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民华  李小珊 《唯实》2012,(8):104-108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中提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防范”原则,这一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的要旨。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政权建设的思想,并针对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就“防范”原则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的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中的“防范”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权威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写过很多文章,恩格斯在1872年10月至1873年3月写成的《论权威》是其中的较为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详细地分析了权威的实质,论证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阐明了确立无产阶级政治权威的必要性和权威与自治的辩证关系。它不仅在当时为正在组织工人政党的无产阶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也比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复杂得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和艰  相似文献   

3.
农村政权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革命时期是中共对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思想,是其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还不甚成熟,但却对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村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艳 《求实》2006,(Z4):83-84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中,初步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5.
高欣  陈东 《党史文苑》2012,(10):13-15
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实践证明,中央苏区时期民主政权建设是成功的。中央苏区在民主政治建设、廉政建设、经济建设和党政关系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党的政权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跨越理论是相对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而谈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规律理论,也论述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马克思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认识上形成完整的"人民民主政权"概念;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共提出加强经济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政权建设思想更加丰富,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党的建设、接班人培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安娜 《湘潮》2015,(2):1-2,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邓小平在具体领导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并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重要的基础,也为建国后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邓小平还实际领导建设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邓小平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和思想对中国解放后的政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在我国革命建设各个阶段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而抗战时期的民主思想就是其诸多理论建树之一。抗战时期刘少奇民主思想的实践路径体现在:抗战时期我们党要紧紧抓住党内民主建设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两条主线,以走群众路线为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塑造民主精神为根本方法,将民主建设的现实目标与根本目的统一起来;在民主政权建设实践中,要采取"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模式;同时,不能将党内民主建设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10.
宋波 《求实》2006,(Z4):79-80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中,初步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针对当时党政机关存在的严重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光辉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反对腐败的理论,它对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华北人民政府从建立到完成历史使命仅存在一年零一个月,可它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政权建设经验、经济建设经验和城市建设经验,它是我党进行的一次政权建设的成功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为新政府的平稳过渡起了桥梁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是"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层次方法论中,系统方法论表现得最为充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关消费的理论马克思没有作专门的论述 ,但散见于他的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马克思所论及的消费内容是极丰富而深刻的 ,它从不同侧面形成了马克思消费理论。现在研究马克思消费理论 ,对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消费理论 ,指导我国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马克思首先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认为 :“提出生产的消费这个规定 ,只是为了把与生产同一的消费跟原意义上的消费区别开来。”①在《资本论》中说 :“这种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在于 :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  相似文献   

15.
喻志桃 《世纪桥》2008,(10):23-24
华北人民政府从建立到完成历史使命仅存在一年零一个月,可它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政权建设经验、经济建设经验和城市建设经验,它是我党进行的一次政权建设的成功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为新政府的平稳过渡起了桥梁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与加强我国的信用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晓红 《唯实》2004,3(11):17-20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利用 1 9世纪英国有关信用制度的丰富历史记述探讨了信用问题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用理论。虽然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信用的研究 ,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我国的信用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马克思论述了信用的本质。他认为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 ,这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的让渡。“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 ,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实践基础之上,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世界观。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理论特质的分析,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晓波  殷焕举 《求实》2013,(1):25-2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年历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特色的人民政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人民政权建设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党的科学领导是人民政权建设的关键,人民政权建设的核心是坚持把民主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始终把权为民所用作为人民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总结我党人民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政权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是“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次层次方法论中,系统方法论表现得最为充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沦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关键王初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而基层政权的建设,又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紧密相关。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