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责任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是协调生产与消费、平衡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逐渐完善着这一法律制度,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93年《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产品责任制度。笔者就我国法律对产品责任界定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彻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日,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宣布该法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调节市场主体关系的重要法律,它的公布和施行,对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赛意义。因此,中宣部、司法部决定,在“二五”普法宣传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挝程中,要抓好《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3.
[按:1994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废止1993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了便于读者了解,现刊登国务院1993年底以前发布的予以废止或者自行失效的行政法规目录(21件)。]一、已制定新的相应法律或者由新的行政法规代替而予以废止的13件《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1950年11月26日发布已被1993年7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78年9月20日发布1989年2月21日已经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谈国家赔偿法与民法通则第121条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即第121条规定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原则规定,无疑完善了我国的民事法律责任体系,实现了民事责任立法的一大突破,给民事司法买践提供了原则的法律指导。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家赔偿法》(简称国家赔偿法)。该法以违法责任原则为基础,规定对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5.
产品责任主体是指因产品责任而应向受害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第3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依照本法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由该规定可知,我国法律规定的最基本的产品责任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关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在承担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时的相互关系,《民法通则)第122条以及随后颁布的(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第153条作了原则性规定。1993年颁布实施的(产品质量法)又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该法第引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1日颁布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汽车领域首先推行了召回制度,但全面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仍未建立起来。我国在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过程中,应借鉴美国完善的产品召回制度.建立自己系统完整的产品召回制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广大的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我国于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并于2000年7月通过了《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这部法律既借鉴了欧美国家关于产品责任的最新理论和做法,适应国际上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潮流,在立法体例和法律内容上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使整部法律颇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和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制定本解释。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编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法院钟心廉在《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特殊责任》一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消费者享有权利及其保护的法律。它所规定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不仅包括现行法律已有规定并普遍适用的。同时,也有一些是其他法律所未规定的,笔者称之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特殊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1997年5月9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已于1997年5月9日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全文见本刊第33页)。监察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监察法律制度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监察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监察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6月30日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为保险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了法律根据。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中并没有明确与现行调整保险市场管理和保险合同关系有效的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1993年修订)、《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1995年,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和《财产保险合同条例》(1993年)。结果出现了我国前所未有的保险法制不统一局面。本文从分析这种法制不统一局面的危害性角度出发,揭示这种状…  相似文献   

12.
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2009,(6):57-59,117-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2009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9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于1992年7月23日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下称条例),1993年12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并于199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笔者根据自己对《公司法》和《条例》的学习、理解,就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中,应注意的有关法律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明确公司转制应具备的条件,注意抓住转制机遇。我国的《公司法》规定,根据其对外承担责任的形式公司分为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出资…  相似文献   

14.
王珏 《中国司法》2010,(11):16-19
今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是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实施后,13年来,消费者维权走过了一条艰辛并引人思考的路。3月12日,中消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说,四成人消费权益曾被严重损害。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房价过高名列消  相似文献   

16.
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2014,(5):5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通过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对医疗机构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未予以清晰认定,导致其与生产者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划分不清,并且对生产者。的责任规定得比较苛严,而对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强化不够,同时没有明确中间环节的供应者也应负有责任。《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规定有修改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产品责任才被提上立法的议事日程。目前,我国涉及产品责任的民事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民法通则》第122条原则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以法律形式首次确立提存制度,添补了提存在我国法律上的空白点。《合同法》第91条第4项明确规定提存为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情形之一,并以第101条至104条规定了提存的原因、风险责任、法律后果等问题,为提存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2011,(4):57-58,120-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11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1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