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什么是学校知识管理 学校知识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把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学校的财富和核心,运用学校教职员工集体的智慧,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等方式提高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和竞争力,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鲁东大学结合学校发展历程,总结办学特色,通过一系列思想鲜明、外观显著的文化符号构建起鲁大精神文化体系,集中体现了学校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传统、道德观念,直观表达了学校最突出的精神品质,帮助师生认识学校、了解学校,激发师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热情,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师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共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学校特色创建”或者“创建学校特色”一时成为诸多教育媒体炙手可热的词汇,创学校特色的活动也成为众多学校追求的目标,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学校特色”反映了教育改革对学校办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在竞争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策略,同时是校长们实现人生抱负、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有个性学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竞争力的体现。在这种认识指导下.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同,要立足于可操作性的学校文化体系的建设,建设一个以学校不同范围的师生组织为主体,以学生在校时间为经线,以学校的不同空间(包括虚拟空间)为纬线,以精品、优质的各类活动为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人把“学校文化”狭隘地当作“校园文化”,将其内容界定在文化娱乐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道德品行表现等比较片面的领域。应该说,“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构成学校的品牌形象和精神面貌,是学校的特色。“学校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要素相互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6,(21):I0003-I0003
宁夏固原市农业学校,位于六盘山下清水河畔,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学校,自治区首批建设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名字命名的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党总支在弘扬华罗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活动,打造了一批优秀教师,推动了学校科学发展,初步形成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8.
学校形象是指学校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即学校内外公众对学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电大面对市场竞争和教育竞争的挑战,必须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思考和决策学校的发展,加强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学校形象的塑造、整合与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师生员工)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党组织是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校全而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实施者,肩负着团结凝聚学校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以科学发展的态度看待学校基层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学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校坚强的战斗堡垒,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是由中美两国的学校文化差异所决定的,而学校文化差异本质上是由中关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互为依存。本文就中关两国的学校文化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层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学校文化的培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2,(22):32-32
赵尚志就读的许公学校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41号,现为哈尔滨铁路局物资管理处。许公学校始建于1924年12月,是为纪念中东铁路第一任督办许景澄而建,全称许公纪念实业学校,1925年10月1日改称许公储才学校,翌年11月1日改称东省特别区许公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 1.重智轻德现象依然存在 在各级文件和会议上,都强调学校务必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但在实践中,德育首要地位被大大弱化。德育已不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而是学校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德育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至只能成为学校教育这个百花同中的点缀。“学校质量”就是“考学成绩”,这才是学校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的发展。无论是名校,还是发展中的薄弱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寻求变革和突破.否则.落伍甚至被淘汰将会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精细化管理之路,使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各地教育领域屡屡曝出的腐败案件,反映出学校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热门话题。在我国教育事业变革过程中.学校管理和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学校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存在缺位.致使学校权力运行失去监督.诱发和滋生了学校权力腐败。如何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成为当前学校反腐亟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9,(18):57-57
灵武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县级普通高级中学,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学校历史悠久,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景色恰人,是灵武市园林式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硬笔书法教学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卫生先进单位”,灵武市“学校管理先进集体”、“五个好党组织”。  相似文献   

18.
潘怀林 《求贤》2010,(1):46-47
“办最好的学校,做最好的教师,当最好的学生”,这是天津市塘沽区十五中的校训诠释。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改革创新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瞄准育才育贤的高标准,努力培育班子的优秀品质,锻炼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把追求教育卓越变成了生动的现实。近三年来,学校各项管理指标均达到全区前茅,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学校先后获得各种荣誉32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5项,区级26项,学校课题成果和经验介绍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9.
王帝 《党史纵横》2009,(1):63-63
平山区桥头中心校地处桥头镇中心地区,是平山区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心小学。学校现有学生744人,教职工87人。2005年3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以合理规划学校发展蓝图为己任,本着“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攀枝花市美丽的金沙江畔,有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那就是攀钢第十二中小学。踏进学校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块奖牌:“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攀枝花市校风示范学校”、“攀枝花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攀枝花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攀钢教育处安全文明示范学校”……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见证着学校发展的不平凡历程,也凝聚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知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