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上海》2012,(7):8-10
6月10日是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今年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隆重开幕之日,新修订的《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已在这天正式施行。《条例》突出强化了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旨在增强市民体育健身素养、改善市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举海 《政策》2011,(4):61-62
当前宜昌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宜昌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时期,宜昌市将继续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提升宜昌文化软实力,推动宜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首都文明办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主题活动。旨在把观赏文明教育与文化艺术普及相结合,引导市民在艺术体验中,提高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活动从6月持续到10月底,采取日常观摩和重点组织两种形式,面向首都社会各界广大市民,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百万市民陆续走进国家大剧院体验高雅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硬核"防疫下的民生温情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湖北武汉、宜昌、黄冈、荆州等地凝聚社会力量同心战疫,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强化对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的关爱保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坚强后盾。武汉市:5万多名市民踊跃报名"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相似文献   

5.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陵峡口的葛洲坝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长江三峡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人文景观方面,宜昌有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巴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所有这些都是宜昌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举世瞩目,三峡旅游热再次升温。可以预见,宜昌旅游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大力发展宜昌旅游业,是宜昌乃至湖北省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湖北省不仅把宜昌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而且要求把宜昌建成具有三峡特色的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6.
不断完善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翔 《政策》2006,(12):39-39
宜昌城区供电公司主要担负中心城区170平方公里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70多万市民的电力营销工作,下辖西陵、云集、伍家三个供电所。近年来,公司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部门工作和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双向促进和共同发展。今年,西陵、伍家社区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创建示范”社区,宜昌城区供电公司也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区共驻共建”先进单位。建立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保障机制。公司先后与西陵区、伍家岗区政府签订“社区文明共建”协议书,把自身的业务工作纳入到社区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首先,强化参…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是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精神表现形式同质化、城市精神表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会弱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风格,消解城市精神的内在气质和独特个性,削弱城市精神的德育功能。要积极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优化城市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1,(5):27-27
为强化市民责任意识,推进新时期温州人核心价值观建设,切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浙江省温州市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责任文化与公民道德”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9.
王永平 《政策》2012,(3):24-26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文化资源大市。全市文化工作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文化产业当作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培育,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切实把宜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努力将宜昌打造成文化之城,实  相似文献   

10.
郭有明 《政策》2010,(5):21-23
推进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全省“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经宜昌230多公里,宜昌作为全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在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沿江开发新突破推动宜昌发展新跨越.努力把宜昌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旅宜业的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1.
何新华 《世纪行》2012,(6):25-25
本刊讯 新一届宜昌市政协把第一道调研课题和首次常委会议政议题聚焦为“培育宜昌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强市”,围绕市委提出的“把宜昌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19)
正作为全国首批"分级诊疗"改革试点城市的湖北省宜昌市,创新探索了"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宜昌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性。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5年国务院大督查情况通报,宜昌的这一做法受到了表彰。西陵区是宜昌市的中心区和核心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分级诊疗"改革,从医院、医生、投入、监管、患者"五个核心要素"统筹破题,创新医疗服务"便民特色",提升市民就医"获得感",成为"宜  相似文献   

13.
深化嫘祖研究是嫘祖文化热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嫘祖文化资源的开发应得到重视。有关政府与单位应关注宜昌的嫘祖文化热,因势利导,助其为宜昌的旅游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努力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载体和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开设讲堂讲座,广泛传播,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一是开办公益文化讲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开办公益讲座——“港城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讲堂每月举办一次,先后邀请余秋雨、刘书林等众多嘉宾登台演讲。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市民文化的两难境地上海社科院段钢近年来,不少学者纷纷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当前中国文化建设上,试图构建一个与市民社会理论相对应的市民文化的宏大框架。严格地说,当前市民文化的价值规范、趣味取向和操作方式仅是一种“准市民文化”、毋庸置疑,这种“准市...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6,(11)
正2012年初,新一届政协换届工作结束。在协商讨论未来五年文史工作计划时,市内不少文化学者提出应征集编纂一本以摩崖碑刻为题材的文史资料,从而将散落宜昌各地众多的摩崖碑刻文化遗存搜集整理,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一个侧面反映宜昌历史文化,丰富宜昌历史文化内涵。经过全市文史工作者三年的努力,该书今天和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17.
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市民“明荣知耻”、知行合一。做现代文明首都市民.抓住筹办2008北京奥运会契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是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广泛开展“迎奥运文明市民培训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之一,丰台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立意新颖、易于群众广泛参与和普遍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是筑牢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新维度,增强网络空间的文化自信对引领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的现状,需要强化文化安全危机意识,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打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网络文化。通过对网络舆论的引领,提升大众网络媒介素养,加快网络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继而增强网络空间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城市发展速度和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是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客观要求。从总体上来看,武汉市民素质是好的、是高的,但与时代发展和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市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情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  相似文献   

20.
郭有明 《政策》2012,(7):83-83
五载春华秋实,五年风雨兼程。伴随着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宜昌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全市上下打拼"宜昌速度",推进弯道超越,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宜昌特色的新路子,经济发展从工程推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交通区位从止点型向枢纽型跨越,城市发展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