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它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主要依赖知识创新,依靠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没有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便无从谈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吴爱琴 《学习月刊》2009,(16):81-8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单一靠教师的课堂传授与辅导.已无法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终身教育的大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配合高校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中.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作为向社会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责无旁贷。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着重讨论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大奎 《党史博采》2006,(12):80-8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制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作为向社会.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责无旁贷.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着重讨论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人的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泓 《世纪桥》2010,(21):84-85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灵魂,知识经济的发展实质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竞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和研究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性环节,作为社会的主体——"人"才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人是社会的能动要素,人的创造与创新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位推动力。为此,国内学者纷纷探讨如何提高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指出必需从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扬弃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传播的方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功能,以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探讨了改进哲学教育和研究的理念、思路、导向、内容等方面的对策,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为符合培育创新人才的阵地,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不仅应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应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创新教学,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不仅应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应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创新教学,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凌惠惠 《学习月刊》2013,(20):67-67
艺术设计离不开创造.它由设计本身的宗旨所决定.而设计就是一个对客体自然要素进行分解、重构而产生新的客体.并使之完美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的教育活动不仅仅要详细的阐述设计原则、理论.更加需要创新的思维训练和实践的经验积累.因此在艺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学的计划、内容、方法都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性能力进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把设计作品转化成产品.成为创意产业市场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各类高校的重要任务和突出课题。创新人才培养框架下的高校美育目标需要自我调整,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新定位并提升,其呈现方式和实施途径也面临必然的转换和创新。造就新一代知美、爱美、并能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未来美好世界、勇于开拓进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目标所在。美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潜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养成。高校美育在具体实践上需要营造尊重创新意识的美育环境,侧重培养创新能力的美育内容,提倡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和创造性表现的美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各类高校的重要任务和突出课题。创新人才培养框架下的高校美育目标需要自我调整,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新定位并提升,其呈现方式和实施途径也面临必然的转换和创新。造就新一代知美、爱美、并能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未来美好世界、勇于开拓进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目标所在。美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潜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养成。高校美育在具体实践上需要营造尊重创新意识的美育环境,侧重培养创新能力的美育内容,提倡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和创造性表现的美育形式。  相似文献   

11.
邱晓华 《奋斗》2001,(12):29-29
有关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人才、融资和物流。胡汉辉教授:作为知识栽体的人才是高技术企业的发动机.凸现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作用。人才具有创造性、流动性和群落性三个特点。人才的创造性既同教育体系有密切的关系,也受企业创业、创新环境影响。要真正发挥高技术企业人才的创造性.仅解决激励机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知识创新的人才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修渝 《探索》2003,(2):83-85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人才是知识创新的关键。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相应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实践中,青年知识分子要在人才辈出的时代争当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在世纪之交已初露端倪,知识生产力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同时也将成为21时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只要一个国家有完备的创新体系和强大的创新实力,那么才能领21世纪之时经济的风骚。  相似文献   

14.
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 ,国际竞争呈现出崭新的态势 ,即对知识、技术的高度依赖。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日益体现为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主要是知识、技术方面的差距。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 ,增强知识创新的竞争能力 ,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创新人才 ,这是 2 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有助于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孙晓静 《世纪桥》2008,(3):92-92,95
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引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尤其是各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有一种时代紧迫感。  相似文献   

16.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 ,发展创新思维必须坚持的原则 ,认为以思维创新为先导 ,大力发展知识创新 ,才能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 ,应对自如 ,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丽  马金虎 《世纪桥》2008,(12):85-86
培养创新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高等学校应当承担历史重任,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协调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营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建立把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的现代教育,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肖永忠 《学习月刊》2009,(22):101-102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中居于决定性地位,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引发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它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信息、技术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无论是知识、信息、技术的产生、传播、应用都依赖于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才能的劳动者,而教育则是产生高素质具有创新才能劳动者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为21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了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高等学校应当承担历史重任,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协调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营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建立把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的现代教育,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