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贵州的发展必不可少,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过程中,民族村寨如何构建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成效,提高民族村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建设,对推进民族村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美丽和谐的民族村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旅游观光等方面。文化消费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本文根据宁波文化消费的现状,从产品供求、政策环境、发展机制、消费意识、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宁波文化消费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显著体现。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语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文化生境。  相似文献   

4.
雷山:原生态文化旅游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雷山县按照“七个围绕(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围绕旅游发展工业、围绕旅游繁荣文化、围绕旅游完善交通、围绕旅游保护生态、围绕旅游建设城镇、围绕旅游提高素质)”的要求,以“一山两寨一线一中心(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下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一线,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各个生态博物馆依托天然民族村寨而建,突出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生态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使群众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人.  相似文献   

6.
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乐呵日子,都是人民心驰神往的乡愁记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哪种居住环境才算得上生态宜居?作为一名生态环保跑口记者,我在行走贵州的路途中寻到了答案:遇见少数民族村寨,吊脚楼掩映在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因此,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与动力基础,要置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语境中去理解。国家利益、市场需求、创新、竞争与交流等多重因素构成的动力基础,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驱动力与可能性。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其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耕文化传承、文明乡风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市场化等方面仍面临现实挑战。为此,要从乡村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内容、乡村文化观念、乡村文化产业等角度出发,探索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8.
甘琦  谢启富  焦祥 《当代贵州》2011,(33):44-45
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有1145棵800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今年8月,在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之际,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评选结果出炉。妥乐村成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最。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领域。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使振兴乡村有足够的底气,振兴乡村有所依归。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现实要求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农村绿色生产方式滞后,农村生态治理不完善、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现实困境。结合人工智能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机理,应从打造生态农业数字化发展格局、营造基层生态治理智能化发展空间、构建生态文化智慧化传播体系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滇东北山区居住着10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外界的联系较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村寨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系统而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民族村寨依托一产农业与三产旅游业融合成为特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为例,分析和探讨其在发展民族村寨农业与旅游业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推动民族地区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困境,严重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用组织振兴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困境;产业振兴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济困境;文化振兴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化困境,以使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是全面振兴辽宁,构建和谐辽宁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反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全面振兴辽宁、构建和谐辽宁提供思想基础、价值取向、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必须从辽宁的实际出发,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发展变化的特点,树立与辽宁振兴发展相适应的和谐文化观,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等方面,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与辽宁全面振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等因素影响,福建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比重明显下降,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曲折上升,文化消费结构正逐渐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针对这一新形势,应采取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介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相关立法保护等措施,促进福建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发扬、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多元主体的构建提供多种优势。我们应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素养主体支撑不足以及数字传播内容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筑牢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设施保障,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优化其传播内容和空间,助力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走上更便捷、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岂扒雨夜     
说实话,在我看来,贵州所有的民族村寨都值得做旅游开发,但要看时机。  相似文献   

18.
正卡拉村位于丹寨县龙泉镇东部,距县城4公里,紧临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有"中国鸟笼之乡"的美称,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卡拉村拥有苗族特有的民居建筑,有优美的巷道和小道,独特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形式,精美的鸟笼建筑装饰,苍老的古树,幽深的水井,碧绿的池塘。卡拉村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耍龙、跳芦笙舞、斗牛、赛马、斗鸟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邱洪斌 《奋斗》2023,(1):38-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文化振兴计划,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佳木斯大学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推进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作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不仅着眼于工业振兴、产业振兴和经济振兴,而且也着眼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振兴。10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使振兴成果惠及百姓,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建立并逐步完善早在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就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要求,率先建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