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9,(5):57-58
法官: 2008年446日,陈某向朱某借取人民币1万元周转,约定在当年7月底前还清,并由陈某当场出具了借条一张。当时言明由我担保,因此我在借条上签署上了“担保人某某”字样,但未注明为何种责任方式担保及担保期限。到期后,虽经多次催收,陈某一直仍未还款,朱某也未要我代为还款,直到今年5月20日朱某才找到我要我承担担保责任。请问:时隔这么久,我还要对这笔借款承担担保责任吗?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9,(5):59-59
法官: 2008年5月曾某将一间店面转租给我,我在经营期间的房租由我交曾某再由其付给房东。2008年12月底,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我又将店面转让给朱某,为此,双方还签订书面转让合同一份,朱某依合同付给我转让费1.5万元(含店面桌完等设施,不舍房租)。签合同时,我已言明我不是房东,并将房东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朱某。今年1月下旬,房东外出回来讲店面不再出租,要收回自用。为此,朱某一直未将店面投入使用,但他多次找到我要我退回转让费,否则要到法院告我。请问:房东要收房自用,我应退回转让费吗?  相似文献   

3.
田波  郭新刚 《政府法制》2008,(14):55-55
6月1日,山西省晋城市农行卡部负责人到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经侦大队报案称:郭某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6日期间利用信用卡透支共计人民币26万余元,该行多次催收均未获偿还,遂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4.
邹某系某出租汽车公司驾驶负,于1994年9月1日承包了该公司一辆夏利牌轿车进行营运,后认为车况不好,透与其好友邵某预谋,让邵某偷偷将车开走,待销赃后分给自己2万元另买车辆。邵得手后邹即到有关部门报假案,谎称汽车被*盗,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哈尔滨办事处遂以车辆失窃保险金赔偿该公司人民币595万元。后案发,bF被捕。在审查起诉此案过程中,产生四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邹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郭某为“一箭双雕”,既处理了不满意的车辆,又能得到一笔钱,而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制造盗窃假象后又到有关…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6,(7):57-57
法官: 今年5月底我下班回家,在上楼梯时被从4楼楼梯掉下的一张电脑桌砸伤住院治疗。经询问得知,是5楼的邻居王某搬家,住在2楼的刘某见到邻居搬家就前去帮忙。结果刘某在搬运电脑桌时逞能,一手举着电脑桌,另一只手与别人嬉闹,才使电脑桌掉下。请问,我可以请求王某还是刘某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张罡 《法庭内外》2006,(1):51-52
2005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纠纷:原告郭某诉称:2001年11月,我与被告法定代表人刘某阶商二人共同开办服装公司,由我投资20万元。占公司40%的股份,由刘某投资30万元,占公司60%的股份.公司成立后一直由刘某经营。几年来,公怀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多次要求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但均未实现,我认为被告侵犯了我的知情权,故我向法院起诉。要求查阅被告的财务报告和财务账簿,并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7.
郭某等人驾驶的一辆套牌小轿车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受损,于是送汽修厂修理。汽修厂对郭某的身份证和车辆信息进行了登记即进行维修。车修好后,需要支付维修费人民币2万余元,郭某嫌修理费太贵,拒绝支付,并伙同吴某、罗某密谋不给修理费。后郭某、吴某、罗某等以试车为名将车开走,途中将跟车的汽修厂员工农某赶下车,对其拳打脚踢,并摔烂其手机,然后即驾车逃离,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6,(7):60-60
法官: 从去年初起,我单位王林借调到另一单位工作。前不久王林被那家单位委派出差时,发生了一起交通意外事故,王林身受重伤。王林认为自己是在出差期间受伤的,对方单位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然而,对方单位却说王林是我单位的职工,应由我单位承担。可我单位则强调王林是为对方单位出差受到伤害的,此责任必须由他们承担。请问,职工被借调期间因工受伤害的.由哪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呢’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钟某写匿名信给郭某,以揭发其侵占资金相威胁,要其汇20 万元到指定的银行卡上,郭某对此未予理睬。钟某于是将索要金额提高到22万元,郭某仍不予理睬。钟某又将金额降至5万元, 但终因郭某不汇款而未得逞。在如何认定钟某敲诈勒索未遂的犯罪数额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以第一次索要金额来认定;第二种意见认为,应按最后一次索要金额来认  相似文献   

10.
赖琪  孟斌 《法庭内外》2011,(4):47-48
我叫赖琪,是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的一名法官。自1988年北京成立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少年合议庭以来,我一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20多年里我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500多件,审理未成年犯3000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少年审判是一项神圣而又光荣的工作,挽救失足少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8,(12):59-59
2007年3月,我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一份《商品房认购书》,约定我向房地产公司购买其即将开发的“锦绣豪苑”面积42平方米的第27号门店,单价为每平方米6880元。随后,我交纳了20万元门店款。由于房产价格上涨较快,半年后,房地产公司竟将刚刚峻工的该门店以每平方米9000元的价格卖给第三人龙某。我要求房地产公司对其违约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但该公司坚持认为《商品房认购书》并非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故公司根本不存在违约行为。请问:这家公司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2.
正犯罪事实孙建军在担任临泉县招标采购管理局监管股负责人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请托人郭某等33人贿赂,现金共计人民币84.68万元,购物卡7.6万元。因受贿罪,于2014年9月4日,被阜南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心灵忏悔我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立志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1987年,考入一所师范院校,从此跳出"农门"。在从事教育工作期间,我勤勉敬业,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在工作之余,我还通过自学取得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并于2003年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获得法律执业资格,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抱负的飞跃又创造一个机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07年  相似文献   

13.
案名:贾某、夏某抢劫案[基本案情]2006年4月5日凌晨,贾某、夏某乘坐马某驾驶的车辆到北京市通州区某超市附近,由贾某、夏某以打车为名将出租车司机郭某骗至某村一胡同内,以勒脖子的暴力手段抢走郭某人民币100余元及手机一部(价值人民币100元),后贾某和夏某坐马某的车离开。两小时后,马某载贾某和夏某到朝阳区四惠附近,贾某和夏某同样以打车为名将被害人范某骗至通州一市场附近,对范某进行殴打欲进行抢劫,因范某反抗抢劫未果。同日,被害人郭某到公安机关报案。后马某向公安机关举报贾某、夏某抢劫,提供了两名被害人的车牌号,并协助民警将贾、夏二人抓获。  相似文献   

14.
【案情】 1997年5月13日许某、徐某、郭某在某市一歌厅内见事主焦某、李某团结账问题与歌厅服务员发生争执,遂上前干涉,并与事主发生互殴,致焦某鼻部流血。后三人将二事主挟持至歌厅包房内继续殴打,并以赔偿己方“医药费”为名,强迫二事主交付人民币1900余元。后许某、徐某伙同康某又挟持李某乘出租车至其单位,迫使李某交付人民币2000元。  相似文献   

15.
问:我是家中的独子,一直在外打工。父母在老家承包了耕地,还有一处荒山。我想了解一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吗?  相似文献   

16.
押金退还易引发纠纷案例:老张退休后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做起了房东。小刘是个北漂的白领,带着老婆和上幼儿园的儿子四处租房居住。2011年,老张与小刘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约定由小刘承租老张的房屋,月租金为3000元。租期之内,小刘与老张相处十分愉快。租期届满之时,双方却因3000元的押金产生了激烈的争吵。老张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其向小刘交房时房屋的墙壁是新粉刷的,等小刘退房时,墙壁已经被小刘弄脏,有一处墙壁甚至留有小刘儿子的涂鸦,老张认为小刘应该负责重新粉刷墙壁,相应费用应自押金中扣除;第二,老张主张小刘弄坏了厨房的抽油烟机,现在抽油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直接拿钱就是受贿,但是以入股投资为由收受他人给我的钱,万一被查到顶多也就是违纪。”这是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原大队长余贤凡的如意算盘。但是检察机关的指控和法院的判决终于让他明白,自己这个如意算盘是彻底打错了。2009年9月14日,余贤凡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没收非法所得人民币28.1万元。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6,(12):43-43
问:我3年前进入县城打工。经过几年打拼.终于在城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妻儿也搬到了县城。当我准备将责任田、责任山转包给他人时,村委会却告知,我已迁居县城,不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责任田、责任山应收归村里,不能由我转包他人。请问:我还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吗?  相似文献   

19.
问:父母离婚,我跟母亲一起生活.因生活非常困难,我高中没上完就到外地打工.父亲从没给过我生活费。现父亲得了精神病不能独立生活.让我抚养他。可我认为,我父母已经离婚.是母亲抚养我长大的,父亲没有尽到抚养我的义务.现在我也没有义务赡养他。我应承担赡养责任吗?  相似文献   

20.
近期来,医疗手术协议公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且微辞颇多。其中有种观点认为,这是医方为故意推脱责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业内人士对此认识也不统一,其中有的认为:医疗手术协议公证责任重难度大,弄得不好还惹麻烦,主张对此类公证一概不予受理。《中国公证》杂志2002年第2期以《走在薄冰上的医疗公证》为专题,对医疗协议公证作了全方位剖析,使我们对这一新兴业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