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1,(3):32-32
竹立家在《人民论坛》2011年第2期上撰文《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认为,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与全新的紧迫课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在中国发展的现有境况下,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首先是制度层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05,(12):13-14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份《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努力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13,(17):2-4
自国务院批复实施《浙江省义鸟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来,义乌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未来,义乌有望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5年,将拉开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幕,实现发展方式的再一次转型。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所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完全可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  相似文献   

5.
《北京观察》2012,(5):6-6
4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章共分三部分,分别是政府改革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2012年政府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把反腐倡廉部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人大建设》2006,(5):55-55
《中国新闻周刊》第6期刊登评论《重要的是如何改革》一文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乎每个群体、每个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得收益。近两年,之所以有部分群体反感改革,要求中止改革,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改革的过程是封闭的,改革并没有消除权力对机会的垄断,某些群体、某些部门的特权和特殊利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了。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管理层获得了更加不受控制的权力,但其责任却鲜有增加,于是,这些管理层就可以方便地将国有资产变为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0,(11):32-33
张杰2010年10月14日在《大众日报》上载文《认识民主的两个维度》认为,如果我们把民主政治看作一种政治制度形式,那么,认识民主政治的前提是要提供一种关于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而任何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配置方式和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因此,认识民主,也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政治权力的配置问题:二是政治权力的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11):74-74
王成礼在《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它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与国家,还包括许多社会组织横亘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市民社会、公民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展开博弈,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二者不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即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中国改革》2011年1-2期合刊中载文指出:政治改革也要抓住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他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肯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时代主题和潮流,我们仍然处于一个难得的战略机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4,(5):46-46
廖奕在2014年第3期《南京社会科学》载文《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窘境与均衡路径》认为,中国司法改革遭遇瓶颈,不仅仅因为“司法独立”、“三权分立”等西方政体符号的阻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与文化的深层冲突。中国转型时期的非均衡发展基本国情很难短时间改变,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均衡诉求已经极为强大,决策者们也适时因应了这一趋势,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2,(2):93-93
闫德民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利益冲突是权力道德伦理视域中的利益冲突,亦即公共权力主体自己或者特定关系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对抗、抵触、背离,主要有交易型、影响型、旋转型和集团型等四种类型。利益冲突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2.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发展,当今中国一方面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艰难转型,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与矛盾多发期。《同舟共进》2011年第11期,既关注国内改革,又关注国际战略,既直面社会转型问题,又重审历史变革之道,对于寻求安邦治国的长策,提供了不少富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2011,(12):74-75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发展,当今中国一方面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艰难转型,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与矛盾多发期。《同舟共进》2011年第11期,既关注国内改革,又关注国际战略,既直面社会转型问题,又重审历史变革之道,对于寻求安邦治国的长策,提供了不少富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2,(7):46-46
周叶中、李炳辉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社会基础: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条件》认为,从宪法到宪政不仅需要制度支撑,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这是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宪法的社会基础是指宪法得以真正存在并使宪法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宪法与宪政的统一取决于社会基础是否具备,强化宪法与宪政的社会基础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必然吁求。具体而言.政治改革必须与社会改革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1,(9):48-48
郑功成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现阶段重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轻社会福利、重经济保障轻服务提供、重就业群体轻普惠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向,以及现有福利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无序与失范现象,均表明迫切需要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正市县领导说推动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以政府的率先转型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政府自身改革。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又在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是行政权力的再规范、政府服务的再优化。要通过这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调整机构设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服务基层、方便群众。——中共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成份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权力腐败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8.
人类行政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历次行政改革的系统回顾,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行政改革,试图理清中国行政改革的内在逻辑,并结合中国当前改革实践和西方行政改革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向,即权力配置上的分散化、组织形态上的灵活化、行政理念上的顾客导向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观点集萃     
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从照顾弱者到普惠全民郑功成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现阶段重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轻社会福利、重经济保障轻服务提供、重就业群体轻普惠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向,以及现有福利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无序与失范现象,均表明迫切需要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步伐,以顺应国家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10,(11):32-32
任喜荣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7期上载文《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力成长的制度分析——中国宪政制度发展的一个实例》认为,人大预算监督权力的完善,不论是宏观的制度变革还是微观的技术进步,只有嵌入到现实的政治权力关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