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人都是从童年长大,谁家都有孩子。没什么比孩子的苦难更触痛我们,没什么比孩子的安危更揪人心。如何让孩子免于成为校园伤害的恐惧,如何守护校园的安宁与欢笑,大家都无法置身事外。那么,我们拿什么阻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给孩子们撑起一片澄净祥和的蓝天?社会各界都在反思并努力。制定学校安全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多起校园突发事件之后,校园警力开始增强,安全教育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记者日前针对校园安全问题,专访了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他认为,保护孩子,关键在安全教育。要告诉孩子,身边不只有鲜花,还有“大灰狼”。孩子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的当代,更需要有让人放心的校舍质量和完善的校园应急体系。建最安全的学校,折射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李川 《天津人大》2014,(7):9-11
每个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每个校园都是孕育希望的摇篮。学校安全事关孩子健康成长,事关教育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地校园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更使学校安全成为千家万户关注的焦点。我市在学校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有那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多起校园突发事件之后,校园警力开始增强,安全教育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记者日前针对校园安全问题,专访了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他认为,保护孩子,关键在安全教育.要告诉孩子,身边不只有鲜花,还有"大灰狼".孩子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小的时候,没什么可玩儿的,不像现在每个孩子家里都有数不清、玩儿不完的玩具,还可以玩电脑、打游戏、看电视。当然,我们也没什么可学的,不用练钢琴,学英语,上奥数。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我们除  相似文献   

7.
聋哑孩子由于听觉语言障碍,汉语拼音对他们来说是一大堆五花八门的音符,面对各种的拼读规律,他们束手无策。作为特教启蒙老师,如何带领聋哑孩子轻松愉快地走过这一段拼音之路,尽快掌握拼音的认读方法呢?舞蹈、绘画就是聋哑孩子学习拼音的向导,是开启拼音之门的钥匙。 1读准字音 汉语拼音有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每个拼音的读法不同,没什么规律和诀窍。对聋哑孩子来说都是靠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把舞蹈绘画  相似文献   

8.
正校园App在带给师生便利的同时,其危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不得不用"的前提之下,如何规范校园App,是广大学生、家长关心的话题。眼看着小孩放了寒假,又恰逢教育部此前发出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广东的苏先生长吁一口气:孩子终于不用每天都盯着手机学英语了。但没几天,苏先生发现,英语老师又在手机里面布置了10篇口语练习题,全部需要孩子跟着手机练习。一打听,原来这款名为"雪地阅读"的英语口语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12,(6):20-20
美国佐治亚洲有一个家庭,父母和5个孩子都是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堪称现实版“七个小矮人”。这个家庭成员认为除了身高,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他们经常受到他人关注,被要求合影。 据了解,“小矮人”家庭的父亲特伦特·约翰斯顿来自“小矮人”家庭,母亲安伯则出生于身高正常家庭。安伯说:“我一直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个头矮小,但我选择积极生活。”  相似文献   

10.
资料卡片     
没什么是输不起的1935年秋,枯黄的落叶缓缓地落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里。一个满怀心事的中国小伙子在这铺满枯黄落叶的校园里踱步。忽然,他发现一群人在不远处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由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三年的"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于近日圆满结束,大量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日前,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问题涉及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的原因、成效、各地各部门如何推动、推动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方面的具体措施、源头预防工作的开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悉心呵护的花朵。然而,最近几个月以来,校园惨案却接连发生,校园安全成为我们不断讨论的沉重话题。从几宗校园惨案看,行凶者多为所谓的"失意群体"。  相似文献   

13.
苏星 《当代广西》2006,(19):20-21
农村孩子生活困难,上学更难。每年都会有面对高额学费犯愁,面对校门望而却步的农村孩子。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希望工程”“、教育扶贫”“、捐资助学”,给他们带去了温暖,带去了希望。在广西这片红土地上,农村学子一直都系着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心,社会各界的情。在党和国领导、自治区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更多的孩子又回到了校园,毕业后的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社会。在这个充满爱心与和谐的国度里,关爱与希望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方面这是为孩子的未来生存着想,另一方面也有替自己挣面子的念想参杂其中。如何让孩子拥有成功人生?很多人的想法几乎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极尽所能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当下我们社会的教育资源在不少地方存在严重不均衡性,情急和焦虑之下,  相似文献   

15.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最传统也最普遍的希望。怎么才能成龙成凤呢?惟有求学。目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出国留学人员年龄趋于低龄化,原来多是大学毕业后再去留学,现在,少年留学生成为海外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吗?当越来越多的“海归”变成了“海待”,您还会选择把孩子送出去么?你认为出国留学一定比在国内接受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孩子的意愿如何?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父母,基本上都能比较客观冷静地对待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但也有一些父母比较盲目, 希望通过送孩子出国留学以达到“镀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寒梅 《人民公安》2013,(20):31-33
德国教学也好,中国教学也罢,都有利有弊,两者要互相融合一下就最好了。我觉得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其实是父母,孩子的品格教育比课本教育更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颗善良的心,学什么都是行尸走肉,而且对社会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8,(7):46-47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其实都是幸存的孩子。幸存的孩子会更珍惜生命幸存的孩子会更真情感恩幸存的孩子会更敬畏自然幸存的孩子,有理由活得更好!——廖晓义《谢谢孩子》心若在 梦就在$《小康》!记者@李漠~~  相似文献   

18.
几个月内连续的校园惨案致使46个无辜的孩子倒在凶手疯狂的屠刀之下,生死未明。对于那些毫无人性地向无辜的孩子举起屠刀,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的凶手,我们再怎么谴责也不为过,相信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和全国人民的唾弃。频发的校园惨案,拷问着我们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为何专门的校园安全法规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笑蜀 《同舟共进》2010,(2):14-14
通常认为美国是一个没什么历史的国家,建国才两百来年,很多人谈到这点时,不免有几分不屑:哈,这跟我们的五千年怎么比?但逛了一趟美国下来,我的结论恰恰相反:是美国,而不是我们,更懂得珍重历史,历史保存更完整。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态和教育环境,人们应该深入探究校园安全的规律和特点,去斟酌面对突发事件时,孩子如何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不能总等到出了问题再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