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 关于对官吏的考察,《四友斋丛说》卷12有这样一段记述: 南京考察,大率以苟细责人而不问其大者。……今贪残之人,赃贿狼藉,鱼肉百姓至于靡烂而不已者,一切置而不问,好以闺房细事论罢各官。夫闺房之事既暧昧难明,流闻之言又未必尽实,纵或得实,则于名教虽若有亏,于朝廷设官之意亦未大戾,较之贪墨之徒,相去盖万万矣。今之进退人才者,顾详于此而略于彼,未知何谓也。  相似文献   

2.
提起衙门,人们自然会想到旧社会的一句民谣:“衙门朝南开,无钱难进来。”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历史现象:旧社会的衙门没有不图财的。 不过,例外想必是有的。岂不闻旧社会亦有“清水衙门”之称?清水者,清澈淡泊之水也。给“衙门”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有过“风声、雨声、不闻读书声”的怪现象,响过“锅、碗、瓢、盆”的交响曲……,而如今,“考研热”、“学外语热”、“学计算机热”、“科研热”、“副修热”等等,股股热浪,热遍校园,我们不妨名之曰:“大学生之热身运动”。不难发现,经过寻觅、探索的青年大学生,又一次蜂拥着重返书斋。  相似文献   

4.
刘邦那个自称“狂生”“长者”的谋士郦食其,给刘邦出过一些馊主意,但也出过好主意。例如他劝刘邦迅速夺取敖仓的藏粮。当时他对刘邦说:“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相似文献   

5.
齐人见田骈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离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相似文献   

6.
母猪渡河     
祝勇 《瞭望》1999,(33)
林语堂先生有篇文章,名曰《母猪渡河》,讲一只母猪携九只猪息渡河。“将渡河,点一遍,连自己共为十只。及渡再点,只有九只,环观小猪,因未有失者,然再三点数,仍只得九只,害甚急甚,哭而死。盖未将自己算进去也。是之谓母猪之智慧。”林氏又云:“人类似比母猪聪明许多,然亦常有因患甚急甚,而忘记将自己算进去者也。如穿西装革履赴国货大会演讲反对洋货者,坐汽车赴运动会作主席自诩为鼓励赛跑者,即屡见不鲜。是亦与母猪之智慧相去无几。似乎是亚里斯多德说过,人类者能理论而行为未必合理之动物也(Manisareasoning,hutnotarea…  相似文献   

7.
卫君论臣     
【原文】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音 Yuè,断足之刑)。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擅称君命)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战!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君曰:“爱我战!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弥子色衰爱驰,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啗我以余  相似文献   

8.
中国这个礼义之邦,似乎特别偏爱"恭敬不如从命"、"宁可醉酒,不可恼人"、"礼尚往来"等口号.君不见,在酒席桌上,一些人喝到酒酣耳热,已显痴迷之状,亦有罢饮之意,但在劝酒者极富煽动性的话语刺激下,精神重振,豪气顿发,酒杯一端:"好,舍命陪君子!"于是乎一饮而尽. 笔者没有亲见过因"陪君子"而丧"命"的,但酩酊大醉者大有人在,因醉酒而影响健康亦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在各方看来可谓表象纷扰,观点纷纭。说其"过热"者有之,担心"衰退"者亦有之;说其"通胀"者有之,担心"生产过剩"者亦有之,特别是在近来股市震荡不止、中南部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雪袭击之后,能源紧张、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春运形势严峻等,更为当前经济运行增加了几分扑朔迷离。由此,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多少有些担心,甚至沮丧。  相似文献   

10.
国学赏析     
《侨园》2017,(4)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沈丘县县委书记束子成和县长刘权因抗非典不力双双被免职后,社会舆论反应强烈,各种议论纷至沓来,赞誉者有之,不解者亦有之。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已有5千人以上的大小干部因抗非典不力而受处分,“沈丘事件”中的两位主角只是其中一例。各地  相似文献   

12.
卜束 《瞭望》1991,(50)
死后葬于西子湖畔的曼殊和尚,是清末民初的一代才人。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更名玄瑛,曼殊是他剃度为僧时自取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出身于商人之家,生母是日本人。他擅长写诗,也擅写小说,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颇有特色的作家。 曼殊于1903年在日本求学时,参加了留日学生反对沙俄侵略我国东三省的斗争。同年,为了摆脱“世间法”,他诈称蹈海自杀,悄然归国,随即出家为僧,以求精神的解脱。但不久,他发现佛教戒律同样束缚个性,就离寺出走;终于选择了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特身分。他所走的道路是:既参与政治活动和革  相似文献   

13.
未必,未必     
韩羽 《瞭望》1989,(10)
成语“守株待兔”,谓不主动争取,坐享现成,而卒无所获之意。以时下观之,此言未必。试看“大锅”之中,无论职称、或是奖金,不乏守株而得兔者。萧衍曰:“专守株而待兔”,此盖专为后人预言欤? 又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言亦未必。有米何待巧妇?笨妇亦可炊之。无米成炊方显巧妇之巧。时下有比巧妇更巧者,试看“官倒”,妙手空空,倒来倒去,何止无米成炊,更腰缠万贯矣。  相似文献   

14.
也谈分配不公樊俊杰这是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也是近年来一种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不公可谓与经济发展齐飞,同生活水平共长,时至今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拍手称快者有之,淡然处之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痛心疾首者亦有之。尽管人们对分配...  相似文献   

15.
时下向上汇报风行“两本帐”。同一件事情,材料有虚有实,亦真亦假,必看上之所为。对工作浮在水面上,闻“喜”则安,闻化即温的领导,报之以“好”,对真心体恤民情,务实求实的领导,则掏出“真家伙”。据称,后者虽多,而前者亦不少。“思上”之法是一些基层干部几经碰壁的经验之作,反映出眼下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整天关在房子里,安坐在太师椅里,对下面的情况仅靠简报、汇报才能略知一二,这种人最好糊弄;另一种人,下到基层,精蜒点水,听听汇报,筛选些“干货”后,安然回巡;还有一类,基层走…  相似文献   

16.
正陈天华语粹保国急于一人之富贵也,国不保则一人之富贵将焉取之?故我等当以保国为第一义,一人之富贵为第二等义。……彼亡国不恤,而惟一人之富贵是急者,亦不过于各国多一顺民也,于政府何益?人物简介陈天华(1875-1905),近代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叶后的文化圈内出现了一股整合会通的文化思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从而打通自然、人生与艺术之闻的界限。这种思潮带有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因子,但更融进了外来佛教学说的血液。本文梳理了佛禅思想与此新思潮之间的事实联系,并初步考察了佛禅思想对此新思潮、尤其是文艺思潮所起的催化和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咸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19.
泥鬼     
太史唐济武幼时,游寺院,抉泥鬼眼中琉璃眼珠归。鬼不敢祟,乃祟其同游者。鬼之祟人,亦专欺昵之者,故湘西凤凰县有谚云:“豹子湾的鬼——专迷  相似文献   

20.
烛邹三罪     
[原文]景公好弋(音 yi,打鸟,捕鸟),使烛邹(人名)主(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