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山水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一五”时期,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把随州建成新兴旅游城市,作为随州四大优势资源(炎帝神农、编钟、大洪山、古银杏群落)之一的炎帝神农故里该如何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任何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满足客源市场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实现互补性、差异性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炎帝神农故里是个文化价值很高的品牌,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创造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将人类从采集文化推向农耕文化,极…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10,(10):128-128
在风光旖旎的炎帝神农故里,在钟灵毓秀的厥水河畔,有一座闻名随州、享誉荆楚的历史名校——随县第一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3.
陈传根 《学习月刊》2013,(15):47-47
炎帝文化作为随州软实力的核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浓缩起来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表述:随州是炎帝故里;炎帝八大功绩彪炳千秋;寻根节是弘扬炎帝精神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由求是杂志社评论部和中共随州市委共同举办的“基层民主建设随州理论研讨会”,4月9—11日在素有“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央组织部、民政部、中央编译局、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委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随州农村的基层代表,还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和湖北省各主要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此次…  相似文献   

5.
张玉 《学习月刊》2012,(16):104-105
"炎帝神农故里、专用汽车之都"本是我市的两张名片,一张彰显我市文化魅力,一张展现我市发展活力,是推动随州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这次省十次党代会报告已明确地将"支持随州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写进了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是省委省政府对随州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6.
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在这里,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音乐史  相似文献   

7.
在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随州市,有一个莘莘学子向往的求学殿堂,这就是随州市第二中学。  相似文献   

8.
《学习月刊》2009,(22):F0003-F0003
随州市位于鄂北丘陵地带,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故里,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辖曾都区、随县、广水市、市开发区、大洪山风景管理区;总人口258万:国土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耕地223845.2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87009.6公顷。历来为国家和湖北粮食主产区,素有“鄂北米仓”之称。  相似文献   

9.
袁北星 《学习月刊》2014,(21):55-55
作为中华民族儿女,我们常讲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并称为中华民族始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炎帝,也称神农氏,传说他生于烈山,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随州。民间至今仍有许多关于炎帝的故事和传说,尽管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其中所体现的崇尚勤劳、廉洁、仁爱、俭约的思想,依然具有值得深入发掘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鄂北随州,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并以擂鼓墩出土的曾候乙编钟闻名于世。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泉,滋润着随州的教育沃土,使得随州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随州市的教育事业又如虎添翼,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日益变化和飞速前进的时代面前,因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随州的教育体制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学校膨胀、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临时工大量占据学校编制,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职业道德滑坡……所有这些,严重地制约了随州  相似文献   

11.
罗政 《新湘评论》2005,(8):60-61
茶陵.因地处茶山之阴.古名茶乡.也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境内而得名“茶陵”。在中国的现代史中.茶陵给人们的记忆.不是茶陵的定义.而是革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会同之名,似有王者之气。《周礼·春秋·大宗伯》云:“时见日会,殷见日同(意为帝王接见诸侯大臣,个别见叫会,集体见叫同)。”《论语》中也有“宗庙会同”(原分别指君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和诸侯会盟之事,借指国家、君王)一语。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会同及其周边地区就没有建立过国家,何来帝王呢?晋代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神农生黔中。”会同古属“黔中”,这是历史文献中会同与神农炎帝关系的重要记载。县名与此联系起来,“会同”之帝王恐怕只能是神农炎帝了。  相似文献   

13.
李桂民 《理论学刊》2012,(3):108-112
在早期文献中,神农氏、烈山氏和炎帝的事迹各不相涉,战国时期的《世本》最先把炎帝和神农氏合一,汉代的郑玄则明确把烈山氏和炎帝合一.这种整合有着传说的依据,甚或有着文献上的线索.神农氏、烈山氏和炎帝的传说反映了农业文明在称谓上的影响,火和农业的联系也成为三者称谓合一获得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神农时代早于黄帝的认识固化,炎帝神农合户后世系的追溯,建构起了中国远古史的基本框架,这不仅表现为地域和文化的认同,而且也是先民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出土地——湖北省随州市,位于市城南新区,左连汉十高速公路,右邻316国道和汉丹铁路线,青山相依,绿水相映,交通便利,环境清雅。  相似文献   

15.
炎帝之碑     
《党建》2017,(6)
正华夏远祖,采猎荒沙,幸有王者,首教耕稼。此王者谁?神农炎帝也。长夜漫漫,如海无涯,幸有王者,燧得光华。此王者谁?神农炎帝也。泥昧岁月,邪疫如麻,幸有王者,尝草治煞。此王者谁?神农炎帝也。天下初成,随处杀伐,幸有王者,安民以罚。此王者谁?神农炎帝也。  相似文献   

16.
张少松 《湘潮》2012,(7):1-1
我是湖南省炎陵县三河镇人,距我家不远的鹿原陂就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因为“邑有圣陵”,1994年经中央批准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相似文献   

17.
炎帝在湖南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传说时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姓姜,氏伊耆,名轨,一名石年,或曰石耳。炎帝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湖南度过,最后死在湖南,葬于现在的炎陵县。据考证,湖南境内至今仍然保存着炎帝神农氏活动的大量遗迹。比如茶陵县有尝药亭,相传为神农采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07,(8)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属太行太岳革命老区,素有“煤铁之乡”、  相似文献   

19.
随县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承载着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厚重历史和弘扬炎帝文化品牌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20.
如果由炎帝或蚩尤来统一华夏,也有可能实行与黄帝差不多的策略。蚩尤,也是黄河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男耕女织、无刑无战的“神农之世”,这个时代终究被部落间的征战所替代。每个部落为了避免灭亡必然会谋求以氏族血缘为基础的联合,而为了扩大力量又必然发生互相之间的战争。因此,我愿意相信长久对立的黄帝和炎帝有可能是远缘亲族,而蚩尤也有可能是炎帝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