抓主要矛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冲突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根源。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冲突多发,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对此,我党先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新理念,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是社会管理创新,确立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现实表明,社会管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然相去甚远,社会冲突还未有效化解,社会管理创新亟待加强。就此,应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从思想、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我国实际类似征收的性质,是税收之外公共收入的最大来源。行政事业单位独占强大的公权利资源,垄断公共产品或服务资源。因此,收费及定价为单方决定,交费相对人永处在被动地位。税收必依法征收,如行政事业性收费不依法规制,则与掠夺或敲诈无法区别,必会普遍、长期、大量的侵犯宪法保护的财产权。所以,行政事业收费法不仅具有行政法、民商法的意义,更有从源头防腐、行政改革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政府应当积极推动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机构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高公务员素质等方面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安全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法治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更是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标志.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符合法治的精神,才能产生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长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党,在于一个能够把握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党。而和谐执政党的建设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和谐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对和谐执政党建设的理解要从整体上把握,不仅包括执政党内部和谐,更包括执政党与周围政治环境、政治体系的和谐。因此,和谐执政党建设应努力保持和促进好党民和谐、党国和谐、党际和谐和执政党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18.
导致我国行政监督不力的原因很多,从外部监督主体看,存在人大、纪委、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等独立性不足,权威性不够或力量弱小等原因;从内部监督主体看,监察机关和上级机关或者独立性不足,或者没有监督动力。所以,如何能在当前一元化的权力结构下,提升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是我们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改革思路。同时,对政府的监督必须有强大的外部监督存在,其内部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行政监督的改革有赖外部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面部署,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但尚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参与意识、非参与意识、有限参与意识并存,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政治文化的分化加剧,都表明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处在复杂的境遇。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着眼于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创新政治体制,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加强文化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