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闲话程万里一次到友人家串门,见客厅里有一陌生人。友人介绍说:“这是作家×××。”陌生人直摆手,惶恐不安道:“见笑,见笑,雕虫小技,不敢称家,不敢称家,还是称鄙人业余作者好!”此君,小有名气,我拜读过他不少东西,有的还从报上剪下贴在剪贴簿上,...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7):93-95
微博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典型的“微博控”据说是在自己起夜的间隙也会忙里偷闲发一条微博,只是不知道那种状态下发到网上的东西会不会都是梦话。这两年,快乐大叔常被一些人提醒上他们的博客抑或微博看看,上去后才明白,人家其实是想让快乐大叔给“顶”一下,当,  相似文献   

3.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2):6-6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会出现冷却和“硬着陆”,必须把祖产守护好,群众工作恐惧症,我们像菜,等人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有一句话许多人记忆犹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其实大部分人从根本上说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资本不是个好东西”的观念却自幼植入我们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2):80-80
上网费 手术完毕,病人结账,问:“怎么还有上网费?护士说:动手术时,你肚子里有个东西,我们都没见过,临时去百度了一下。”  相似文献   

6.
渊源 《廉政瞭望》2008,(4):47-47
封建专制已经成为一个形容专制、愚昧、腐败的制度及其社会现象、价值观念的固有名词。人们也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归咎于“封建专制”。 然而,如果稍微梳理一下历史,及注意一下近代以来严肃的历史学家们的讨论,就会发现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封建”跟“专制”是完全相反的两样东西。  相似文献   

7.
“惯例”是个好东西。这是我的一位在官场颇为得意的朋友闲侃时无意告诉给我的。 我们知道,所谓“惯例”指的是业已成为习惯的一些老规矩.本是属于“改革”要“改”、要“革”的对象,何以在“深化改革”倡导了多年的今天,竟依然以“好东西”受到宠爱呢?既是受宠的“好东西”,我想大概必有其究竟。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到底“好”在何处?  相似文献   

8.
权力如火。火是个好东西,但如果用之不慎,就会发生火灾,甚至“玩火自焚”。  相似文献   

9.
声音     
《廉政瞭望》2013,(24):4-4
过去_些地方有这个倾向,千方百计到北京演出,通过各种关系找领导来看,有时领导看完了没表态,回去没法传达呀,千方百计套出个好话来:“你看怎么样?”最后领导烦了,说“好,好,好……”于是回去传达就说,“震动了领导,连说三个好啊”,不能搞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魔术     
语言这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门学问。我们天天说话,也天天都在听人说话,可对“语言的魔术”却懂得很少。往往是不经意间,就被人糊弄过去,有时甚至不明白是自己糊涂、别人糊涂、还是那事情本来糊涂。  比如说,你去买皮鞋,旁边有人对你说:“这皮鞋样式虽然一般,但是皮子好嘛!”你就觉得这皮鞋是可以买的。如果旁边又有人向你说:“这皮鞋皮子虽然好,但样式太一般了!”你就觉得这皮鞋似乎不该买。如果你打不定主意,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话有啥不同时,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合乎实际的,只不过那“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开宗明义奉献给了世人一首“好了歌”,似醍醐灌顶,如拨云见日,促人猛醒。他用极简明的语言把人生所极力追求的“位子”、“银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等东西看到了极致,给出了一个最明确的答案——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人生。时至今日,有人主张应把这一哲理解读得比曹雪芹更深一层,他们的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1995,(10)
彭德怀保险柜里的秘密1966年12月25日,彭德怀被江青一手策划的“揪彭兵团”揪往北京,他的住处成都永兴巷7号被抄.大部分东西被抢走了。当时正是“文革”的混乱时期,他的保险柜放在机关不安全,组织上决定打开保险柜,把东西清理一下。秘书处的雷文、景参谋等...  相似文献   

13.
张敬伟 《廉政瞭望》2013,(13):62-63
高福利是个好东西,民主更是好东西,但如果这两个好东西异化为溺爱与惯性,国民就变得脆弱敏感和充满戾气。  相似文献   

14.
闫红 《廉政瞭望》2011,(12):55-55
在微博上,有人放出一张名表图片,围观的人都说“口水啊!”“赞!”“大爱!”……我想那一定是个好东西。于是我也很努力地看,看过来又看过去,上面没有钻石,也没有其他一望而知的高贵标志,倒跟我们小时候戴的电子表挂相。好吧,我知道这样埋汰一只名表是不对的,可是,真的,我实在看不出它比商场里那些几百块钱的表“高明”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阿瑟 《党课》2006,(11):46-47
现在的人们是越来越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了,吃啥不吃啥,喝啥不喝啥,都有个讲究。可是,虽说吃的东西好了、精了,但人们的体质却并没有同步提高,有些人群(比如说科研人员),其平均寿命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缺啥?缺“神补”。  相似文献   

16.
《求实》1992,(4)
在目前改革开放中,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凡事先问是姓“资”还是姓“社”。我们应如何理解姓“社”姓“资”这个问题呢? 1、找们是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因为在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中,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个根本的原则问题。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大方向,贯彻执行好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实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13,(3):46-46
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对与会专家学者说:“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推荐一出,立刻引起了官场新一轮读书热。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一股汹涌而来的编书热已在高校悄然形成。有水平的,没水平的;有经验的,没经验的;带研究生的导师,被导师带的研究生……构成一群引人注目的编书族。鱼龙混杂的编书族们,正吆喝着兴冲冲地“千军万马过编书大桥”。君不见,街上的大小书店,学校图书馆的层层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丛书”、“必读”、“文库”、“辞典”等,封面上赫然印着“×××著”、“×××编著”、“×××译著”字样。但若仔细一翻,却全然看不出有多少著的成分,不少印有“×××著”的称编还有点勉为其难。正如有人指出的,现在的所谓写书,实际上是编书。谓之写书,顾名思义,自己的本必不可少矣。而如今的许多所谓著,不过有点自己的东西而已,大部分则是别人的;许多所谓编著,自是图个脸面好看,充其量不过是自己的一丝感想;许多所谓编,虽摆明了书的“成分”,可编的目的和作用却管不了那么多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汪世蓉 《学习月刊》2012,(22):90-91
据中国日报网消息,“被”事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民工被自杀”、“大学生被就业”、“名人被死亡”等非传统被动句屡屡见诸报端。另据《200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介绍,2009年度新词语中的词语群,不是以事件为核心,而是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内容,以词语格式为标志,如反映人们权利意识觉醒的“被××”词语群。  相似文献   

20.
要钱干什么     
为了有钱,许多人都绞尽脑汁,甚至不怕“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了有钱,也有许多人在寻找捷径,甚至不惜“巧取豪夺,以身试法”。钱确实是个有诱惑力的东西,凭心而论,谁不希望有个几万、几十万乃至更多的钱供自己支配?但如果问一下:“你想要钱干什么?”一万个人,可能会有一万种回答。最近听说,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有个叫叶萌堂的高级英语教师,月工资近千元,但他仍不满足。为了多攒钱,经常到食堂拣烂馍吃。别人扔掉的衣服,他也捡起来穿,裤子正着穿一段时间再倒过来,鞋子也左右脚轮换,以能够“平均磨损”。一辆自行车,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