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2017,(12)
<正>自建城之始,北京地区就修筑了各类用于方国或郡城祭祀的地方坛庙,不过作为常设的国家祭祀场所,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北京坛庙文化,则应从北京逐渐成为都城的辽、金、元时期说起。古人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坛庙建筑是都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礼治体系中尤其占据着核心位置。老北京民间向有"九坛八庙"或"五坛八庙"的说法,指的就是明清以来北京坛庙建  相似文献   

2.
孙玲 《前线》2009,(10):53-54
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北京境内地上地下遗留了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工程浩大、金碧辉煌的宫殿陵寝,气势恢弘、景色秀丽的坛庙园林,玲珑多姿、建筑精巧的王府宅园,巍峨挺拔、庄严肃穆的城楼古塔,工艺精湛、婀娜多姿的亭台阁榭,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名人故居、会馆、戏楼,记录中国历史变迁的各种纪念地等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北京城的发展历程,是北京引以为豪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
谭烈飞 《前线》2008,(5):61-62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留存的大量古代建筑,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书写着这个城市的历史。透过它们——城垣、宫殿、民居、苑囿、坛庙、陵墓、寺观等等,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领略了那个时代的和谐理念在建筑中的渗透、挥洒和凝固:现存的明清北京城7.8公里的中轴线以及所组成的城市对称格局,金碧辉煌的宫殿群以及围绕着它所形成的不同的建筑结构、建筑色调,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京味文化是代表北京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文化价值。京味文化主要体现在古都北京的外在风貌与内在品格上,具体包括皇家文化、寺庙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京味文化也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扬、如何走出去的重要课题。京味文化的内涵皇家文化是京味文化的首要元素。主要表现在以皇城为中心的皇家建筑上,包括宫殿、坛庙和御园等。紫禁城的重重宫阙,黄瓦红墙、金扉朱  相似文献   

5.
马建农 《前线》2010,(3):61-62
四合院和胡同.从元代开始形成规模,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最为直观的标志,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但时下谈到四合院、胡同的保护与北京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对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对居住在这个古老城市的民众而言,都成为了一个颇具矛盾冲突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的最大一个历史文化特色,就是清代民居建筑群。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虽不是建筑学家,但他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中包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包含着许多古代建筑科学知识,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因此,他为保护北京古建筑,付出了很多心血。  相似文献   

8.
林楠 《党史文苑》2013,(12):11-16
北京城区的建筑格局很有特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这里和谐统一。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成为北京的名片。北京全城建筑整体协调、布局合理。地面和地下建筑协调统一。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人员涌进北京.使得北京城区人口超负荷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运转。这个结果,与毛泽东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艾英旭 《党史纵横》2010,(4):36-39,27
周恩来虽不是建筑学家,但他很早便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中包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信息,融合着许多古代建筑科学精华,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为了保护北京古建筑,周恩来付出了很多心血。  相似文献   

10.
尹钧科 《前线》2009,(6):61-62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北京地域文化是指北京地区所孕育的、独有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800多年的建都史,尽管都城文化、皇家文化、长城文化、漕运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现象并非北京地区所独有,但由于其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所以,也应视为北京地域文化。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中国文物工作者的生动实践。故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拥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和186万余件文物珍品,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保存地。  相似文献   

12.
马奔 《奋斗》2006,(1):64-64
顺治皇帝率领八旗劲旅攻入长城奠都北京建立清王朝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百年治理,满汉文化经过激烈碰撞、融合.中国历史进入一个疆域广大经济昌盛文化繁荣的盛世,这个盛世最显著的代表是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郗志群  高希 《前线》2012,(5):60-61
据悉,始建于1905年,已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栅栏劝业场今年年底将修缮完毕。届时,这座命途多变、曾云集众多老字号的商业建筑,不仅是大栅栏的另个好去处,还成为展示北京深厚历史文化的又一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是明永乐年间建的,至今有700多年历史,作为都城建设她是沿袭元大都的格局,形成以故宫、紫禁城为中心,内外城完善的城市规划体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杰作”,带有鲜明的东方建筑特点和中国文化特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科学、历史、艺术三大价值的综合体现。北京经历了金、辽。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与近代皇都有直接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江总书记在今年春节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评价把北京放在全球这样一个范围内,与其他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处在同一位置上,比1982年国务院命名北京为国家级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二卷)写的是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北京党的历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29年北京党的历史.共和国首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是从这里起步.这是一段极其重要而又比较复杂难写的历史,写好它十分不易。  相似文献   

16.
林楠 《党史博采》2013,(12):26-30
北京的建筑格局很有特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这里和谐统一;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成为北京名片;全城建筑整体协调;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合理;地面和地下建筑协调统一。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人员涌进北京,北京城市人口超负荷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运转、这个结果,与毛泽东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沙敏 《北京党史》2012,(2):43-4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最早。的戏剧文艺称为“院本”.至元蛇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代戏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戏曲集中演出.促进了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全国最大的剧种之一——京剧。  相似文献   

18.
刘宏 《世纪桥》2014,(10):78-79
哈尔滨市道外区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这些建筑既是独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也是哈尔滨近代发展史的见证,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今年道外区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更新改造工程,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对绝大多数"中华巴洛克"建筑进行了拆除或部分拆除。这一现状暴露了我市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经调研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作为有关部门今后进行城市改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回顾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强调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领导者和发展者”.进一步突出了文化的传承功能和领导者的先锋引领作用.为新时期文化改革创新提供了历史支撑.揭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丰富历史蕴涵。  相似文献   

20.
北京园林职工“文革”中保护文物纪事董建华,于蓟华古都北京名胜古迹众多。由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玲珑精巧的私宅园囿、历史悠久的坛庙寺观等构成的风景游览地遍及古城内外。"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名胜古迹无疑成了红卫兵"破四旧"首当其冲的目标。眼见珍贵的文物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