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湖北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依法治州,已成为恩施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为了全面了解全州法治状况,为加快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恩施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对恩施州法治状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公民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生成路径、范围指代以及价值立场不同,前者具有内生性、滞后性和工具性,后者具有内在张力、规范性和价值指引性。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的当代传承,是社会先进文化。法治文化建设为法治建设步伐提速营造良好的文化基础,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律保障。通过分析我国进行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律保障。通过分析我国进行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恩施州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绿色发展"目标责任大,任务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积极维护恩施州的"绿色发展"之路,应用"长牙齿"的法律,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尤为重要。"绿色发展"需要法制自身不断健全与完善,并充分发挥法治功能;"绿色发展"需要法治思维的科学治理,法治思想的积极宣传、法治行为的正确引导与监督。  相似文献   

6.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法制建设与反腐机制的管理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国家在大力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恩施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在全面推进这一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进展。本文从恩施州的发展现状入手,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反腐败创新机制以及法制建设。对于当前的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使命任务和实现路径,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行动纲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有助于夯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有助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有助于不断提高全体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效实现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这一目标任务,要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核心要义,以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抓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活水源泉。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恩施州的社区文化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民众的好评。但恩施州的社区文化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政府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建成需要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对法治的利益、价值和路径选择形成普遍的认同。我国由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法文化蕴含的优秀因子,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法律文化心理,成为维系民族延续性和时代性的纽带。优秀传统法文化浸润法治社会建设是立足现实需要和二者自身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法治社会建设从传统法文化中汲取营养、择善而用,将传统立法、吏治、司法和德治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运行机制中;传统法文化在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与转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二者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法治社会建设治理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法治是法律在全社会得到公认和普遍施行的一种社会状态,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找到的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制度是前提,实施机制是保障,法治文化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制度、机制、文化一体推进,形成良好的法治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制定良好的法律是前提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立法的终极目标,如何做好恩施州教科文卫领域的立法也是恩施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逐步真正地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5,(9)
<正>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三晋优秀法治文化源远流长,处处闪烁着法治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把弘扬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同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激发和凝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富民强省的强大力量。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文化的要求,为  相似文献   

15.
伍玉功 《求索》2007,(6):115-116
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的“瓶颈”。对法治社会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解析农村法治建设困境的前提;在当下中国,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处在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的时期、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当代农村法治建设,寻求当代农村法治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具有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旨特性和价值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体现出整体优势;与其他社会治理方略、治理手段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社会善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法治体系;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法治建设提供文化滋养和道德底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法治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深层次改革的配合尚不到位;法律配合经济、政治及社会控制目的,有沦落为形式工具的危险;部分法律制度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脱节等方面是其需要深刻反思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法治建设,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需求的反映,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法治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的一项重要指标。法治不仅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还要求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得  相似文献   

18.
江海洋 《群众》2008,(6):48-49
所谓“法治文化”,是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积淀于一个国家、地区,并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及其价值取向。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首要倡导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法治精神就很难延续传承,更谈不上提高社会法治化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法治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是现代社会法治的内涵与核心。法治文化要体现法治与德治的融合,只有两者在实践中互通互动,才能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实际作用和优化作用,从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创性地以单独部分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乡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建设进程事关全局,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部分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宅基地纠纷作为典型的农村社会问题,以此类案件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揭示的规律,有助于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当前,农村还存在着农民法治意识不够强、涉农法治体系不够完善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加强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完善法治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相应工作是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