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社区生活面临诸多心理情绪、婚恋与子女教育、社区融入、文化贫困等社会心态问题。解决农民工社会心态问题,立足于城市社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体系,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选择:构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以社区精神为内核,形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意识;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机制,形成公共精神;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认知及调控能力;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工作介入机制,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明显处于弱势.新生代农民工话语权建构与选择,是他们融入城市的基础,各级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政府层面解决话语权“支撑点”问题;在社会层面解决话语权“外环境”问题;在主体层面解决“源动力”问题;在社区层面解决话语权“落脚点”问题,用制度与机制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语权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建设应指向社区发展,而主体性的社区发展是"善治"和现代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同时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市治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包容性。包容性城市要避免对某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农民工的排斥。有效的社区融入,不仅体现了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包容,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治理的内涵。社区通过均等化服务、利益关注和倾斜以及组织化参与等方式,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大多游离于城市边缘,如何融入城市社会问题等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以青岛市为例,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进程中的现实诉求,得出这样的结论: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发展期望值相应提升,渴望在事业发展层面融入城市社会;关注务工环境与工作条件,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与劳动权益的实现,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渴求精神、情感生活,闲暇时间活动形式多样化,渴望在家庭生活和精神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5.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城市梦",就是共建共享和谐现代社会。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应在心理、文化、法律等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具体指导帮助,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同工同酬、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对他们的"城市梦"加强调研,并帮助他们实现"城市梦"。  相似文献   

6.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愿望更为强烈。然而,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较低。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理应发挥组织优势,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11,(10):53-53
一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为总目标。在国家完善农民工政策的基本目标下.需要优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在政策导向上,不能再期望新生代农民丁最终返回农业或农村。而是要在户籍政策、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对其要留出足够的通道,使其中大部分能够在输入地或城市沉淀下来。二是以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目标.仅靠户籍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群体一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因此,将其吸纳进工会组织并为其服务既是党政所托、工会所能、农民工所需的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社会关系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场环境、心理诉求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工会组织持续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从而激发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内生机制,提升其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等工会组织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并拥有农村户籍的进城务工或经商青年。新生代农民工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但现存的制度和政策依然将他们挡在了城市边缘。他们迫切希望从农民工转变成工人,转变为城市居民。工厂专制和拆分型劳动力生产体制限制了新生代职业和积极公民意识的发展,加之新生代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使他们对城市生活尚不能产生未来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劳动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到中国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融入城市的能力是现实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多变 ,缺乏稳定性 ,主要存在心理不适应、自我封闭、自我逃避和性心理障碍等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环境因素 ,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也包括社会的和学习的、生活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在于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建立科学的预测系统 ,完善心理服务的机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The care of the frail elderly should be a subject of especial and growing importance to the women's movement. Two-thirds of the 75+ age group in England and Wales are women, who, when subject to the disabilities of advancing age, are usually assisted or cared for by other women. Current government policies emphasize care at home and assume the availability of unpaid female labour. Care in residential institutions depends largely upon the low paid labour of women. How can the dilemmas posed by different policy options be resolved? Can modes of care be devised which do not rely on exploiting women's labour and which offer choice to elderly women?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了劳务派遣工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同工不同酬是不争的事实,不仅表现在基本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各类津贴和补贴等显性利益分配方面,还表现在劳动安全保障费、教育培训费、社会保险费等隐性利益分配方面。破解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难题,最关键的是要从源头上根治,在立法上确保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同时还要多措并举。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劳动者提高维权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4.
《Feminist Legal Studies》2000,8(2):265-273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