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6,(9)
当今社会,不孝的现象频频出现,这就引发人们对传统孝文化的重新思考。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所倡导的"孝为家和之方""睦邻为和家之辅""先于孝而后于忠"等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种因得果     
正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名臣,成长路上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极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国藩到了而立之年,此时他一心想出人头地一展抱负,却不得法,即使身为一个文人,对于当时名目繁杂的学问,他也感到没有头绪难以入手。带着满腹疑问,他去请教当时的太常寺卿唐鉴,彼时唐鉴深受道光帝器重,声名鹊起。唐鉴告诉曾国藩:"学问虽  相似文献   

3.
<正>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  相似文献   

4.
刘国辉 《学理论》2009,(7):106-108
曾国藩之所以由一名中下层汉族儒生地主崛起而为居功至伟的晚清封疆重臣和被誉为“同治中兴第一名臣”.是与其幕府僚属的谋划与用命分不开的,而他的幕府僚属的崛起又是曾国藩重用、保荐和提携的结果。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结合.源于思想意识上的共鸣和政治利益上的互补,他们作为中下层地主、官僚、士绅之间的“弱弱联合”造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相对强势,对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兴濂 《各界》2011,(8):1-1
陈三立是何许人?乃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国学大师陈寅恪之父,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罗日荣 《党政论坛》2013,(22):30-30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  相似文献   

7.
黎明 《侨园》2015,(4):47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杰出人物,也都是湘军的创始人。曾曾提拔过左,有恩于对方:左也曾协助过曾镇压太平天国。但由于两人的性格差别大,所以两人存在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曾国藩是晚清大儒,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精神领袖:左宗棠年轻时怀才不遇,常以诸葛亮自比。很久以来,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成了晚清一段谁也说不清的"公案"。按理说,就算他们成不了好朋友,也不致于水火不相容。如果没有曾的提携,左很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然而后来曾氏父丧,不待圣旨到即回家,第一个站出来谩骂他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5)
在晚清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日本进入晚清的视野有其必然性。是由于晚清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和日本进入中国的主动行为决定的,日本的影响具有桥梁和参照的价值和作用。"中国近代留日潮"和"日本教习的年代"的出现,可以作为日本对晚清教育改革影响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贺奋清 《学理论》2014,(20):28-2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新旧制度正在更替中。基于此,思想家们必须给出解决方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面对乱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主张。他建立了一套以礼、仁、义、正名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的旨在维护礼治的"为国以礼"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刘颖慧 《理论导刊》2006,(11):120-122
插图的大量增加,是晚清小说中一个特殊现象。《申报》上刊登的小说广告,体现了晚清小说插图大量增加、插图本小说价格不断降低、以及“每名绣像,逐回图说”的插图方式等特征。这些广告虽然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但却真实地体现了晚清的书坊主们对小说的经营策略,以及晚清小说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左宗棠是晚清封建统治集团中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农主义者,曾自称"湘上农人".他提出"与民争利,不若教民之兴利为得"的经济思想,并在兼任陕甘总督的十余年时间中,在西北地区开发农业的实践中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2,(12):41-41
谁都喜欢别人恭维自己,即使是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也不能免俗。一次晚饭后,曾国藩将手下的几位幕僚找来聊天。说着说着,大家谈起了当世的英雄豪杰。曾国藩感叹:“若论当世之盖世将才,惟彭玉麟和李鸿章耳,吾不及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5)
晚清军事教育变革是我国军事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它开始于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在清末"新政"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其目的在于挽救清政府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其特点体现在"师夷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晚清军事教育变革并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甚至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但它为中国近代国防建设和民主革命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刘继兴 《各界》2013,(2):68-71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六次辞去高官,为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5.
关飞 《各界》2010,(5):21-24
2007年,张闾实以台商的身份来到沈阳,他想在东北发展高尔夫球产业,但东北漫长的冬天里,球场都被冰封了。无奈的他坐上出租车,却听到了嗓音嘶哑的单田芳在播讲评书《乱世枭雄》,张闾实心里一动,因为书中讲的正是他爷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黄海浪 《学理论》2013,(8):178-179
王德威先生在《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众生喧哗、富有生命力的晚清小说局面,并狭隘地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由"五四"提至晚清。作者一面不断强调现代的多种可能性,一面却又将已经出现的多种文学类型视而不见。作者在对"五四"文学发出责难时,没有站在真实的历史中做出客观的评述,因而存在诸多质疑。当然这些质疑不是意味着对它进行全盘否定,书中很多观点仍值得我们继续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东黎 《各界》2013,(3):63-65
她曾是整个北京城视觉的中心,话题的焦点。她有着由花船上的雏妓,一跃而成为“公使夫人”,并陪同夫君出使欧洲的奇特经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一场浩劫,又将她造就成为“乱世女杰”。她就是晚清名妓赛金花,一生三次嫁作人妇,又三番沦入烟花,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历来为人称道。曾国藩公牍文书多为忧患之作,辞理兼备、畅达明晰,多以自省和勉励他人为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为官为将的主张和治家为人之道。其为官,敬服清官、抨击贪腐、举荐廉才;其为将,以法束僚、鼓励进谏、务实管理;其为人,勤俭持家、淡泊自省、实干为民。曾国藩公文中的廉政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何为"大国"之"大"历史上的中国,一直都被世界上的他国视为"大国"。即便是自晚清以降,中国遭到西方的冲击而由"富"转"贫"、由"强"变"弱",中国在世界上也未一时间丧失"大国"之地位。反是今天,在经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腾飞之后,中国实现了晚清以来一直追求的"富强",我们却对自身的"大国"形象产生质疑。这让我们不禁去想,究竟何为"大国"?"大  相似文献   

20.
温哲 《慈善》2021,(1):43-43
"江南有个余善人",说的是晚清著名善士(慈善家)余治。余治慈迹遍布江南诸省:江苏、湖北、浙江、上海……他"敦行善事五十年,大江南北无贤愚疏戚",打破了地域与社会界限,产生了广泛影响。余治的慈善活动主要体现为救助婴孩,他在无锡成立保婴会,在江阴成立恤产保婴会。并且投资教育,筹立义塾、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