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提供一些理论支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交焦虑量表(IAS)对某大学4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有助于改善其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2)
为考察自我控制在情绪强度预测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问卷的强度分问卷、自我控制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自我控制在积极情绪强度预测模型中,遮掩效应显著;自我控制在消极情绪强度预测模型中,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情绪强度预测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不显著。得出结论是大学生进行更多的积极情绪预测,提高自我控制水平,从而使其对生活更加满意;大学生消极情绪预测倾向不会通过自我控制反应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谭才幸 《学理论》2012,(2):39-40
为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家庭管教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在压力应对方式和性别角色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男性化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型及混合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女性化与成熟型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具有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未分性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4)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本文针对大学生面临的挫折和压力,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进一步提出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具体策略,为大学生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提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物质主义是指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旨在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助人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817名青年在职者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和地域差异;青年在职者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正向情绪更少,负向情绪更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人际信任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6)
采用问卷和电脑施测共同进行,旨在研究大学生心理理论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理论与EI的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分析TOM的社会知觉成分与能力EI测量中的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和情绪智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理论联系,能力EI和特质EI都与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相关不显著,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与社会知觉方面相关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帅 《学理论》2012,(11):61-62
采用关系攻击问卷和社会技能量表对广州地区共39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大学生关系攻击现状及其与社会智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一是超过2/3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关系攻击行为。二是大学生社会智力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社会智力组大学生与中、低社会智力组大学生在关系攻击行为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由此可知社会智力是预测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生为被试,从完美主义的角度考察身体意象对完美主义与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通过使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发现完美主义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完美主义与身体意象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意象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意象在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关系模型中,中介效应显著。得出的结论是反思其研究现状,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孙丽洋 《学理论》2013,(14):269-270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其中研究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是外部因素,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还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叶仁敏成就动机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226名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横断历史的元分析方法,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分析了1991年至2015年期间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的74项研究报告,发现量表各因子的均值与年份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份显著提高;当年和5年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就业人数与各因子的均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些社会指标可能是预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相比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公务员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和生活满意度、症状自评(SCL-90)等量表对武汉市青山区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性质和职业前景;不同年龄、职务、工作单位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呈显著性相关。因此,需要通过对公务员工作压力的管理来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帅 《学理论》2013,(8):195-198
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测量工具,整群抽取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校生1 000名集体施测。用PASW Statistics 18(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逐项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及特点。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主要压力来自前程压力、独立与自主压力、学习压力等三方面;心理危机源总体强度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心理危机各因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六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的知觉心理压力状况,为大学新生适应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通过上机测试,对某大学3 913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大一新生总体知觉压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性别新生在紧张感维度、失控感维度和知觉压力总分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知觉到更多的紧张感和失控感;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新生在知觉压力总分和失控感维度上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学新生感知到较少的压力;性别、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大学生知觉压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通过随机抽样,在宁夏彭阳县进行入户调查,共入户调研176户,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发现:农户户均人数在5人左右,主要从事种植业,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分析结果表明,低开发区农户的文化水平对农户的生活环保行为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年龄对农户的生活环保行为影响呈显著负相关;文化水平对农户回收农膜行为影响呈显著正相关;耕地数量对农户回收农膜行为影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杨颖 《学理论》2012,(14):79-8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68名医学院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关系研究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稳定型和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由此可以知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莹华  陈旭 《学理论》2013,(15):395-396
一般认为,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四个维度,大学生心理资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为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本研究采用了《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辽宁省大连市四所高校的38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大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整体状况良好;第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校、年级、学习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我们提出了三条建议: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韧性,提高抗挫折能力;针对不同个体给予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以310名浙江省内民办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方面显示差异显著;年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影响不显著.但在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克服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4)
运用压力刺激理论与系统理论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以提高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招募筛选了8名大学生参与了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计6次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对其进行《压力反应问卷》的测量,评估其压力反应水平及是否适合参与团体辅导;在辅导过程前后均对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从量化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经过团体辅导后,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的得分较辅导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情感依托就是人们情感所投注的事物。以情感依托为视角,研究烟台市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生活状态,对烟台六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走访,并对回收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57份,有效率为92.8%。其结果显示:网络依赖程度的性别差异显著;就业压力的性别依赖不显著;就业压力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旨在考查网络成瘾与心理韧性的关系。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某高校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一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与成瘾倾向率分别为7.7%、15.4%,男生女生;大一网络成瘾率最高,大四成瘾倾向率最高;二是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三个因子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