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从1940年底到1945年8月,东北抗联却转入苏联远东地区,被编入苏联远东方面军。东北抗联缘何离开中国进入苏联?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呢?  相似文献   

2.
孔令波  孔刚 《世纪桥》2010,(12):37-40
<正>1932年夏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猛烈攻势给日伪在东北的反动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伪当局调集大批兵力由南向北进行大规模"讨伐"。在日伪军重兵围攻下,孤立无援而又缺乏统一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从1932年10月开始大部散败,一部10万余人转进热河,一部4万余人随马占山等人退入苏联境内,虽然如此,还有17万余人仍在东北地区坚持斗争,是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期斗争,他们仍是东北抗日战场的生力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虽已进入民国时期,但北方的皖、鲁、冀及东北仍属北洋军阀统治,处于战乱时期。特别是东北的奉系军阀混战更是频繁。1928年12月29日,少帅张学良毅然决定东北易帜,归属南京政府。东北易帜后,张学良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当时由于忙于  相似文献   

4.
李正军 《党史纵横》2013,(3):54-55,58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日军在我国领土上屠杀军民,强奸妇女,践踏河山,霸占土地,剥夺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驱使他们充当奴隶,激起东北人民不断的反抗。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高潮中,东北军抗日官兵与辽东广大抗日组织在唐聚  相似文献   

5.
刘会军  白路 《党的文献》2019,(6):117-124
1933年至1935年间,为改变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分散、处境艰难的局势,中国共产党有效整合了东北地区各类抗日武装。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东北地方党组织通过联合作战、组建抗日联合军指挥部、进行改编等整合方式,并辅以安抚、缴械、对日作战、收编等抑制离散的方法,创造性地整合区域内的各抗日武装,最终领导哈东地区各抗日武装实现了由分散到集中统一,使哈东地区的抗日运动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艳波 《奋斗》2021,(4):44-44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武装。这支队伍高举抗日救国伟大旗帜,在白山黑水间战斗了14年之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冯仲云就是这支队伍的重要将领,曾历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等职。1908年3月,冯仲云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27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踏上了为求索真理而不懈奋斗的人生之路。1930年,他被组织派到东北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莉亚 《奋斗》2021,(1):74-75
1932年5月16日,巴彦县北部的七马架,一支200余人的抗日队伍誓师成立,队员们戴着红袖标,满怀豪情,意气风发。这是东北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名为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即巴彦反日游击队),它的创建者和总指挥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料才子的传奇抗日将领——张甲洲。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战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3,(3):59-63
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并不陌生。但由于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记忆也许有些模糊,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最早与日军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的人民军队。在当时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志民 《世纪桥》2002,(4):49-51
赵尚志在从1931年12月出狱,投身东北抗日斗争到1942年2月12日壮烈牺牲的10年间,在通河地区活动的时间就有两年,他指挥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和协调的四、六、八、九、十一各军等抗日武装支持下,转战在东起清河、西到浓河的通河山山水水之间,给日伪军警以沉重打击,在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初,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纪亭榭,北平东北大学学生高鹏等人,就秘密筹划建立抗日武装队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的支持下,他们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一面用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救亡总会的捐款购买枪支,一面联络人员。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3,(6):59-63
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并不陌生。但由于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记忆也许有些模糊,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最早与日军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的人民军队。在当时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用,  相似文献   

13.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15-1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起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总人数最多时达30万以上,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王恩宝 《世纪桥》2002,(3):11-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东北,坚决进行抗日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东北各阶层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因此变动了东北以至国内的阶级关系,甚至国民党阵营内部也出现分化和破裂。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不顾  相似文献   

15.
孔令波 《世纪桥》2012,(14):4-7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各军开始陆续成立,东北抗日战场呈现出新的高涨形势。与此同时东北义勇军在挫败敌人“大讨伐”中,不断发展,频繁作战,顽强斗争,对促进东北抗日斗争大好形势的到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玫 《世纪桥》2011,(14):36-39
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于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她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由东北各民族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武装。在十余年的艰苦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一面与凶残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血战,一面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生生死死,顽强不息。  相似文献   

17.
马彦超 《世纪桥》2012,(4):22-25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斗争,大批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打击了R本侵略者,积极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其英勇斗争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18.
黄强  张克  保华 《党史纵横》2015,(2):26-27,43
李延禄(1895.4.1~1985.6.18)祖籍山东省平度,1895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1914年入吉林工厂学徒,一年后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厂主除名。后投军东北军延吉第九巡防营,很快提升为排长、营司务长。1920年巡防营编入吉林省防军第十三混成旅,他先后任营司务长和骑兵连长。1921年因保护朝鲜革命者入狱,1925年任各龙县警察局巡官,1928年重回第十三混成旅,又因为参加反日斗争被开除军籍。这时,他已由革命的同情者成长为革命战士,并在延吉加入  相似文献   

19.
马守芹 《世纪桥》2012,(22):36-4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精神奴化和军事镇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发起抗日号召,组织武装反抗。1936年,抗日武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为第一、二、三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派兵进攻关内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蒋义  周永梅  张克 《世纪桥》2010,(24):29-31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3000万同胞陷入地狱般苦难深渊。1933年春天,退到东宁、密山的三大(李杜、王德林、丁超)抗日武装相继瓦解。仅剩一些民众义勇军、山林队勉强坚持抗日,这时期加之吉东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左”倾思想严重,不能团结民众的抗日力量,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面临着被日寇消灭的危险,东北的抗日斗争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