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3)
《诗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走向,孟子也是《诗经》影响下的一位思想家代表。他善于引用《诗经》中的经典语段来阐述自己的民本思想,在这些语段的运用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将其阐述的方式分别从引发、对话、佐证、新解四个角度具体阐述《诗经》影响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玲  蔡海榕 《学理论》2011,(17):39-40
《孟子》一书中蕴含着孟子系统的生死观,表现为善待所有生命的生命态度,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8)
春秋时代,君臣伦理受到严重冲击,最极端的情形是弑君。在《左传》所载多起案例中,弑君者都面临一个选择困境:当君不君时,臣何以为臣?孔子主张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关系,面对君臣伦理失范的现实,他要求臣要臣,君要君,君臣各守自己的本分,以维持合作关系。孟子认为君的权力来源于天,却要通过民,据此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当君不君时,则君自动失去为君的资格,臣杀之则不为"弑君",只是杀一个独夫民贼而已。这样,春秋时代的君臣伦理困境,就被孟子从理论上给予彻底解决。当然,孟子的理论并不是为了替春秋时代的"乱臣贼子"们辩护,而是为了支持他的仁政主张,这是应当着重指出的。  相似文献   

4.
《诗经》与其他四经相比是"五经"中能够更直接、全面了解汉中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文本。以汉代《诗经》学中关于汉中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背景为基础,着重分析其中涉及到汉中地域及其他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特征形成、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探求汉代《诗经》学与汉中文化之间关系,并揭示汉代《诗经》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裕铭 《学理论》2010,(12):150-152
对《孟子》散文艺术的幽默风格的研究,学者关注较少,仅少数专家点到为止。详细讨论了《孟子》散文的比喻和引人入彀的幽默手法,并与苏格拉底风格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6)
《伐檀》是对《诗经·魏风》研究的重要篇章,历来学者对它的解释莫衷一是,通过对历来学者的解释做一梳理,从诗的本意出发还原其原意。"君子"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即诗中的伐木者,具有不素餐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N·所·V”结构析——兼论“所”字之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笔者曾撰文论述过“所”字词性。现就《孟子》一书中的“所字结构”缕析一番,以企对“所”字的词性作出较为明确的符合语言实际的判定。 《孟子》中共有“所”字227例,其中表处所名词7例,出现于《诗经》引语中2例,其余218例皆属本文讨论的范围。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  相似文献   

8.
《论语》的内容广泛涉及和引用到《诗》、《书》、《易》、《仪礼》、《春秋》等文献,为其理论的建构和思想的表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儒家思想中的《诗》教与德行修养、引《诗》与思维表达、品《诗》与处世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其中涉及《诗经》的内容展开探析,可以对《论语》引《诗经》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7)
"君子"的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儒家的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也是对人们道德的较高要求。但最初君子的含义并不包含道德因素,是对统治者的尊称,是纯粹象征地位的中性词,而后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其含义发展为有道德及有知识的人都称可作君子,成为带有道德意味的褒义词。本文对"君子"在《诗经》中代表的含义进行了分类及研究,将君子应有的理想人格具象化,呈现出了一个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的具体形象。《诗经》中的"君子观"对后世理想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莹莹 《学理论》2013,(22):162-163
《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重要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两千多年来,研究和阐释《诗经》的著述非常之多,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亦层出不穷,但其史料价值从未被忽视。拟将这一时期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的众多论著做出适当的分类,并加以评述,使其更加了然。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在儒学不兴《孟子》不称经的时代,林慎思缘何作《续孟子》?笔者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方面探讨,认为在中唐儒学复兴余波未平,孟子地位上升趋势已显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个人才能突出,热衷儒学,情系孟子,关心时政,年轻气盛却科举落榜等因素促使了林慎思作《续孟子》。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学理论》2010,(17):157-158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源头。而对十五国风中的男女之诗,异说颇多,其中影响最大,也颇受人非议者,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的"淫诗"说。清代,实证考据派和思辨派的兴盛,朱熹的"淫诗"说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2)
"知言养气章"是《孟子》一书的重要章节,此章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北宋理学创建者张载对此章有独到的诠释,他将"知言"理解为"以心知言",将"养气"理解为"以德御气"。张载诠释"知言养气章"的意义在于,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心性论规模,使儒家心性论思想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诠释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一般采用"道性善"和"称尧舜"二语来概括孟子的思想核心,而本文认为孟子的思想核心由"性善论"、"仁道论"和"王政论"三大块共同构成.三者统合而成的整体之"一",便是孟子据以评价古代传统的诠释立场.文章分别讨论了此一立场与崇古主义历史观、传统之再诠释、诠释主体等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龑 《民主》2005,(8):37-37
近来,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由教育史专家程方平博士书写的《四体四书》,该书用篆隶楷行四种书法分别书写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并在后面附有用《四书》中的名言创作的篆刻和书法作品。使人在欣赏书法之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诗经》的文化研究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因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对《诗经》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情诗、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所体现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我国古代社会的婚俗文化,其中遗留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婚姻痕迹,既有乱婚残俗的一面,又有遵循礼教的一面;既有自主恋爱婚配的自由,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关注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诗经讲义》是茶山丁若镛奉正祖王之命“条对”关于《诗经》的八百问而作。茶山秉承《毛诗序》的“诗刺”说,同时深入阐发“风刺”皆“美刺”之论,将《毛诗序》关于“刺”的文学修辞引申为社会政治修辞,“美刺”成了“温婉礼乐”的政治谈话修辞格,“美刺”政治唯美化。茶山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惧乱臣贼子,而删裁成《诗》,则是昭示唯美的三代理想政治,君子是“唯美”政治的主体承担者,“一正君,而天下正”是君子之首务。茶山发挥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阐述君子之性在于“好贤恶恶”。君子之性具有单一性向,君子成性具有超越的指向。另一方面,茶山强调君子成性在于“平日之工,行之有素”,是生命实践的自然与自为,君子之工“知易,行亦不难”。在茶山,君子人格是超越指向与易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论诗     
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诗经·秦风》体现了秦人强烈的原始生命力。这种原始生命力主要包括强烈的尚武重勇精神和深沉的爱情品格两个方面,它使《秦风》在《诗经》中具有一种独特风格,使秦文化在整个黄河文化中具有更显著的相对独立性;它是秦人最终完成盖世霸业的主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