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伊朗总统内贾德去年12月14日在伊朗东部城市扎黑丹对数千名民众演讲时称:“他们已经制造了一个名为‘大屠杀’的神话.并把它置于先知之上。”对此.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德国政府已经就此事召见伊朗大使.并“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德国时内贾德言论的不满。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德国举行,有德国议员听到内贾德的这番话后.甚至提议取消伊国家足球队的参赛权。  相似文献   

2.
在前不久的一次出访中,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高举“反美大旗”,与众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国家结为“战略伙伴”。在白俄罗斯、伊朗这两个美’国所谓“暴政前哨国”,查韦斯与这两国领导人相谈甚欢,大肆抨击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访问伊朗的第二天,查韦斯还在德黑兰大学接受了内贾德总统颁发给他的伊朗最高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反对帝国主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18):21-21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表示,伊朗经济必须摆脱依赖石油出口的“陷阱”。与此同时,伊朗总统内贾德承认,由于遭到国际制裁,伊朗正面临经济困难境地。此外,伊朗方面还表示,将就欧美单方面采取制裁措施提起法律诉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怀疑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试图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4.
国际概览     
《党的建设》2012,(5):9-9
4月7日,据“阿拉伯新闻网”报道,伊朗官方“第一次承认伊朗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4月11日,朝鲜劳动党举行第四次代表会议,根据金正日的遗训,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8):59-59
伊朗总统鲁哈尼日前在国防部会议上表示,该国已放弃制造核武器。他指出,放弃制造核弹的决定基于“道德原则”。此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曾发出宗教指令,禁止在国内生产核武器。不过,虽遭到伊朗方面的多次否认,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坚持认为,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以对抗西方。  相似文献   

6.
赵其波 《党课》2013,(12):11-14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他,无论从长相到气质再到经历都实在太普通,但这位思想保守的“普通”人却赢得了伊朗广大穷人的心。作为伊朗历史上首任“平民总统”,他就是“反西方斗士”内贾德,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充满争议的强硬角色。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铁匠之子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6):113-113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日前说,伊朗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把纯度为20%的浓缩铀的生产活动从纳坦兹铀浓缩设施转移至福尔多铀浓缩厂,并将其产量提高两倍。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是以民用核计划为掩护,试图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放弃其铀浓缩活动,伊朗的“核列车”没有“刹车”,也没有“倒挡”,并决心继续推进其核计划。  相似文献   

8.
进入7月份以来,伊朗又一次成为美国各界的众矢之的。上至总统下到美国各种媒体掀起了对伊朗“文攻”的狂潮。美国著名新闻媒体《时代》和《新闻周刊》以及许多“知情人”先后撰文,“披露”伊朗和基地之间的所谓勾结证据。美国总统小布什于7月19日向媒体暗示,尽管美代理中央情报局长公开声明,没有证据证明伊朗官方与“9·11”事件有直接联系。但他坚信“伊朗与基地组织可能有关系”,并指责伊朗是极权国家。且不论美国将以何种手段对付伊朗,仅从美国各界的言论、举动中可以明确感受到的是美国对伊浓浓的敌意,大有“欲除之而后快”之意。本文通…  相似文献   

9.
董德兵  韩爱勇 《党建》2012,(3):63-64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伊朗与核武器研制相关的活动可能仍在继续”,这让一直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心存芥蒂的西方如坐针毡。英国随即决定停止与伊朗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往来,关闭伊驻英使馆,德法荷也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伊朗发生了示威者冲击英驻伊大使馆事件,并高调举行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示核科技成就,声称若出口石油遭禁售,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宣称,伊朗已掌握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这是自伊朗核问题曝光以来.伊朗高官首次承认伊朗有制造核武能力。伊朗核研发需要化费巨大物力人力资源.长期以来.伊朗政府有意将其升格为国家尊严象征,因而得到朝野一致支持。但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伊朗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干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一言九鼎的“一把手”,其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之上。而总统内贾德则是表面上的二号人物,他也必须按照最高领袖的意见行事。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在解决了前伊拉克政权这一眼中钉之后,紧接着又将矛头指向了伊拉克的邻国伊朗。美国政府特别在发展核武器、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等问题上大做文章,干涉伊朗的内政,从而使得交恶已久的美伊关系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13.
新华 《党建文汇》2007,(6):45-45
当前,以色列政府视伊朗核计划为“灭顶之灾”,早已磨刀霍霍,而伊朗则警告将毫不犹豫地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但谁曾想到。上世纪70年代,出于各自的利益,伊朗与以色列曾秘密联手共同研发核武器。  相似文献   

14.
雪飞 《党课》2012,(24):12-15
在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土耳其的做派可谓“一枝独秀”,煞是惹人关注:它与以色列翻脸,支持巴勒斯坦“入联”,帮伊朗缓解与美关系,到埃及、利比亚推销民主……  相似文献   

15.
东万剑 《党课》2006,(1):59-61
最近,世界的舞台上又多了一个“看点”:伊朗总统内贾德因为发表质疑二呀期间是否真的发生过屠杀犹太人事件的言论,而受到举世谴责。内贾德是伊朗强硬派人物,上台以后,一直以其强烈的反以色列言论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核问题历经近三年的跌荡起伏,近来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伊朗与美欧的立场明显对立,美欧的底线是禁止伊朗掌握浓缩铀技术,为此,美国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甚至扬言不排除对伊朗动武的可能;而伊朗则坚守和平利用核能的“底线”不妥协,声称一定要掌握自主加工浓缩铀的技术。面对美欧的巨大压力和威胁,伊朗缘何非要“核”?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伊朗的核计划由来已久,最初的核开发恰恰是在美欧国家的帮助下进行的。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巴列维政权在美、欧的支持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核研究和核开发。到1…  相似文献   

17.
速览·国际     
六国与伊朗举行第五轮核谈 第五轮伊核问题谈判6月16日在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就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文本起草进行密集性的谈判。为期半年的“共同行动计划”于今年7月20日到期。如果达不成协议,以色列可能会袭击伊朗核设施,中东就将面临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8.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不绝于耳,战争与冲突的硝烟弥漫。进入21世纪以来。“9.11”恐怖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等频频出现,矛盾纷争不断。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升级,国际安全缺失加剧。  相似文献   

19.
为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您好”表达敬意。“万岁”与“您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您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徐占伟 《党课》2007,(4):82-85
2月24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针对伊朗的核计划,美国拒绝排除对伊朗动武拘可能性。联想到布什对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和美军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被派往海湾,以及伊朗近一个月来举行的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和俄制“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的部署,美伊关系骤然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