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已经导致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保障是农民生存的底线,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关系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市化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南宁市"城中村"的现状表明",城中村"的改造已迫在眉睫。目前,南宁市进行"城中村"改造主要存在资金来源难、补偿难、改造成本高、产权确认难、观念和认识上的阻力大、社会保障解决难等问题。改造"城中村",应通过吸引房地产商投资、合理补偿村民、拆除违法私房、制订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妥善解决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着制度缺失,政策不统一、执行困难,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可以考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系统,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综合性、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安全有效的法律体系。这不仅给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带来了威胁,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与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可概括为:一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城中村”改造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三是“城中村”改造中维稳的思路与对策.“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稳定一起抓,坚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将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遏制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城中村改造的本质是利益相关方围绕土地产权进行的博弈,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是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革的,有其自身的产权边界特征,现行的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正日益暴露出它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明晰产权、创新土地产权交易制度、规范拆迁征地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产权困境。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妥善解决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着制度缺失,政策不统一、执行困难,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可以考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系统,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综合性、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是直接涉及到许多普通公众特别是社会弱势公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少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公共伦理缺位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清醒认识城中村的产生和存在是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位的弥补的前提下,城市政府应在城中村改造中承担起公共伦理责任,以良好的制度设计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乡进程快速发展的特殊表现形式,城中村改造不同于农村城市化、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其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利益分割问题、社会保障等等复杂矛盾交织的共同体。这里长期存在侵财类、因纠纷引起的人身伤害类、因利益相关性引起的群体事件、黑恶势力类、其他黄赌毒类型之类的治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管理体制、意识、空间改造、法制、社会保障、群防群治和信息预警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土地问题、体制问题以及"城中村"村民的住房、生活问题,使其改造划归城市的过程中问题丛生,不仅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也损害了一些村民的利益。"城中村"改造中相关法律政策的欠缺及对拆迁补偿规定的争议,也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相关立法,完善拆迁补偿标准,解决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中村民诉讼难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由于征地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不仅没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城市化成果,反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问题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征地制度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失,使得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面临诸多困境。只有建立相应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加速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及维护稳定的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作为我国当前国情下的一种独特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的尖锐冲突。文章以昆明市“城中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城中村”的形成机制,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城市化与村民市民化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体利益矛盾,失地农民保障,养老状况堪忧,补偿标准过低,身份转化困难。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在于村民失地后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为市民,但事实表明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虽然不再是农民但并没有能够融入到城市进而成为市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变为城市边缘人。村民变市民需要多管齐下:拆迁政策需配套,民宅与城市同步,农民需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6.
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武汉市江汉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发展,创新理念,落实人本精神,实行"一村一策",统筹兼顾,综合改造,盘活存量,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差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也不同,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土地经营资本化并且将城中村居民现在的生活与日后的生活进行平衡考虑。城中村居民市民化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拆迁补偿、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全方位提高。期间城中村居民的代际差异很突出。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城中村改造不能整齐划一,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等多层面入手探索创新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是社会保障法律建设的重要内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且较为原则,失地农民未获得平等社会保障权利,农村土地产权、土地征用以及法定安置途径方面立法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不全面的问题。应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就业和社会服务保障制度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8):175-176,F0003
目前,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其归属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有待完善。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对于社会的和谐安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随着一个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区或着是工业园区建设而产生的。“城中村”的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却保留了原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