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这位名叫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疾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呼吸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这一活,就是整整十二年。莫里老人在与病魔顽强的较量中,活到了八十六岁。老人临终时,许多媒体的记者都闻讯赶来,团团围在老人的病床边,都巴望着莫里老人能够慷慨激昂地对媒体受众说点什么。那老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认为老人…  相似文献   

2.
1 从孩子到老人,距离有多远? 这是一个奇异的变数。孩子时看老人,路是那么远。老人看孩子,路是那样近,背着书包上学校,学校门前的那条河;抓蟋蟀、打陀螺的争吵与欢笑,仿佛就在昨天。还没来得及闪回一顾,便已是白发苍苍,癯然一老人了。生命短促,时间无情,人是何等地不经混呵。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31日,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上百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前来对一位85岁老人作最后的告别。追悼会一开完,老人81岁的妻子就带领6个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全部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位已经离世的老人就是上海百联集团离休干部杨玉凤。虽然杨老去世已经快一年了,他无私助人的感人事迹还在社区里传颂,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人们依然在无尽地怀念着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4.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在家时时好,出门处处难”,特别是跨出国门的老人,由于方方面面的不便和种种不习惯,往往有一种“月亮还是故乡的圆”那种思乡心态。笔者在澳大利亚期间,通过与旅澳的老人接触,走进老人的内心,对他们的处境和心境做一些了解,发现多数老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乐在其中,但也有部分老人感到哪好不好家乡好,恨不得马上打道回府才好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兴宁市宁塘镇蔗塘管理区有个老人协会,每个老人只要交2元钱便可入会,但人会必须遵守一个“特殊会规”:会员去世后,必须丧事简办,由老人协会开追悼会,寄托哀思。蔗塘老人协会的这一”特殊会现”,受到了当地群众和老人的欢迎和拥护。老人们说:“子孙孝不孝顺,主要看生前,死后再隆重,我们也着不见,还连累家人”。他们纷纷入会,一个小小的管理区,现在已有老人协会会员208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6人。1989年,73岁的会员何玉贤病逝,其在香港的侄子寄回3000港币作做斋用。老人协会前来做思想工作,帮助实行了丧事简办,…  相似文献   

7.
老人,在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苦奋斗,为社会为家庭发出了应有的光和热之后,按理说该好好休息休息,静心安度晚年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晚年生活并不顺心,他们还要为自己的生存去操劳,去拼搏,去争取精神和物质上的生活保障。极少数老人还倍受晚辈的歧视、虐待,使得本已被岁月压弯了腰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为此,笔者大声疾呼:老人.请您挺起胸膛度晚年!因为,法律已为您们支起了一片蓝天。(一)王祥、吕英是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妻,丈夫王祥还是一位拄着拐杖的破脚老人。前不久,这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来到法院,向法…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段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这是一段长达22载至诚至爱的谎言。22年前,她冒名顶替,自称外孙女,认下一位洛阳老人做外婆。而那个真实的外孙女已不在人世。她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一心照顾多病的老人。22年后,老人已九十高龄,只剩孤身一人。她依然保守秘密,将老人接到身边赡养。为让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今天,她还要将这场骗局演下去。  相似文献   

9.
马剑 《中国保安》2014,(8):21-23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16日晚,在湖南某公园南门,保安员周某像往常一样在公园入口处执勤,一位老人带着一只狗准备进公园,被周某拦在了门外。周某说,公园规定禁止携带宠物入园。起初老人听从了劝告,在公园外遛狗。但突然,老人冲进保安室就给了周某一拳,打掉了周某一颗牙。  相似文献   

10.
人间真情     
段黎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员,在寒冷的冬季如一股暖流,注入八旬老人心中,使严丽晖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大年初三下午5时许,年近80的严丽晖老人在家中不慎跌倒,动弹不得。当时家中无人,她挣扎着从6层爬到1层,边爬边求救,竟无人过问。好不容易喊来一辆麻木(三轮摩托车),把她送到市四医院门口,这时老人已是疼痛难忍。时值傍晚,又是过年,一些人从老人身边擦肩而过却无动于衷。老人看在眼里,真是痛不欲生。在此危难之际,保安队员段黎明和王富强正好经过此地,他们赶忙上前问明情况后,一边轻声安慰老人…  相似文献   

11.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12.
每年新兵下连时,老兵们要带着新兵去张大新老人家里“认亲”结对;每年老兵退伍时,也会自发去向老人告别。十多年来,官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没有终点,始终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在到达伦敦的第三天,不熟悉路的他坐错了地铁,茫然地坐在长椅上,望着眼前人来人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坐在他身旁,微笑着与他攀谈。聊了一阵,老人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这位老人名叫汉斯,独身一人居住在一个4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房子位于伦敦西区,泰晤士河畔,风景优美。老人疏于打理生活,总靠超市的冷食凑合着吃饭。经过交谈宋扬得知,汉斯1933年生于瑞士,40年前离开家乡,去过很多国家,做过汽车销售和电器修理工,后来定居英国,终身未婚。如今早已退休的他,一只耳朵失聪,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但老人喜欢自由的生活,执意不去政府安排的养老机构,自己艰难而孤独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4.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6):66-67
2011年4月的一天傍晚,在湖南某市一栋居民楼前,坐着一对六七十岁的老人,身边还有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两位老人愁容满面。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人的出现。这时,巷口走进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老太太一见马上站了起来:“快看,妈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时下,老年公寓,成为都市的新话题。住进去是个什么滋味,笔者走访了唐山市路南区友谊街道“老年福寿公寓”。这是一座432平方米的二层小楼,1988年Ic月,由社会集资,募捐建成开业的,当年只住进4位老人,后来经过广告宣传才住进ZO位老人.其中三分之二还是公费,随着观念的转变,1991年初一下子拥进SO位老人,公寓满员了。这两年一再加床,如今已挤进74位老人,还有270位老人来寓登记守候在河]外”。公寓为何这样门庭若市?寓长何广明告诉我:“我们让老人住得舒心,吃得顺心.玩得开心。”走进老年公寓,一块精制大匾映入眼帘,上写…  相似文献   

16.
子荷 《中国减灾》2009,(12):38-39
白芳礼,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老人白芳礼,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7.
某省电视台女主持人晨枫从一位自寻短见的穷途末路老人绝望举动中,发现了一个重大新闻线索。她拿着这位老人的胃癌晚期诊断书,和省报记者秦放一起,着手调查环境污染导致百姓患上绝症的事件。在深入这位老人家乡查明真相的过程中,两位新闻记者排除万难,抵制了背后黑手的收买、威胁,深入调查当地高污染企业大和化工集团,  相似文献   

18.
不时有报刊披露,许多老人活动馆成了老人“麻将馆”.以麻将之名,行赌博之实,不但危害老人身心健康,而且吵扰四邻,因此呼吁要大力整治。可是换个角度想,批评者是否考虑过这些“热爱”麻将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老人呢?文化层次低,收入不高,怕静,好热闹,可说是这些老人的主要特点。只有理解这些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尊重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文明的休闲方式。如今,有些居民小区成立了老人纠察队,组织老人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治安,组建老人秧歌团,让好热闹的老人们常可以凑在一块扭扭秧歌热乎热乎,或组织老人们到孤儿院里开展活动,很快就把老人们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从麻将桌旁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19.
温都苏老人是1987年从科左后旗档案局离休的。其妻子格日乐老人是1992年从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支行退休的。城里老人们离退休之后,大都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不安于清闲生活的温都苏、格日乐二位老人却来到风沙弥漫的乡村,在沙漠深处搭窝铺,植树造林、染绿大地,谱写了一篇充满活力和色彩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20.
读了2013年第18期《民主与法制》刊载的《母亲缘何遭遇“被死亡”》一文,心情无法平静:竞有此事,岂有此理?然而这是事实。 一位独自生活的七旬老人,在不孝子伪造她死亡等材料之后,住了多年的蜗居突然间成了他人的房产,尽管x,/簿公堂、赢得了官司,想要收回却遥遥无期。这样的逆变对无辜的老人不啻“祸从天降”,更不知何时了结。而像这样搜肠刮肚地算计老人的“坑老族”,显然是“非常之人”。指望他们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