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人的现代化 ,提高人的素质是中国实现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关键。在现阶段 ,中国人的现代化的艰难性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的心态失衡阻碍着国民的现代化进程 ,一是社会阶层的分化给中国人的现代化造成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给予理论与现实上的回应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蔡陈聪 《求索》2007,(3):50-52
近代以降,中日应对三次重大历史机遇的方式、领域和程度不同,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和结局亦不同。中国现代化进程长期落后于日本,其深层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因素的内在差异,表现为中国人的文化保守心态与日本人的文化开放心态、中国人的一元价值观模式和日本人的多元价值观模式、中国人的克己意识与日本人的自尊意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等方面。分析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及文化差异,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成功迈向现代化道路,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对于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中日“文化自觉”、“文化竞争”与“文化认同”,可领悟到一系列有益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秋风 《同舟共进》2009,(1):21-22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一直被一个焦虑折磨着:怎样实现现代化?不同人对现代化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形成了社会变革的形形色色的理念,其中尤其重要的一个争执是:究竟是文化、道德决定制度,还是制度决定文化、道德?这一争论持续了百年,过去半个世纪,处于剧烈变革时期的中国,仍在苦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李智信 《新东方》2023,(1):7-12
人的发展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视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回答了“为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回答了“何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回答了“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绘制和伟大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赖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搞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能否实现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既然现代化建设与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史秀艳 《前沿》2013,(12):43-45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当代中国人尊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人尊严实现的前提,体面劳动是当代中国人尊严实现的关键,社会保障是当代中国人的尊严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庚欣 《统一论坛》2001,(5):10-12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这不仅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懈斗争的历史总结,更是面向新世纪全球中国人实现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和探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潘华实 《前沿》2012,(10):7-8
精神生活在当代中国有重要地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健康的、向上的、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当代中国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有不丰富、不健康和不和谐的地方。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实现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努力改善并合理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信仰变迁是中外学者高度关注和倾力研究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引发了国人的困惑和焦虑,对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重大影响。精神和信仰层面的嬗变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并处于动态性的问题,中国人信仰危机的缘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冲突问题,具体表现为传统性和现代性、世界视阈与民族意识、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宗教信仰观念与世俗社会理念的矛盾冲突。需要重建国人的精神信仰,即坚持、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宽容开放与务实有效的信仰教育实践和推动自下而上的信仰实践,进行适时的制度变革与社会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杨俊峰 《时事报告》2003,(2):22-22,33-35
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大体分为外部现代化和内部现代化两个方面,内部现代化即是指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具体说来,就是指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培养现代人的意识和现代人的心理素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改革正激发着当代中国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这种追求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了这样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物质与商品对当代中国人的统治正在不断蔓延。这集中表现在虚假的超前消费正在不可思议地取代着真实的消费需要。许多人似乎是为了商品而生活。商品压抑着个性,压抑着灵性、激情、意志、情感、想象等属人的品性。特别是那种对彩电、冰箱,对现代化家庭布置的追求,在许多人那里几乎达到“拜物教”的程度。而经商成为社会的时尚,又加剧了商品对人的统治的实现程度。可以认为,当代中国人正处于物化的世界之中,过度追求物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在国民小学的门口会看到一副对联:做个活活泼泼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现在在台湾有些人竟然不承认是中国人,他们不承认是中国人的借口是:“中国“的涵义很模糊,所以“中国人“的涵义就更难说了!中国的涵义模糊吗?海峡两岸均属中国;中国人的涵义模糊吗?海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乡音》2013,(6):45-45
《日子里的中国》作者:袁岳张军编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考的时光。这里的中国人,是真正的行走着的、具体的中国人,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亲母亲。该书用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例证,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 ,席卷全球 ,中国概莫能外。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就被迫卷入了现代化浪潮中 ,从1840年到1949年 ,也一直在探索现代化问题 ,跟在别人后面学船坚炮利 ,跟在别人后面学制度文化 ,不但没能实现现代化 ,而且终究摆脱不了被动滞后的窘迫。甚至都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没能确定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模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关注和深刻反思。近代中国百年现代化模式选择的失误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糙移植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蒙受奇耻大辱 ,中国人原来那种“四方蛮夷向化中朝 ,大…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社会只要继续沿着现代化道路前进,大体实现现代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相对的公平,我们很多消极的社会心态,如焦虑、浮躁就能够得到更好解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总体呈现为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中国式现代化写入党章,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展示了党领导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立足中国独有国情、根植中国传统文化,领导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过程中的社会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汇聚了近代以来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艰苦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的现代化视域下,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凝聚集体合力和发挥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历史和文化逻辑,在内涵上要构建人的现代化视域下思想道德建设新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行动上,要统筹协调,形成全领域互动融合的思想道德建设系统:统筹规划,整体谋划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德治与法治互动融通,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技术现代化,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评价监督体系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韩洪涛 《求索》2005,(8):56-58
发展问题实质是个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本质的科学揭示,在世界众多的发展理论中独树一帜;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确立,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转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