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1997,(1)
战争年代,徐敏山的名字,沂蒙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都知道他是牛倌出身的好县长,更知道他是使敌伪胆寒的著名的战斗英雄。徐敏山,沂南县岸堤村人,少时家境贫苦,地无一分,屋无半间,父亲是个剃头匠。他从小就沿街叫卖,父子俩辛辛苦苦地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了牛倌。岸堤一带是山区,富裕一点的人家,都养着牛。他们合伙雇一个放牛的,除了农忙之外,长年由牛倌赶着牛在山上放牧。徐敏山一直当了18年牛倌。五冬六夏经常在这一带转。因此,他对这一带山区非常熟  相似文献   

2.
正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雪雨风霜。还在边防部队当驾驶兵时,李尚科就曾盼望当上车队队长,率领浩浩荡荡的车流,驰聘在雪域高原。退伍转业到原省运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客车驾驶员后,他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升华,我若能办一所驾校,就能发挥特长,为  相似文献   

3.
20年前,21岁的林金金高中毕业后,顶替他的父亲进了福州市一家五金厂当了工人。在那个年代,林金金得到一份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为人子到为人夫到为人父,林金金老实地守着他的那一份工作、一个家庭、一份责任,这似乎成了林金金这一辈子生活的全部,他梦想着有一天儿子把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他的面前,若干年后的一天再把儿媳妇领到跟前。然而,这份清贫中的快乐在他儿子上高一的那一年被彻底击碎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许许多多鬼斧神工的巧合。在薛贤仲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巧合莫过于他是以从事教育这个行当走上工作岗位,在干过许多行当之后,又即将从公安教育这个行当上退休。用他的话讲,他的工作历程就像一个句号,起点和终点都是落在教育上。 薛贤仲是四川遂宁一个农民的儿子。从父辈遗传下来的质朴的性格,始终伴随着他踏踏实实的人生。1959年,已经是小学教师的他毅然弃笔从戎。26年的部队生活,把军人的优良作风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日常工作中。1985年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当了一名警察。他说:“当时组织…  相似文献   

5.
爱情和无爱的婚姻○畅通作为故事主人翁的他,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1959年出生,身高1.80米,十分英武。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到部队做了军人,转业后又当了警察,并且是一种在局外人看来既神圣又神秘的警种:刑警。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人,会...  相似文献   

6.
无畏之境     
马德 《中国减灾》2011,(6X):51-51
<正>苏轼的弟弟苏辙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叫孟德,从小喜欢深山老林。长大后,他当了兵。有一次,戍守秦地,他见那个地方的山岭险峻陡峭,就从兵营逃出来,进了深山。在逃跑的路上,他用自己的衣服换了一把刀、10张饼。饼很快就吃完了,他只好吃草根和野  相似文献   

7.
老实的父亲     
尹成荣 《中国保安》2012,(17):70-70
父亲是一个老实甚至有些木讷的人。他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老实本分。不可以虚头巴脑,张狂跋扈。父亲一辈子没有张狂过,总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父亲是闯关东来到东北的,先在吉林一个偏僻的林场抬木头。抬木头的活又苦又累,矮小瘦弱的父亲硬是坚持了下来,而且凭他的努力与实干当了队长。因为父亲干活细能吃苦,别人干完活,把工具一扔就去休息或吃饭了,而父亲就会把所有的工具归拢好。场地收拾利索再去休息和吃饭。这一切被领导看在眼里,于是就让父亲当了队长。  相似文献   

8.
刘丽涛有这样的魅力,尽管记者曾不止一次采访过她,但每次与她面对面的交谈,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个娇小的女人就是不一般。5月底的一个星期天,在新沂市公安局有点破旧的会议室,当留着短发、一袭咖啡色长风衣的刘丽涛,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仍是三句不离本行,言必谈破案。我不想干婆婆妈妈的事儿记者:23年的从警生涯,你当了18年的刑警。你是如何走上刑警的道路的?刘丽涛:1984年我从徐州警校毕业在派出所当了一名户籍民警。婆婆妈妈的事儿我不想干,一心想着到刑警队去。1987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成立反扒队,我就去报了名,可后来不知为什么没有我,我就直…  相似文献   

9.
梁冰说,当兵、上大学、做外企白领、自己创业,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选择培训作为发展的行当,是几年前就有的梦想。梁冰是江苏镇江入从小跟着养蜜蜂的外公外婆长大。蜜蜂是哪里花多就飞到哪里梁冰说这可能是他喜欢”睁着眼睛做梦”的原因。他告诉我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圆梦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地对北京尤其是天安门充满了无限向往于是就至]了北京打小想当兵”觉得解放军好”果真当了兵当兵后风靡上大学一心就只想着这件事努力7一招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着学着”出国潮”来7先后走了美国、新加坡、菲律实好几个国家然…  相似文献   

10.
今年35岁的谢光新,长相斯文,风度翩翩。从他眼镜背后的那双机灵而又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可看出,他是个会经营、善管理、有能力、有活力的角色。1988年,他走马上任当了双峰县茶叶公司经理,尽管他碰到的一个难题是茶叶市场越来越不景  相似文献   

11.
他的名字总是与水利水电联系在一起。奔腾的江河记载着他的辉煌业绩。还在童年时代,他就有一个梦想:“看到祖国强大起来,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他说:“我选择水利专业,是认为它能够为民造福。”他的悠悠报国情怀,江河可以作证。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美国读书的张光斗再也坐不住了。刚刚获得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得到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他本来可以有优越的条件继续深造,然而,报国心切的张光斗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他要回国为抗战尽“绵薄之力”。因为他深深懂得,如果中国战败,当了亡国奴,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枣庄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他把自己深深地融于人民群众之中。 作为回民,他曾在当地的清真寺当了27年阿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民族团结的重任。 他,就是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回族农民杨瑞祥。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月前,记者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一个月后记者又在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会场里见到这位憨厚朴实的农民。会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叫买买提·恰瓦。“我是莎车县阿斯兰巴格乡阿热买里村的一名村党员干部,在这个村当了16年  相似文献   

14.
警察头顶大盖帽,腰别三寸“短火”,人前一站威风凛凛,人人注目,个个敬畏,这就是警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是,谁知道,在这威武的后面,他们也有很多的苦恼乃至无奈。桂北某县一个派出所所长是笔者的好友,就曾向我吐过一肚子苦水。这位派出所所长是一个警校毕业的高材生,工作不到三年就当上了一个大镇的派出所所长,他把辖区治理得安宁祥和,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有口皆碑。可是,所长当了不到两年,他就在该镇呆不下去了,最后被迫调往他地任职。被迫调走不是因为工作松懈了,或者是犯了什么错误,只因镇领导向上面反映,这位派出所…  相似文献   

15.
贼眼看你家     
十来年前,十几岁的张志勇只上了半年初中,就跑到河北省邯郸市内打工,在棉纺厂当了个装卸工。光阴如梭,十年后,张志勇再也看不上那靠一个汗珠摔八瓣儿挣来的工钱,他要另辟致富路。他选择了作贼。以前只知道当装卸工辛苦,自从作了贼,他才明白——贼也辛苦。   每晚 7时至 10时,他准时“上班”,风雨无阻。迈动两条细腿,他独自在某个生活区游荡,两只贼眼左右扫射,专盯那黑着灯的低层住房。瞄准某一户,他便贴到后窗旁,屏息谛听,确信室中无人,立刻越窗而入。一旦跳入人家室内,他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样,先开灯,再翻箱倒柜,钞票…  相似文献   

16.
靖鸣  王辉 《当代广西》2006,(16):39-39
最初认识王志梧,是在1975年。当年他是桂林地区资源县农科所的一名拖拉机手,我是南宁化工厂工会的一名宣传干事。当时,有关部门组织各地的“笔杆子”凑在一起编写“民兵革命斗争故事”,我就和这位年仅27岁的小伙子“,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和我异曲同工地从生产战线调到了戏剧界:他搞彩调,我搞粤剧。经过一段奉献和“考验之后,我们又殊途同归,我当了南宁市戏剧研究室(现称艺术研究所)副主任,志梧成了桂林市艺术研究所所长。6年后我调到南宁市文联机关工作,远离了戏曲舞台。而志梧则一直在当着“开戏…  相似文献   

17.
夕阳一点一点地消退了,淡淡的辉光洇染着青碧色的天空,五彩霓虹灯的斑斓在琉璃瓦上闪动着,嘈杂的城市渐次宁静而陶然。王福守在大街一隅的治安岗亭里,沏了一杯浓浓的花茶,裹了裹身上的大衣。他是来值他当警察以来最后一个班的,这个日子应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日子。当了30多年警察,都在这条街上打转转,当过片儿警,管过治安,更多的日子是守在派出所的窗口。这条街从东到西275米,鞋帽店、绸缎店、文物店、古董店等等,闭着眼睛也能一一数来。今天办完了退休手续,所领导及家人都劝他不要值这个班了。上了年纪的人可能就是倔吧,他…  相似文献   

18.
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有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做事沉着稳健且干净利索。他就是涂国华。2002年10月,涂国华以高票当选为洛江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此之前他已当了一年多的河市镇官洋村村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19.
张国栋 《中国保安》2006,(18):51-52
老杨在部队当兵那会儿,三拳五脚制服过小偷、大冬天救过掉进冰窟窿的孩子……什么“优秀士官”、“练兵状元”、“八一”奖章、立功受奖的,他基本上全得过。就看他珍藏的那一小箱子的立功牌牌和小红本本,你就能晓得他有多厉害。老杨从部队复员后,他就当了一名保安,又以惊人的速度当上了大队长。当然,我这个新兵蛋蛋所知道的这一切,都是从他的那些表扬信、感谢信等好几百封信件和“偷窥”他珍藏的那个小箱子所得知的。老杨是个十足的“闷大头”,他的“事儿”从没听他张扬过,你问都问不出来。有一次,我曾试探着问过:“杨队,生活苦闷着哩,不如…  相似文献   

20.
1985年9月1日下午4时,一架757客机从香港的上空盘旋一圈后降落在启德机场。站在机场旁边接站的万兴亚望着走出机舱的那些老者们,不知哪一位是自己的父亲。好在有台湾方面的联系人李先生,他拉着万兴亚的手走到一位年近7旬的老者面前介绍道:这就是您的父亲万林山……40岁的万兴亚从出生以来叫出了第一声“爸爸”,随即父子抱头痛哭……解放前夕,万兴亚的父亲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分离了。1960年,经人介绍,万兴亚到鄂旗人民委员会当了勤杂工。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早起晚睡,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