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及美拉关系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布什执政8年后,由于拉美左派政府的反美情绪、拉美国家不断加强的团结与合作、大国在拉美日益扩大的存在,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重塑美国在美洲的领导地位",建立"新的美洲联盟"。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包括增加对拉美的援助、与古巴和委内瑞拉进行直接对话等。但由于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及中东地区的反恐问题,且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只是受到挑战而没有受到直接威胁,拉美不会成为奥巴马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另外,奥巴马对拉美左派政府的政策调整形式大于内容,同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关系难以改善。此外,奥巴马在贸易、移民等问题上的政策可能损害美国与某些拉美国家的关系。因此,奥巴马上台后,美拉关系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在1931年脱离英国正式独立,比大多数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晚一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同拉美国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加拿大与拉美之间的贸易虽然历史悠久,但大量经济联系也是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以来,加拿大与拉美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后,双方的关系进入一个较全面和稳定的发展时期。加拉关系日臻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双方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日益增强。战后加拿大对拉美政策的变化,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拉美国家加强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美拉关系在加强 ,美国帮助拉美恢复经济稳定 ,以促进美国在拉美的投资 ;保持拉美政治稳定 ,以维持拉美民主制度的发展。美国的霸权主义仍是影响美拉关系的重要因素。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是拉美外交政策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选择。积极推动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 ,促进拉美一体化。南方共同市场危机对南美洲一体化产生不利影响。拉美把拓展亚洲市场看作是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印度对拉美采取的是一种相对疏远的政策,两者的关系也比较冷淡.冷战结束后,印度对这种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拉美政策以加强经贸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大国为重点,强调南南合作,积极与拉美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入常"问题相联系.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也对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奉行一种独立自主的多边外交政策,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与拉美的关系开始逐渐升温.  相似文献   

5.
随着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普京上台执政后,积极谋求重返拉美.俄罗斯把一些拉美国家视为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力量,重振与拉美国家的军火贸易,扩展拉美的能源市场,扩大向拉美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俄罗斯积极巩固与古巴和尼加拉瓜的传统关系,重点发展与巴西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与委内瑞拉的关系迅速升温.毋庸置疑,美国因素是俄罗斯制定拉美政策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拉美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左派上台执政,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崛起,国际油价攀升等因素对2007年的拉美国家对外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美拉关系、拉美地区关系及地区一体化、拉美多元化对外关系都出现一定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追踪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和美国的历史、政治学科的相关学者追踪研究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拉美国家与美国关系的理论演进和思想路径;通过探讨从依附理论到新左派思想的理论演进和从传统左派到新左派的概念转换,说明拉美左派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是拉美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必然结果,是不合理的中心—外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内在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拉美新左派将领导拉美国家从与美国单极格局下的屈从关系走向建设全球多极政治经济关系中的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实体。拉美一些国家倾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也说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焦震衡德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有400多年的历史,早在16世纪初双方就开始了经济交往。然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美殖民地的长期垄断,使德国在该地区的活动和影响十分有限。19世纪初拉美国家独立后,德国才开始向拉美渗透。20世纪初,它已...  相似文献   

10.
走向新千年的拉美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拉美国家正在全面调整其对外关系, 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减少和避免同美国的对抗和摩擦。美国与拉美国家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 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从对抗多于合作变为合作多于对抗。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主张。通过建立与欧盟、美国平行发展的大三角经济关系, 改变单纯依赖美国、受美国束缚的经济形势。重视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拉美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加强, 拉美一体化取得进展。由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和经济外交, 加强了内部团结, 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和扩大了外交回旋余地, 对外关系出现较为有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29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课题组召开了“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拉关系走向及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研讨会。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贺双荣、李江春、孙洪波、周志伟和谌园庭分别就“布什执政以来的美拉关系”、“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基什内尔上台后美国和阿根廷关系”、“从布什访问巴西看巴美未来关系”、“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拉美国家的反美联盟及反美联盟能走多…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非常活跃。在与美国的关系中 ,拉美国家坚持反霸立场 ,一致反对美国的干涉和军事渗透 ;拉美与欧盟、俄罗斯及亚洲国家的多元化外交也取得一定进展 ;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拉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美国仍是影响拉美政治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未来对拉美外交战略的思考(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华民族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当前的战略利益和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应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通盘制定和实施对拉美地区的战略和政策时应关注以下问题:提高中拉之间高层合作的档次和形式;加强和扩大对拉美地区多边组织的参与及合作;加强与拉美地区大国的战略合作;加快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与更多的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继续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在全球投资战略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对拉美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强和扩大与拉美国家的金融合作;与其他发展中大国协调在拉美事务方面的政策;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实施和协调对拉美战略及政策;以新思路看待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4.
拉美国家与美国同处于西半球 ,都曾经历过被沦为殖民地的历史 ,独立后又都处于欧洲中心之外的外围地位。缘何美国能在第二波现代化大潮中迅速从一个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 ,从二元国家发展成超过英国的工业化强国 ,而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却迟迟启而不动 ,直至 2 0世纪 30年代后 ,在第三波现代化大潮中 ,一些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开始起步。拉美国家与美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产生裂变的原因在于 :政治局势不同 ,土地占有制和所有制不同 ,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农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不同 ,大量吸收外国移民所起的作用不同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目的和作用不同 ,拉美以出口为主的庄园和种植园与美国南方种植园的作用不同。回溯并总结近代西半球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产生裂变的原因 ,对于正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拉美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世界总格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影响下,展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一时期是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巩固和发展民族独立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拉美工业和城市发展较快,农业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民族经济和政治实力大为增强。因此,拉美国家已有较大的实力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经济上受制于人,政治上受控于他”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占据拉美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拉美政治进程的主要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欧盟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援助政策在欧拉关系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盟对拉美的援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是由欧拉关系的特殊性及美国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欧盟对拉美的援助为欧拉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强欧拉之间的联系和改善拉美地区安全形势;同时,欧盟对拉美的援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表现为援助规模较小、没有充分考虑拉美国家的特殊性、受美国因素影响、援助的机制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欧盟对拉美的援助政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短期内难有根本性转变;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援助将在欧拉双方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初,美国抓住西半球力量格局大变动带来的机遇,不但率先与拉美国家建交,还提出自己的西半球秩序构想,为未来深度介入拉美事务铺垫基础。从风险与收益的视角看,美国率先承认拉美国家独立和单方面发布"门罗宣言"的做法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但最终收益超过风险成本。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美国的早期拉美政策加速了欧洲在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为改善它的周边环境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历史演进规律的视角看,美国制订了一套具有后殖民时代色彩的拉美政策,为建构美拉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对拉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中国与拉美国家具有共同身份和共同诉求,因而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为此需要出台有力的政策工具,集中阐明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对拉关系指导原则,大力推动这一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与美国贸易关系发展过程中,先后遭遇美方两波经济单边主义的威胁。其一,随着《1962年贸易扩展法》和《1974年贸易法》的相继出台,20世纪7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转变,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观色彩凸显。进入90年代,尤其在推动WTO成立前后,美国开始更多地倚重多边贸易体制,并对拉美的贸易政策做出调整,拉美国家发展模式普遍由"进口替代"转型为"出口导向",美拉双边贸易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期间,美国仍采取多边和单边主义并用手法。其二,2017年以来,美国新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复燃"。包括拉美部分国家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未能幸免,拉美地区再次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制裁、极限施压的"重灾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由20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且力度不断升级。经历美国两次经济单边主义的威胁,拉美国家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力主基于规则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通过"阻断性"立法应对域外经济制裁;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并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和拓展地区内外的经济一体化,从而减少对美国经济尤其是对其贸易的依赖。尽管美拉经济实力严重不对称,拉美国家应对经济单边主义威胁的手段受限,但其中仍不乏有益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征 《和平与发展》2015,(2):27-39,116,117
由于缺乏互信、霸权心态和文化差异,美国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霸权战略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这是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美国维护霸权与新兴大国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的矛盾;中美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主张的差异;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日益扩展的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未来中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会进一步凸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实际上有低、中、高三种不同的目标诉求。尽管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战略耐心,加强合作,管控分歧,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中美之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进而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还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拉美地区拥有重要的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冷战期间,为了限制苏联影响在该地区的扩大,美国不断采用经济援助、政权颠覆、军事征服等"楔子战略",试图阻止拉美国家与苏联接近甚至结盟,谋求联盟预阻目标或分化、削弱苏联在拉美已经形成的联盟关系。由于美国视拉美为"后院",对其战略价值定位较高,加之美国的战略资源投入较多、战略阻力较小,美国在拉美地区针对苏联势力扩张的楔子战略基本取得成效。同时,美国楔子战略的运用也严重地干涉了一些拉美国家的内政,增加了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