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以廉洁奉公为核心加强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思想原则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建设,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崭新学风;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根本方法加强工作作风特别是领导作风建设,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毛泽东在苏区时期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延安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出"三大作风"的科学论断提供了思想渊源,更为党始终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博得广大人民的拥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正确解决党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 ,重新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对于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作风建设之本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与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背道而驰的 ;办实事、求实效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同志针对党的建设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做出的科学回答,是对党的建设的理论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结晶。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建设思想,"民主集中制、先锋模范、任人唯贤"的组织建设思想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思想等三大方面。认真学习并坚持毛泽东党建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坚定全党理想信念、认真贯彻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质、正确识别使用干部、牢固服务人民宗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1、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  相似文献   

6.
李祖明 《工会论坛》2002,8(1):21-2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处理新的历史时期干群关系的需要,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密切联系群众要重视和发挥工会群众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一是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 ;二是把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 ;三是把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四是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保障 ;五是把从实际出发制订和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六中全会《决定》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由此可见,加强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党建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三要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工会法》中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  相似文献   

12.
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出新的概括。党在七大与十六大的新时期,同遇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然而,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却存在“不适应”与“不符合”新问题;为此,时下加强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13.
执政的地位 ,使马克思主义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比过去减少 ,而是比过去增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是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和形式主义。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建设的最重要位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真心诚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群众的全面发展,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发挥群众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此,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在纠风、求真、务实、创新中密切联系群众,以扎实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6.
尧尧  甘瑞金 《理论前沿》2001,(22):25-26
党的作风建设 ,内容十分广泛 ,然而它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 ,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根本问题党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实践和行动上的具体表现 ,它体现在党的整体、党的各级组织、党员个人活动的方方面面 ,具有实践性、一贯性、群体性、多样性的特征。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曾高度概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指出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 ,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所作的报告中 ,就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的问题 ,并把党的作风建设由工作作风扩展到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 ,使党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与此同时 ,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渐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并成为我们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 ,领导十二亿人民在全面改革开放环境下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 ,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深入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问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这一重要思想,既是指世界观,又是指方法论;既讲到"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立场问题,又讲到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利益问题;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优秀品格;既有关于革命战争年代加强群众工作的大量论述,又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明确观点。而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与精髓。毛泽东关于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精辟思想,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红 《工会论坛》2014,(4):11-1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解决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加强工会作风建设是工会工作的核心问题。各级工会要顺应时代要求,针对自身工作作风现状及问题,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关键,在落实整改上寻求创新途径,做到工作方法求新、活动形式求活、工作作风求实、为民服务求诚。通过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