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柳 《瞭望》2004,(48)
最高人民法院11月25日出台关于民事执行中拍卖和变卖财产的司法解释,要求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取拍卖的方式,并且拍卖一律采取有底价拍卖的做法。保留价实际上意味着设置了一种权利制衡机制,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益的过分倾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2,(2)
民事执行难一直是阻碍司法裁判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掣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联合查控机制,可以实现快速定位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对被执行人限制出境、投资、高消费等方式,迫使其自觉履行。但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民事执行后,实践中存在执行信息共享程度不够、执行系统的信息覆盖范围有限、执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效解决上述掣肘应当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集约化执行平台、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民事执行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第四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产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事执行中一直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各级法院也一直不断地在探求解决之道。目前很多法院在执行中引入了悬赏执行制度,通过悬赏执行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寻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加大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度,使其有钱花不掉、有福不能享,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从而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悬赏金额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其很难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做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解决执行难有新招:限制赖债者的高消费●刘红建高晓明政治·社会人民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一些被执行人实际上有履行能力,但表面上向法院喊穷,暗地里却隐藏、转移、变卖财产,使生效的裁判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这些赖债者又往往过着奢侈的生活,甚...  相似文献   

6.
当前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执行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执行难,应当是指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执行的情形。主要表现在特殊主体难碰、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等方面。造成执行难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法律意识、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程度、相关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执行难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苏人 《行政与法制》2000,(11):40-40
仲裁法第28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根据此条规定,仲裁委员会无财产保全的权力,那么仲裁委员会在财产保全过程中除了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材料外,就无所作为了吗?笔者认为,不是这样的,在仲裁财产保全中.仲裁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在联系当事人和人民法院这两方的作用,履行告知和协助职责,更好地为仲裁案件服务。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法的目的是民事执行制度建构、实践和调整的指南。当下正值我国第一部民事执行法审议之际,正确认识民事执行法的目的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总结过往民事执行的经验,科学合理地制定民事执行法。民事执行法的目的具有迅速、充分实现债权人的债权,确保执行的手段和程序的正当性,维持债务人的基本生活的多重性。长期以来化解执行难一直是我国执行工作的主线,但解决执行难不是民事执行法的目的,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政策,是执行工作在特定时期的重点。在制定民事执行法的过程中,应从民事执行法目的的视角对具体制度的建构和调整予以审视,使之符合于民事执行法的目的,切实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的民事执行法。  相似文献   

9.
张翔 《行政与法制》2000,(11):39-39
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及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具备法定情形的,可以由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  相似文献   

10.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提高了对个人罚款的数额,增加了对单位主体的罚款规定,而且对单位罚款数额较大,可见罚款在惩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公安机关强制执行罚款时的困境主要在于:加处罚款实效性不足;拍卖、划拨权无法实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效率低,当事人权利无法保障。为此,应改变违法者和执法者的两种错误认识;规范执行罚款的程序,使加处罚款更易操作;建立财产先行扣押制度,保障拍卖或其他对查扣财产的处理权;保留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权力。  相似文献   

11.
建设工程承包优先权(以下简称承包优先权)是指承包人在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工程价款,并经催告仍不支付时,有权将该工程协议折价或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并就折价或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提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权将其折价、拍卖或者变卖,并就其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本文所称的抵押权特指以在建或已建建筑物为抵押物的抵押权。  相似文献   

12.
董淑华 《学理论》2010,(19):149-150
刑罚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它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刑事执行法,在实际执行中缺乏系统、具体的规定,因此,诉讼活动结束后,在刑罚执行中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给对检察机关履行刑罚执行监督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 ,证人往往在法庭通知其出庭作证时拒绝作证 ,这严重损害了法律和司法机关的权威。证人拒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一是法律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所要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 ,却没有规定不履行作证义务应当受到怎样的制裁。二是关于证人保护的立法内容极不完善。首先 ,为了强化证人的作证意识 ,现行民事诉讼法特别强调证人作证的义务 ,但对证人的相应权利 ,却未予以足够重视 ;尤其是在对证人经济损失的补偿以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保障方面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三是民事诉讼法第 70条仅就证…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执行和解使得当事人的处分权在执行程序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其实质就是当事人通过协商变更了原生效的法律文书的内容,自行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从而使法院免于依职权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措施来实现执行终结,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民事执行和解的理论基础、和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以及救济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民事执行和解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托法》对于什么是信托、如何设立信托等基本问题作了规定,其中关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及其强制执行等内容,更是充分体现了信托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然而,由于信托的固有属性以及我国现行立法的某些疏漏,比如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其他优先权的关系以及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等,对于人民法院究竟如何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名下的信托财产造成一定困扰。基于此,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或措施,包括完善执行司法查控系统、建立统一信托登记平台以及强化对信托受益权的执行等,以此保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权利人的相关权益。  相似文献   

16.
叶志凯 《学理论》2010,(27):161-16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作为检察机关高透明度,强监督力的法定权利,对其立法的完善有利于保证执行公正、制约当下"执行乱",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于这种权力配置,需要从检察监督权的性质出发,结合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必要从立法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与原因进行透视,在分析我国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主张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和可行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卢成仁  姜溯真 《学理论》2012,(24):89-91
以改革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为着力点,明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启动主体,并就抗诉、纠正意见和暂缓执行建议这三种基本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进行设计,对监督对象进行明确,进而针对不同监督对象所应适用的检察监督方式探索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之具体程序,并进一步厘清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和执行救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是各国政治、经贸发展的需要,已经建立的协商机制和法律合作机制是开展打击跨国犯罪的基础.我们认为泰国已经签署的引渡条约存在政治犯罪不引渡、本国国民不引渡以及司法协助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未来,泰国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应当向着相互(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协助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逐步承认与执行外国的刑事判决,健全和完善信息情报交换机制以强化执法人员技术合作能力和网络信息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介于立法、司法等方面因素,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规范商有效的制度程序远未建立,还不能真正发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功效需,要根据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和民事执行的运行规律加以分析思考,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