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泽库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一个纯牧业县。综合县情其特点可概括为“多、少、苦、穷、低、难”6个字。多:全县人口5万多人,其中牧民人口4.7万人,是青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少:全县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928万亩,是青南地区人均占有草场最少的一个县。苦:全县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2.4℃,自然环境严酷,生活生存条件苦。  相似文献   

2.
福海县是一个农牧结合的经济发展县。全县总人口为5.01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5842万人。一九九九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了9.5%,高于地区增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185.23元,比去年增加265元;修建防渗渠计509.09公里,绿化造林计34143亩(其中防护林29156亩,经济林4987亩)。到一九九九年底,创建文明村镇55个(其中地级5个,县级50个),文明示范村6个(其中区级1个,地级5个)。仅一九九九年度,就表彰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60个先进集体和110名先进个人,全县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目前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3.5万人(次)、劳务收入2742.7万元,人均221元,比上年增加56元,增长33%。今年,为进一步作好劳务输出这一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着重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相关政策、培养带头人和建立健全机构网络体系等四个方面紧密部署,狠抓落实,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工作的新路子,使劳务经济富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5.
平罗县现有7镇6乡、160个行政村、19.2万人,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2%,同族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的乡镇有6个,回族乡镇居委会2个,回族行政村45个,回族村干部188人,现有回民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和回民小学各一所。截至2003年底,民族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96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民族乡镇有2个,民族聚居区公路通车里程178.2公里,安装程控电话4053部,移动电话3766部,  相似文献   

6.
化隆县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8.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5%.。当前最突出的县情就是县穷民不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从1996年到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61元增加到788元,五年才增加了27元。影响化隆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很多,除自然条件严酷等客观因素外,还有种植业结构不合理、调整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化的格局尚未形成、畜牧业发展势头不强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7.
农牧结合。以农为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共有17个乡镇、2个管委会、36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10元。全县“三农”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门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稳定两项任务,努力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使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元,  相似文献   

9.
《党的生活(青海)》2006,(8):F0003-F0003
“十五”以来.泽库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得到改善。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05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2元,年均增长7.43%.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1,(10):F0004-F0004
汝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全县土地面积2400.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人111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2万。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47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9.04亿元,财政总收入4.39亿元。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06,(9):I0001-I0001
清水河县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下辖3镇3乡,102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总人口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在首府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下,“十五”期间,清水河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4.5亿元、8475万元、6200元和3282元,增速分别达到27.2%、39.5%、18.3%和27.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在“九五”期末基础上的翻番目标。为全县“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2.
陈朝龙  冯永宽 《求实》2006,(Z4):162-163
一、贫困现状及成因 古蔺地处川南乌蒙山区,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全县辖29个乡镇,80万人口,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至2003年,古蔺连续3年遭受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农村大量已解决温饱的人口返贫.据县扶贫办2004年调查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31.5万人,其中637元以下的就有10.05万人.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凤冈县被定为省级贫困县。当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0元,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全县贫困人口达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1.3%。几年来,我们团结、发动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足、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使全县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199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5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1012斤,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基本解决温饱的标准;贫困人口从28万降到7.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从81.3%降到21.5%,减少了59.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现状 雷山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全县辖3镇6乡156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1997年末全县总人口13.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9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16万人,占总人口的89.8%。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73万亩。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雷山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到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3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2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60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980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01万元,财政收入达1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5.23元。目前,雷山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祁连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斯”、“三区”建设及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先行区为战略目标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着力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比较优势、开发区位优势、用活后发优势,深入实施“1345”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的优势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亿元,增长1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71万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1元,增长1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453元,增长23.3%。  相似文献   

16.
刘昕 《学习月刊》2014,(10):117-117
位于鄂西山区的建始县,是国家确定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辖10个乡镇410个村和社区,人口51万。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6.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98%。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林业在农业现代化、扶贫攻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林业在扶贫中面临诸多"短板"一是林果基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扶贫帮困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17.
金堂县辖21个乡镇和2个省级开发园区,户籍人口89万,面积1156平方公里,山丘坝兼有,其中86%的地区属山丘区。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各为20777元和9409元。  相似文献   

1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贫富状况的标志性指标。2000年重庆市人均GDP为5157元,全国人均GDP为7078元,重庆人均GDP比全国人均GDP少1921元,仅为全国的72.9%。而在综合体制改革以前的1982年,重庆市人均GDP为724元,全国人均GDP为526元,重庆比全国高37.6%。18年里重庆在与全国的对比中少了64.7个百分点,如此大的落差主要是由于两次体制变化造成的,这也是重庆对全国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赵欧  岳熊 《支部生活》2009,(3):29-29
有着“瀑布之乡”和“筇竹之乡”美誉的大关县,在本世纪初依然贫困。据统计:2000年末,全县生产总值为47919万元,农民人均有粮291公斤。人均纯收入仅758元,全县24.4万总人口中尚有近18万人未解决温饱和稳定脱贫,上万人饮水困难。全县78个村委会有14%未通公路、41%未通程控电话、60%无卫生室。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片贫瘠的土地,没有忘记这里的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20.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