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金光  夏海霞  李健兰 《创造》2016,(11):68-69
正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社会媒体的重要组成,在"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和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是顺应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媒体自身转型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纸媒自身局限性日益突显传统媒体在高校信息传播中占据十分权威的地位,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以及受众需求的转变,传统纸媒自身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传播时效性不强,内容较为严肃而略显呆板,表现形式以平面纸媒为主,不及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的兴起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上升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新媒体的灵活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为在新时代中活化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契机。应加强融媒体的党建阵地建设,在党建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元媒介,不断提升党员媒体应用能力,依托融媒体推动党建工作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3.
赵喜儒 《前沿》2015,(2):23-25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和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三个不同时期,国内对主流媒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被理解为党和政府主办的电视、报刊、广播。新媒体时代学界对主流媒体的理解见仁见智。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被理解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同时期对主流媒体的不同理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媒体新形态,具有信息简短、传播迅速、交互性强、开放度高的鲜明特点。新媒体对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易使事件升级为高校危机。新媒体的强大传播能量及公众影响力,使高校危机公关面临严峻挑战。文章讨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的成因及类型,探讨其公关策略,为高校危机管理走向现代化与科学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韵强 《群众》2016,(1):61-6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拥抱互联网、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很多传统媒体的共同选择。如何避免"物理捏合",实现传统媒体在思维、逻辑、体制方面的互联网转型,将传统媒体的优势特长注入到新媒体,以新媒体的基因改造传统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扬...  相似文献   

6.
<正>融媒体的出现,无形之中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固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当前新媒体代表性人士这一群体及其政治参与产生了较大影响。"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不同媒体"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是未来媒体的  相似文献   

7.
从惊呼"狼来了",到拿来我用并逐渐走上媒体融合道路,应该说,多年来,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始终在积极探索应对方式。但是,一些媒体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不但没有带来的1+1>2的发展预期,反而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陷入互拖后腿的尴尬境地,这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冷静思考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正一、新媒体传播与民主党派思想建设(一)新媒体的概念以及传播特点。所谓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形式。从传播网络角度说,它包括有线互联网、wifi互联网、3G和4G移动互联网。从传播终端的角度看,它包括以PC为终端的媒体、以笔记本、平板和手机等载体为终端的移动媒体以及户外媒体等。新媒体主要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传播的便利性和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传播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4,(13):15-15
正当今时代,网络新媒体正以强大的渗透力、支配力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制作和传播方式,超越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深刻改变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如何用好网络新媒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必须面对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凝聚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强大合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利用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宣传领域的控制力、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也要利  相似文献   

10.
周安华 《群众》2014,(11):46-47
<正>在世界范围内新媒体快速壮大、传统媒体不断转型升级的历史情势下,科学弥合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缝隙",加速媒体融合以提升当代媒体自身多元传播力,已是摆在今天媒体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而在主动拥抱新技术中"云"化、"终端化",在交互传播和即时传播过程中,介入内容生成,自主实现内容的持续性生产和增值,对于媒体融合战略中的新旧媒体而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任务、工程和职责。然而,在这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媒体融合是一个大工程,融合可以开阔思路,融合能拓展空  相似文献   

11.
张小明 《现代人事》2001,(10):24-25
网络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第四大媒体。如同传统媒体需要编辑、记者、主持人一样,网络新媒体对媒体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要求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全新的网络世界呼唤全新媒体人才的加盟。  相似文献   

12.
引导社会舆论是各种媒体的共同责任。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传输信息、传播价值理念,进而引导社会舆论,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及实现媒体本身价值的共同要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两者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3.
<正>国有文化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文化组织。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创新和传播的社会组织,相较于其他文化企业,应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负有更重要的道义担当。新媒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和手机媒体等。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缺乏较为统一的界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形态而言的。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态,除了满足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4.
信息新时代的媒体已经从传统走向新型。面对新时代的媒体舆情,无论是民主政治、廉洁治理,还是公信力提升和改革总目标的实现,都在召唤着政府回应。政府回应表达了一种官方意志,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回应的平台应以传统媒体平台为主转向以传统媒体平台、新兴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并重,政府应实现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针对性、时效性的回应转向和变革;同时,应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环境,继续探索信息化建设,探索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和制度的路径,从而积极主动地优化政府回应性。  相似文献   

15.
正新媒体是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媒体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这些技术又催生了新的媒体介质和信息传播手段。如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都可以纳入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信息传播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且具有快速性、交互性、共享性、超文本和多元化的特点,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指的是在自身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4,(10):53-53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台声》杂志亦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时代发展,目前《台声》已拥有官方微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全方位服务台湾乡亲和广大读者,进而提升《台声》杂志的品牌影响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做新的贡献,现特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台声新媒体品牌标志(LOGO设计图案)。其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23)
正11月21日,由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处共同主办的"两岸传媒论坛"在台北举行。两岸传媒业者和学者围绕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进行了讨论。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荣誉会长张京育说,媒体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大众,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东森新闻云》资深副总编辑周佩虹表示,如今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22)
<正>在大部分公众的印象中,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公信力方面具有着强大的优势,那么新媒体的公信力,真的就"拼"不过传统媒体吗?如果用大数据来"检阅"不同媒体类型的公信力,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公信力,会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加"靠谱"吗?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6,(1):12-13
现在整个行业发生了一个新的大转机,这个转机是号称第五媒体的到来,会对传统媒体如杂志、电台等有一些冲击。第五媒体作为新媒体,必须不断和传统媒体结合才会有新的发展前途,而传统媒体也要反思,怎么和新媒体去整合才有新的生命力。我认为以后的发展就是三网合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手机用户群,再加上中国有庞大的媒体电视、电影等,互联网未来发展会是这三网结合,以及这三网衍生出来的很多事物。  相似文献   

20.
正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新闻传播格局正进一步发生深刻演变,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呈多元化趋势。信息传播正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从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来看,目前已形成传统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两微一端"布局,政务发布基本形成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发布体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