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告别马兰的退伍老兵,结束了在试验场所有工作,却有一个任务永远无法停止——保密协定,从入伍开始一直到死,"保密"要伴随老兵们走完余下漫长的人生。他们当时根本没想过,这些秘密在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亲口说出来。2014年10月16日,江西鄱阳县一酒店门口挂着显眼横幅:"热烈欢迎马兰场站老首长前来参加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战友联谊会"。酒店会场里,汇聚着300余名曾经参与核试验的老兵。"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着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擎起了艳阳高照晴朗的天……"这首《马兰谣》记录的就是被誉为"共  相似文献   

2.
马兰花开     
1958年,中国核试验事业第一批创业者挺进罗布泊大漠,埋下了一颗马兰精神的种子。从此,它就像马兰花根植于大漠,生生不息,年年不败……  相似文献   

3.
于维华 《廉政瞭望》2014,(23):56-57
2014年10月16日,江西鄱阳县一酒店门口挂着冠眼横幅:“热烈欢迎马兰场站老首长前来参加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战友联谊会”。酒店会场里,汇聚着300余名曾经参与核试验的老兵。“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地区,爆炸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核试验。那一年,我30岁,荣幸地参加了首次核试验。当年在戈壁滩上,参与核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辛。烈日黄沙漫征程1964年,我还是南京军事学院的一名教官。年初,我接到通知,要执行一个重要任务,而任务的细节上级并没有透露。3月,我到北京报到时才知道,要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挣钱好嘛,做得动就做嘛!”2011年12月13日下午,在江油大康镇星火村的马兰基地,75岁的李朝秀大娘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说,“我干8小时活能挣30元,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4月28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进城务工创业26年的周家德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早在2008年10月,作为出席中国工会十五大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周家德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周家德这样对记者说:"我是农民工,我的根在山区,我忘不了曾经养育过我的那片贫瘠的土地。"一位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工,对于人生与创业、工作与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正是这些元素,成就了周家德的农民工人生。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2,(19):1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将军,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他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强军报国,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铸就国防盾牌、挺起民族脊梁作出了卓越贡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我看到了刊登在《北京支部生活》第2期上《王小谟和他的"领航人生"》一文,我感触很多。"人生有低谷,心情从来没有低谷"。就像老院士自己所言,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把人生的低谷作为调整期,静心储备知识。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援助专家,进行技术封锁,他积极搜集资料,既把英文文章读通,又把英语  相似文献   

9.
李微微 《新长征》2014,(1):26-27
从一个怀揣梦想的退伍军人,到一个崭露头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我用十几年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叫李微微,今年33岁,1998年12月入伍到武警吉林省总队松原支队,1999年12月调入武警吉林省总队后勤基地。现任九台市雨田生态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西营城街道办事处团委书记。全心全意干事业路是人走出来的。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一步一个脚  相似文献   

10.
常万全  王洪尧 《求是》2012,(19):7-9
林俊德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入伍52年来,他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强军报国,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铸就国防盾牌、挺起民族脊梁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罹患癌症后,他坦然面对生死,决然放弃手术化疗,依然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  相似文献   

11.
任逸民 《先锋队》2011,(13):50-51
1922年8月13日,我出生于稷山县翟店镇。1938年1月,我与同乡去了西安,在"西北化学制药厂"当工人。就在那年9月,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我被送到延安学习。在那里,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和马兰在合肥的家有个极雅的名字——兰室雨轩。字是余秋雨题的,不像是他常写的行书或正楷,看上去怪怪的,自成一境。为推荐马兰“入选”靳羽西的《亚洲漂亮女人》一事,我拜访了绿木掩映中的兰室雨轩。房门打开,现实中的余秋雨儒雅、亲切,一副金属架眼镜给他学者的沉稳平添了几许时尚的气息。最出人意料的是他看上去比我想的要年轻许多。“我  相似文献   

13.
让青春闪光     
正作为一名"90后",怀着无数的憧憬和梦想,我于2010年进入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自动化专业学习。进入大学后我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生的蜕变。我的内心更强大了,目标更明确了,视野也变得更加宽广了。我所关心的不再  相似文献   

14.
长河 《党的建设》2009,(2):49-49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命运往往在瞬间改变。1977年,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我国开启了新的航程。我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迎来了第一次人生抉择。这年底,为招工还是参加高考,我与父亲发生了争执,父亲还差点把我多年积攒  相似文献   

15.
<正>"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林俊德的颁奖词。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1960年9月大学毕业并入伍,196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5月31日病逝。2013年2月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14,(11):22-27
正聂荣臻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防科委第一任主任,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献身精神,排除许多压力和困难,为发展国防尖端事业倾注了无数的心血。马兰核试验基地作为国防科委的直属单位,从一开始就受到聂荣臻无微不至的关怀。抓原子弹,成为聂荣臻的"命根子"1956年10月,开完八大不久,中央对一些领导同志的分工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书荐     
正作者:任彦申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后知后觉》摘录:不少读者朋友给我写信、打电话、发书评,希望我继续写第二本书。正是在读者朋友和出版社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写这本书。书中讲述的主要是自己在江苏工作十年的体会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是作为一名领导者退岗后的"后知后觉"。  相似文献   

18.
在200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从《山西日报》头版开辟的"党在我心中"专栏读到许多生动感人的文章,其中一篇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的作者是我的大学老师马作楫,它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我素日不曾了解而且难以企及的.在这篇题为《心中有了理想的光》的短文结尾处,马老师写道:"愿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的背影,人们看见时不是一幅丑陋的画,而是一幅湛蓝的纯情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生命列车     
《理论文萃》2008,(6):1-1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1)
正与一本期刊长期为友,是需要缘分的。我与"党的教育"的渊源,比我的工龄要早大概七八年时间。从偶遇时的爱不释手,到如今的工作必备,她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20多年的光景里助我成长、携手同行,甚至影响着我的人生走向,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充盈着温暖与感激。第一次见到"党的教育",是在已离休赋闲的大爷家,那时候我刚上初中。父亲是一名农村党员,和那个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