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 ,增长为2000年的2253元 ,增长了16.9倍。农产品由短缺变为相对充裕 ,农民生活由温饱奔向小康。但是自1997年以来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1991年~1997年农民收入增长率为5 % ,1998年为4.3 % ,1999年为3.8 % ,2000年为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很多 ,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 ,没能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落在实处。具体说来有以下若干方面值得引起注…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和积极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中共云南省华坪县委、县政府和涉农部门落实中央和云南省、丽江市有关政策,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人手,制定出台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新形势下既要发扬成绩、总结经验,也要正视问题、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成为困扰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有效途径。(一)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林口县为例,本世纪初,我们再次认真地审视了县情;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依靠传统农业,仍然是依靠土地来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5.
申占群 《理论前沿》2002,(22):38-38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艰苦的爬坡阶段和重要的转折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速减缓,城乡差距拉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农民增收正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首先必须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因此,从理论上明确认识家庭经...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论述我国建国50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的论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文中以充分的事实说明了中国农业只有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也说明了只有改革,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才有美好光明的前景.文章对我国现在的农民收入正不断增长,农民生活明显改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小城镇建设成就喜人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显出来。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力落后,投入低,现代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低,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资源掠夺性使用,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价格不升反跌,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最突出、也最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纯收入真实差距超过6:1,且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所以把繁荣农村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八亿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国改革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 ,因此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形势目前 ,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贵州的情…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要开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农村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心思定,人心思治,这是当前农村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发展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构建社会服务新体系;努力培养新型农民,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引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合理的体制是妨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根本途径是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即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改革流通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和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改革使农户成为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其对农业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量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农业的现代化关系着中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农民的生活富裕关系着全体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些一定程度上都建立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理论前沿》2002,(17):33-35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一、当前农民收入状况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1978年到200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3%。分阶段来看,1978-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1988年为4.9%,1989-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省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产品由短缺到相对过剩,农民由解决温饱到走向小康,农村由城乡分离转向融合一体化,这标志着农业与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到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开始转入新阶段,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难等“三难”  相似文献   

17.
农民、农业和农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命脉所系。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各项事业的财政支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城乡二元分化体制导致农民强烈不满;征地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严重损伤了农民利益;农民增收比较困难,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发展没有享受公平的财政支持。对此,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制度统筹”,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征地制度以保障农民权益,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彻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突出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李俊 《理论前沿》2009,(23):14-15
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必须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