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中,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个重要内容。一九三五年秋中央北上后,张国焘反对北上,并非法成立第二中央。一九三六年六月张虽被迫取消了第二中央并同意北上,但其反对北上的思想并没有解决。一九三六年七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率领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进入甘肃以后,西北局曾于九月中下旬,围绕红四方面军西进还是北上问题,分别在岷县、漳县、洮州(今临潭)召开过三次会,最后决定北上,实现了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这三次会议就是西北局领导与张国  相似文献   

2.
会师精神的文化内涵武志元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是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徐向前同志曾说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中国革...  相似文献   

3.
散木 《同舟共进》2013,(3):51-54
余天云的悲剧已渐被遗忘,但党如何选拔、培育、管理自己的干部,如何让他们克服缺陷,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是今日仍需思考的话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位红军将领,他曾被张国焘称为"游击天才",却又被刘伯承称作"山大王";他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骨干,曾被众多将领称道不已,后来却被作为反面典型——他就是曾任红四方面军30军、31军军长的余天云。余天云后来从历史上淡出,原因不难理解——那也是他在长征途中忽然赴死的原因。当长征快要走出草地时,  相似文献   

4.
1935年6月,当中央红军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一些细心的人发现,时任军委纵队政治委员的陈云突然消失了。就在他们纷纷猜测陈云是否“掉队”(当时红军内部对牺牲的另一种说法)时,这位肩负着中央秘密使命的红军高级干部已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5.
正长征中,对于布满死亡陷阱的大草地,朱德比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体会更为深刻。他为争取红四方面军不脱离党中央领导,一直跟随红四方面军三爬雪山三过草地,多走了一万多里,终于在主力红军抵达陕北一年后,带领着红二、四方面军抵达陕北,与中央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经过松潘大草地大概需要七八天,每个红军带的干粮很有限,三天就快吃完了,为保证活着走出草地,规定每人每天只准二三两。跟随朱德总司令的警卫们商量,决定尽量少吃干粮,留下一些干粮给朱总司令吃,实在太饿,就  相似文献   

6.
从1934年10月,红军撤出瑞金开始长征起,到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五军团一直在军团长董振堂的率领下担任中央红军的后卫。一路上,五军团克服重重困难,经历无数战斗,最后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被红军指战员称誉为长征“铁后卫”。  相似文献   

7.
“只有敬业爱业,才能干好事业”———访光山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郭殿远晓雷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年月,这里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诞生了英雄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点燃了解放战争的烽火;这里的人民不畏强暴,为推翻...  相似文献   

8.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除了中央红军以外,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4省,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  相似文献   

9.
对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从自己所接触到的中共党史教材和文章中,说法不尽相同,如: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说:“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和会宁胜利会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说法是:“一九三六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伟大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原由及其历史意义王晋林李东晖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粉碎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转移,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六年七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之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北上。八月初,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南,发动了“岷洮西固战役”,对此,不仅党史、军史界评述不一,甚至许多战役的亲历者也看法分歧,一说“岷洮西固战役的胜利,打垮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使我军威大震”。一说“张国焘坚持错误,另搞了个岷洮战役,并以此为借口,拒绝了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本文试就“氓洮西固战役”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革命前辈与同仁,以澄清其是非。  相似文献   

12.
史轩 《传承》2003,(2):4-6
今年2月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陈赓于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开始他的革命军旅生涯。其后20多年,他率部南征北战,许多“名声赫赫”的国民党军和日本、法国、美国侵略军的司令官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笔者仅撷取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较量的史实,让读者领略这位名将叱咤风云的雄才大略。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1949年9月9日中央军委致林彪、邓子恢电)。他于1911年投身军旅,长于用兵,老谋深算,人称“小诸葛”。北伐战争时,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陈赓才…  相似文献   

13.
凌梅 《世纪行》2006,(10):31-34
为实现“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李先念接徐向前的命令,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反对和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率西路军余部翻越祁连山,深入冰天雪地、杳无人踪的原始森林,继而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经历了极其艰难而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2002年9月26日,《新消息报》刊登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有新说,三军开颜同心城》的消息,报导了宁夏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万莹“经过长达16年的调查访问”提出的“新观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不在甘肃会宁,也不在宁夏西吉将台堡,而在宁夏同心城。并于次日发表了该同志《三军会师同心城》的章。《当代宁夏》2003年第3期和第  相似文献   

15.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跌宕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英武威风的陈昌浩】原红四方面军干部何福圣回忆往事时,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同四方面军的官兵一样,对陈昌浩一直怀有复杂的感情。虽然他在回到延安时政治生命基本结束了,虽然他自杀已30多年了,可是,我必须说,他是我们老战士心中永远的军神!  相似文献   

16.
潘州镇化险 潘州,地处川北巴西,是一个古镇。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曾出现过惊险的一幕。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党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边区根据地的方针。为顺利执行这一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史上,郭汝瑰是一个传奇式人物。许多人都知道,他被蒋介石视为心腹,官阶很高,曾先后担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第三厅厅长、徐州“陆总”参谋长、第72军军长、第22兵团司令等重要职务;他掌握着国民党大量极为机密的军事情报,曾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些情报交到中共地下党组织手中,最后在四川宜宾率部起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郭汝瑰从反动阵营最终走向人民怀抱的历程中,有位中共地下党员受党组织委派,长期负责与郭汝瑰联系,对郭汝瑰的转变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他就是我党杰出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8.
长征文艺兵     
1935年1月,我由刘华被服厂调到川陕省委领导的新剧团工作。当时有四个分团,我在第四分团。三月份,红四方面军要强渡嘉陵江,迎接一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我们剧团由省委副书记余红远同志带队,投入红四方面军为强渡嘉陵江战役运  相似文献   

19.
散木 《同舟共进》2013,(7):36-41
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历程中,不乏中途退出革命者,其中最让人痛恨的就是叛徒。而叛徒也是千奇百怪,这除了他们叛变的原因和方式,还有他们此后的命运之谜。本文要讲述的,是十年内战时期曾赫赫有名的原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红军大学政委何畏。此人出身华侨贫苦之家,阅历十分丰  相似文献   

20.
马青莲 《传承》2009,(2):22-23
无论是历史著作、著名将帅的回忆录、还是在研究性的文章,有关红四方面军三个军西渡黄河的时间总是说法不一,文章以史料为证进一步考证红四方面军三个军渡河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