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国文学对丁玲创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形象的塑造方面。丁玲在外国作家典型形象塑造的启发触动之下,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有着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现代中国妇女。这些妇女与19世纪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中著名的妇女形象如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以及整个俄罗斯文坛上风行了几十年的“多余人”形象有着分不开的渊源关系。这种外国作家笔下的人物,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热烈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幻想,有着强大的“隐忍力”和鲜明的孤独感。比如《茶花女》中的玛…  相似文献   

2.
杨建民 《同舟共进》2013,(11):71-74
1957年10月17日的《人民日报》刊出了一篇正题为《青年作者的鉴戒》,副题为“刘绍棠追求名利堕落叛党”的“新华社综合报道”,文章将各界(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副主席老舍、党组副书记郭小川及作家严文井等)对刘绍棠的批判发言作了综述,其中措辞十分严厉:“发言者一致认为,22岁的青年作者刘绍棠堕落、叛党的经过,深深值得广大青年文学作者和青年们引为戒鉴。”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散文集《干校六记》 ,到前年面世的《我们仨》 ,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大家风格 ,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杨绛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 ,她的《我们仨》一版再版 ,至今热度不减 ,这更让许多读者感受到了“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 ,杨绛仍然大家风范 ,难怪夏衍发出过“你们捧钱钟书 ,我捧杨绛”的声音。正是为了对夏公这一呼吁的一声微弱的呼应 ,笔者创作出版了《杨绛传》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版 ) ,自己在写作这部关于杨绛先生的第一本传记…  相似文献   

4.
周帅 《同舟共进》2012,(10):76-7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个怪圈:执著于作家作品的分析与研究,却对作家的生平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很多文学研究者的作家论都显得十分单薄,像样的作家传记更少得可怜。比如周作人研究这几十年来,周作人传记写得最好的居然是日本学者木山英雄,国内的也只有钱理群十几年前的一本旧作可读。  相似文献   

5.
王连峰 《青年论坛》2004,(1):128-129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 :“徐干时有齐气 ,然粲之匹也”。《文选》李善注认为 :言齐俗文体舒缓 ,而徐干亦有斯累。这个解释显得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对徐干现存辞赋和齐地的民俗特征、魏晋时代文学审美品质转变的考察 ,认为《典论·论文》中的“齐气”在形式上是指虚夸藻饰的言辞 ,其精神实质则是缺乏真实强烈的感情。《典论·论文》对“齐气”的负面评价 ,显示了建安时期从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百世门风     
沈宁,被赞誉为“海外华人文坛上最有代表性的纪实文学作家。”他最新出版的《百世门风》在海内外的热销,又一次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好评。《百世门风》是一部家庭史传记作品,里面记述了沈、陶、褚、万4个家族的历史。其中“沈”为  相似文献   

7.
一八四○年,优秀的俄国作家菜蒙托夫向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贡献出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竟成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一颗灿烂的明星。《当代英雄》对于研究俄国文学的最大价值,是成功地塑造了“多余人”的典型毕巧林。“多余的人”的形象在俄国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世界文学中罕见的、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高尔基在谈到俄国文学的意义时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特  相似文献   

8.
解读李辉     
<正> 李辉的著作以文学研究和传记、随笔写作为主,先后出版了《萧乾传》、《刘尊祺传》、《文坛悲歌——胡风集团怨案始末》、《恩怨沧桑——沈从文与丁玲》、《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和《风雨中的雕像》等专著和传记;出版了《人·地·书》、《人生扫描》、《深酌浅饮》、《沧桑看云》等随笔集,其中《秋白茫茫》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出版了《福斯特散文集》、《枯季思絮》等。1998年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李辉文集》五卷本。应该指出的是,李辉在由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上连载《沧桑看云》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9.
3月下旬,台湾《联合报》曾以《刘登翰大角度研究台湾文学》为题,简要报道了《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确实,从事台湾文学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刘先生,就是以对台湾文学现象的历史的、宏观的整体把握著称的。该书第一辑的前五篇文章,可说相当完整地论述了有关台湾文学的一些最基本而又最深层、相当特殊复杂而又涵盖全局的理论问题,而末篇《现实制约和审美超越的统一》则涉及台湾文学史的撰写,实际上也是一般台湾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刘先生除了提出社会政经文化背景的考察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相结合、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评述和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论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钟兆云《残墨惊艳乐云间-沈冰山传》一书,很好地把握了盲人传记中生福的真实,并成功地将人道情怀与人文理想化作文字,从而让这部传记作品从头至尾可回味、可咀嚼。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应该更富于科学理性,尽力做到客观、公平地评价作家、作品的是非得失,如鲁迅所说,“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只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才能正确引导读者阅读和欣赏作品,帮助作家提高思想、艺术水平,同时树立起批评家自身的良好形象。《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二期以“文坛呼唤文学反思与理性批判”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组有关《十作家批判书》的讨论文章,钱念孙的“为‘经典作家’卸妆———兼谈钱钟书研究的一个失误”的观点,引起我的注意。该文重申他在《朱光潜与中西文化》一书中的观点:朱光潜早在1936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中,就对“通感”…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说写作名人传记有所谓的“真名人,假故事”,这些故事是“根据名人的性格和当时的场景,依据逻辑推理写出来的”,这叫“文学虚构”,目的是加强“感染力”,达到“励志”的目的。尽管这种写作手法迄今仍有作家以为可取,我却以为必须摒弃?真实才有感染力。凭空虚构的故事,除了扰乱人们的视听之外,还将给后世留下艰难的辨伪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革命人物传记,不论是史学传记还是文学传记,都是记述传主的成才之道,都需逼真地反映传主的生平、思想、性格、特征、业绩。全国优秀党史工作者、茶陵县委党史办主任、副研究员胡涤非所著的《谭余保传》,是一部描述现代“铁面包公”的文学传记,写得形象逼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谭余保一身正气,刚直无私,在50年代被人们誉为“铁面包公”。 大革命时期,谭余保是茶陵县农民运动的群众领袖。后来,他参加了井冈山斗争,曾任湘赣省苏维埃主席。红军长征后,留在湘赣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解放  相似文献   

14.
王韬 :随着去年《青年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文学刊物的联合推出 ,“后先锋”这个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可能是2 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学定位概念了。您是在《青年文学》第三期上同时发表文章对“后先锋”写作进行理论定位的评论家 ,请问 ,“后先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葛红兵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 ,大家感到先锋写作衰微之后 ,文学似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的热炒 ,一篇又一篇作品的出世以及一套又一套文集、文丛的出版 ,另一方面是文学的先锋精神的萎缩 ,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技术上的不思…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11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安徽省作家协会和《清明》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长篇小说《活罪难逃》座谈会”在合肥市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小说无论从写作方法上还是从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安徽近年来最成功的“大墙文学”作品。有谁相信,已引起轰动的《活罪难逃》的作者杜子建竟是一位只有中学文化且坐过5年牢的青年农民。日前,记者  相似文献   

16.
回顾自己“为人做嫁”的编辑生涯,想起那些曾经支持和呵护过《随笔》的作家、作者,施蛰存先生是我难以忘怀、久久萦绕于心的一个。《随笔》创办初期,诚如主持创办的编者在第一集《繁荣笔记文学———?随笔?首集开篇》一文所言,它还是一个“不定期”印行的“笔记文学丛刊”,“专  相似文献   

17.
宾恩海 《思想战线》2006,32(5):107-113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璐 《当代广西》2008,(1):56-56
李建平、黄伟林等合著的《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以下简称《文学桂军论》)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的结项成果。它突破了以往文学批评与研究偏重对思潮流变的审视和作家作品的解读的思维模式,将文学放置于更为广阔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文学与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尹雪梅  ;廖才高 《求索》2008,(6):184-185
西方传统文学以人为中心,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导致了传统文学与自然生命伦理的截然对立,这是西方人本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文学的伦理缺陷。生态文学于是对传统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与评价,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范式。然而,对待传统文学与生态文学,我们应该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文学生态链”角度考察与判断西方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使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自的哲学导向。  相似文献   

20.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三卷中,苏格拉底划分了话语表现的两种不同方式:纯叙事(diegesis)与模仿(mimesis)。“纯叙事”的特点是:“诗人自己即说话者,他甚至并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模仿”则是诗人竭力创造一种不是他在说话的错觉。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欧美文学批评中,“纯叙事”与“模仿”的划分又以“讲述”与“显示”的名称重新出现。“显示”被认为是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或戏剧式的,是事件和对话的直接再现,故事被不加评价地表现出来,叙述者从中消失,留下读者在没有明确评价来指导的情况下,从他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独自去得出结论。“讲述”则是以叙述者作为中介的再现,让叙述者控制着故事,讲述、概括,并加以评论。 就西方文学而言,自福楼拜开始,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确信,叙事作品中直接的、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