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挖掘传统文化中人格教育的闪光观念,诸如:重视人格教育、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与塑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明确、一贯的人格教育理念,以内圣外王为最高人格境界的由士、君子到圣人的人格层次性教育,以及他教与自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等。这些积极闪光的人格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鹏  宋妍 《学理论》2009,(32):253-254
本文从人格教育的内涵入手,讨论了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关系基础上,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强调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服务于大学生人格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发展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进而对于大学生在校四年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人格的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而得出加强大学生人格素质的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在校教育的一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8)
本文对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加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的实施途径,即加强单亲家长自身教育的素养;加强学习教育对单亲子女的影响;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秀玲 《学理论》2010,(17):272-272,278
初步探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体现人格教育,倡导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人格教育素材,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渗透大学生人格教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人格教育,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与传统教育一脉相承,是当今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任.高校可以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组织多种旨在培育责任担当的活动、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形成德育教师的激励机制等诸多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苑世芬 《学理论》2010,(17):187-188
随着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借网络世界而迅速地产生、传播,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信息与人格教育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社会"热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价值,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还应关注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教育。健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引发创造行为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方式和体验的关系;健康人格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促进、实践落实的作用。因此健康人格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途径与有力的保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孙喜香 《学理论》2009,(9):162-163
市场经济在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的同时,价值取向多元化、金钱之上等价值观念也使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心理教育的过程,必然包括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两个基本方面。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辩证统一过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辩证统一过程,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影 《学理论》2010,(19):283-284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知识水平上都处于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却存在着重视不足的现象。面对新形势,如何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从人格概念出发,论述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人格的内涵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鲁宽民  李运 《理论导刊》2020,(7):126-129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及其所表征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教育学说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德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德育思想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一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儒家思想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的涵育功能,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在带来人们物质生活迅速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所谓的"90后"群体正成长于这样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在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的特殊社会背景之下,在该群体身上凸显出的诸如"火星文"、"非主流"、"炫富女"等现象也引来了众多非议。因之,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如何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人格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古代书院兴起的历史原因和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的研究,可以借鉴其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面,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等服务于现代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王有智 《青年研究》2002,(10):19-26
本文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对维吾尔族、回族、汉族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中学生人格特征、推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差异 ;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相关联系 ;回归分析显示 ,人格维度对推理能力变异量的解释率高于学业成绩对其的解释率 ,人格对推理能力和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作用。提示当前中学教育应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以人格教育带动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是奠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的关键时期,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教学,则是一个不断追寻伦理道德之"真"、思想品德之"善"以及行为举止之"美"的人格教育,因为它所担当的是培养人初步具有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之心,懂得爱家、爱国、爱他人、爱自己的社会责任.阐述了对人文精神的再认识和当前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崇高的人文情怀,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自由呼吸、成长,自如生活,最终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托起我们伟大祖国新世纪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的榜样相比,"全国道德模范"具有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贴近受教育者的特点,运用全国道德模范的榜样事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其教育效果将更为显著,教育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调查显示,其道德人格呈现个人本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道德意识主体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在进一步深刻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道德人格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对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和引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特质分类中的开放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尽责性、外向性以及亲和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开放性人格特质对青年女性职业地位的影响更大,情绪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只对青年女性职业地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开放性人格特质可通过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对青年职业地位产生正向影响。要重视对青年的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20.
韦练珍 《学理论》2010,(10):220-221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时期,高校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突出。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材料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专业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视,基于此希望重新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