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防盗报警产品作为安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有防盗报警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企业达1600多家,产品涉及家庭防盗、机动车防盗报警、住宅小区周边防盗报警及城市治安防控报警等众多领域。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十一五”期间,防盗报警用户规模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也不断涌现,在技术层次和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5,(8A):58-6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有个著名的“黄埔军校”,而黄埔一期的学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树了卓越的功勋。令人欣慰的是,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也诞生了第一家专业从事城市机动车防盗防劫联网报警系统运营的服务企业——深圳市永华网络报警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囿于众所周知的技术因素,加上少数人利欲熏心的心态和零敲碎打的手工业作坊式管理,使得机动车被盗陷入重重的恶性循环之中。机动车辆被盗被抢成为城市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业主痛心,警察揪心,时常发生的被盗被抢案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安防报警企业,如何破解机动车被盗困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3.
赵雪明 《刑警与科技》2005,(7B):109-110
安防产品中的三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CCTV、门禁控制和防盗报警”,而在任何一个高标准的安防项目中,这三者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将这三者有机的集成起来,实现统一的管理,发挥更高的工作效率,一直是使用方和施工方最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6,(9A):90-92
目前,中国安防产品行业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安装、报警服务和中介服务为一诲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的出现,网络与安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安防运营也在兴起,进入行业内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7,(3A):132-133
中国安防起步之初,一直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面目出现,近年来,我国安防产业发展迅猛,在各种技术的推动下,也步入了数字化与网络化时代。在安防行业的报警、门禁与视频监控三大部分中,监控占了大部分市场。随着数字化与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监控逐渐成为主流。在安防产品一体化与集成化趋势下,网络也将视频监控与报警、门禁连接起来。将来的安防系统,将实现更多的功能。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IT技术。  相似文献   

6.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7,(7A):62-66
霍尼韦尔安防集团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将国外建设联网报警中心的先进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引进国内市场。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区域联网监控报警中心,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霍尼韦尔利用自身在自动化控制、安防等领域的多元化技术、防盗报警、门禁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先进产品和集成解决方案,成为全球和中国安防行业的市场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刑警与科技》2006,(7B):103-103
泰科消防保安(天津)有限公司的产品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电子商品防盗、火警探测、喷淋灭火系统等。泰科技术创新的产品有Discover系列微型半球,可提供防暴摄像机的解决方案,而它的价格仅仅相当于普通非防暴摄像机;webEntry^TM Pro门禁控制系统是通过网络浏览器管理,易于安装的低成本门禁控制系统。增加了ID制卡功能,图形警报界面和CCTV等外部系统的控制功能;DSCGSM全球无线报警通讯器对于传统电话线来说是有效的支持甚至是可代替的,通过将报警控制面板与GSM网络连接,可防止风暴、施工建设或者蓄意破坏引起的意外断线。泰科努力保持产品行业领先,产品使用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防盗报警行业来说,如果民用市场打不开,那么防盗报警产品的市场量始终都是有限的。民用市场的启动是防盗报警业获得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韩金辉 《刑警与科技》2013,(11):174-176
<正>几年前,中国防盗报警行业呈快速发展,防盗报警器的销售数量和总销售额均以30%-60%的幅度高速攀升。随着报警服务的发展,视频技术与报警技术的融合成为新的趋势,尤其是对智能分析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报警服务业产品已经由传统的防盗报警设备组成的联网报警系统逐渐向带有视频复核功能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防盗报警产业大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民用市场启动缓慢。民用市场对防盗报警行业来说,是“瓶颈”,也是机会。近年,民用市场正在悄悄启动,家庭防盗报警产品市场年增长幅度超过30%,成为极具成长潜力的市场。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家庭防盗报警市场,已经让人看到了“曙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刑警与科技》2006,(3A):82-83
国内安防行业的领军企业深圳慑力国际集团,近几年动作频频。慑力率先推出中国安防产品连锁销售经营模式,直接把安防业特别是防盗报警业带进了一个全新的营销阶段;同时,更紧贴科技强警步伐,在国内最早参与”平安城市”建设。依托强大的技术买力,整合慑力全球安防科技资源,成功的推出了慑力“平安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刑警与科技》2008,(15):52-52
作为全球知名企业,博世安防系统在安防监控、防盗报警、楼宇可视对讲、公共广播等行业中独占鳌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丰富的产品种类、完善的服务网络逐渐赢得了厂大用户的信赖。2008年7月4日,以博世安防系统主办,广州讯安科技有限公司(博翱电子)协办的“2008博世安防产品研讨会”在佛山禅城举行;  相似文献   

13.
马晓东 《刑警与科技》2013,(Z2):118-119
<正>在2012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期间,作为全球领先的安防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博世安保通讯系统携旗下安防与通讯产品,涵盖了视频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智能家居、公共广播、专业音响以及内部通讯系统,精彩亮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先生与博世安防系统大中华区副总裁龙沐坤(Mr.Koen Rommel)参观了此次展会,并表达了对未来中国安防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人们难以预料,家庭防盗报警产品会成为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几年前甚至目前在很多城市里,铁闸般的防盗门、铁笼似的防盗网像蜘蛛网般的爬满了一栋栋楼房,成了中国特色的独特景观,一楼装了二楼装、三楼装……但由于这些防盗门、防盗网的种种不如人意处。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或者小区的物业部门要求,楼房不允许安装铁笼似的防盗网、已经安装的必须限期拆除,由此,家庭防盗报警市场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传统的防盗手段将逐渐被智能化的防盗防抢报警产品所替代、新一代的家庭防盗报警产品开始走进一个个家庭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报警运营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报警网络规模进一步发展,企业的实力和经营运作能力的提高、服务产品和水平的提升,报警运营服务行业将成为一个新兴而具特殊性的服务行业。报警运营服务市场走向了开放、规模化并呈现多元化趋势:服务技术网络化,服务防范多极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相似文献   

16.
施俊 《刑警与科技》2006,(5A):71-74
目前中国安防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为防盗报警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广阔和空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不断提高和完善安防管理的水平,将新技术、新思路引入安防设备的研发,提高安防系统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RFID射频识别技术被称为影响未来的十大IT技术之一,在各行各业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潜力,在安防领域更是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宋子晴 《刑警与科技》2006,(12A):103-105
城市防盗报警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绝大多数企业都挤在这片“红海”里争个头破血流,尤其是中小防盗报警厂商,由于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束缚,想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很显然,这并非易事。相反,如果转变思路,转战农村这片“蓝海”,也许,企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家庭防盗报警行业异军突起,这为企业带来了一个发展机会。9月2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DSC中国区销售经理袁宏。他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和公司产品对行业的促进。  相似文献   

19.
《刑警与科技》2004,(11):204-205
中国安防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起步阶段步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全国现已有安防企业万余家。从最初代理国外产品到以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防品牌,形成了国有、集体、股份制、外资、私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安防产品也由刚刚起步时单一的防盗门窗发展到现在以“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报警器材、社会安全防范系统、车辆防范报警、出入口控制、闭路电视监控、防盗门锁柜、防弹运钞  相似文献   

20.
王华安 《刑警与科技》2008,(22):118-118
2008年9月23日-25日,2008中国城市安全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博世安防系统携手深圳博盛永利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汉正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亮相,展示了博世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和可视对讲的主要创新安防科技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