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白九江 《红岩春秋》2014,(6):F0003-F0003
正冉家路口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镇江镇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该墓群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万平方米,勘探面积15万平方米。共发掘墓葬近150座,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沿江山包上,分属于包豆地、土地梁子、河梁子、黄泥巴梁子、屋背后包包、杨中珍包包、河家口、太阳包、包山丘、大堡、毛儿包、砖洞包等10多个墓地。发掘表明,冉家路口墓群的时代延续较长,从西汉晚期开始,一直到南朝早期。该墓葬种类比较丰富,既有竖穴土坑墓,也有砖室墓和石室墓。土坑墓主要出现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期后迅速被砖室、石室墓所取代。墓葬的规格差异明显,有的墓葬  相似文献   

2.
巫山县土城坡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塘村麦沱山。1997年至200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群进行了4次勘探和发掘,发现并清理两汉至北宋墓葬95座,出土陶、瓷、铜、铁、琉璃等各类随葬器物共1800余件。墓群分为东、西、南3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密集,且有一定规律,是该地区较大规模墓群。墓葬形制结构多样,有竖穴土坑、竖穴或洞穴无券砖室或石室、竖穴或洞穴有  相似文献   

3.
正柑子梁基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7组,分布面积约28000平方米2001年至203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至明清时期墓葬61座,出土随葬器物870余件。柑子梁基群的基葬时代包含西汉、东汉、南北朝和明清诸时期。西汉基均为竖穴土坑墓,以长方形墓为主,凸字形墓次之;东汉基包含土坑墓和砖室基两类,土坑墓以长方形基为主,刀形墓、凸字形基亦有发现。砖室基多数为凸字形,刀形次之,长方  相似文献   

4.
正天平丘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燕子村,地处长江南岸的一级阶地。2007年5月至9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天平丘墓群进行了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田野勘探,在墓葬分布区内进行了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发掘,共清理战国至南朝时期的墓葬34座,其中29座土坑墓、4座砖室墓、1座石室墓。出土完整及可修复遗物包括陶、瓷、铜、铁器及玉、石等300余件,可确定时代的有战国墓1座、西汉墓19座、东汉墓5座、六朝墓2座。  相似文献   

5.
李丹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12):F0003-F0003
正关田沟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部的高家镇关田沟村(包括秦家院子、袁家岩墓群)于1992年三峡水库文物调查时发现。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关田沟墓群开展了3次大规模发掘,清理汉至六朝墓葬64座(土坑墓23座、砖石墓41座),出土陶、瓷、铜、铁、银、石器943件,另有料器(珠、管)1350枚,钱币2197枚。关田沟墓群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自西汉中晚期至南朝时期的墓葬皆有发现,其中西汉中晚期10座、新莽至东汉初4座、东汉早期8座、东汉中期16座、东汉晚期9座、两晋3座、南朝13座;从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6.
正走马岭墓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明冲村四组澎溪河右岸的坡地上。2003年至2004年,四川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秦至东汉早期墓葬33座,其中竖穴岩坑墓23座、砖(石)室墓10座,共出土近900件随葬器物。走马岭墓地是三峡地区众多汉代墓地中的一处典型墓地,从总体上看,岩坑墓在西汉之前已流行,砖(石)室墓出现在两汉之际,流行于东汉及以后。墓葬分布规律明显,时代越早的墓葬所处的位置越高,随着时代的推移,晚期墓葬开始葬于山坡和山下。通过对周边汉代遺址的分析,走马岭墓地与附近的李家坝遗址  相似文献   

7.
万州大坪墓群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石山村,2001年至2004年,益阳市文物管理处配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连续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11650平方米,共计清理东周时期墓葬67座,汉代墓葬61座,六朝时期墓葬30座。东周墓葬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墓葬集中  相似文献   

8.
正大湾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大湾村,地处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37500平方米。2001至2005年,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对大湾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东汉至南朝时期墓葬87座,出土随葬器物840余件。大湾墓群是较为典型的东汉至南朝时期的砖室墓群,砖室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均为单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包含刀形、长方形、凸字形和曲尺形  相似文献   

9.
肖碧瑞 《红岩春秋》2014,(8):F0003-F0003
走马岭基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明冲村四组澎溪河右岸的坡地上2003年至2004年,四川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秦至东汉早期基葬33座,其中竖穴岩坑墓23座、砖(石)室墓10座,其出土近900件随葬器物。  相似文献   

10.
鸟形尊 《红岩春秋》2013,(6):F0003-F0003
小田溪墓群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西岸的小山坡上。该墓群发现于1972年,出土了战国晚期秦灭巴蜀前后的大量珍贵文物。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等级较高,是一处规模巨大、规划有序的大型墓地,被认为是战国晚期巴国的王陵区。  相似文献   

11.
正石家包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兴隆村,分布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在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期间,由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镇江博物馆联合承担对该墓群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分别在2002年、2003年完成考古发掘2200平方米。墓群包括汉至六朝时期墓葬43座,在类型上分为土(岩)坑墓、石室墓和砖室墓3类。其中,10号墓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铜钫,出土时铜钫口用封泥密封,内装有液体,或为残留的酒液;11号墓未被盗扰,出土鎏金铜车马器2套。另外,砖室墓共28座,平面可见有刀形、"凸"字形和长方形。  相似文献   

12.
正翠屏山崖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对面的长江南岸,墓葬分布于翠屏山北侧临河及西侧面江的断崖上。2007至2008年,为配合三峡水库的二期蓄水工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两次对翠屏山崖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东汉至南朝时期崖墓41座,共出土随葬器物465件(组)。翠屏山崖墓群是三峡库区发现的较为典型的汉至六朝时期崖墓群。崖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形制绝大部分为单室墓,仅见一座双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为凸  相似文献   

13.
正汇南墓群位于丰都县三合街道,地处长江南岸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约3.5万平方米。1993年至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先后对其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共计约1.7万平方米,共清理西汉至六朝时期各类墓葬近200座,其中,土坑墓57座,砖室墓125座,崖墓2座,石室墓1座,瓦棺葬1座。西汉墓出土器型有陶罐、盆、鼎、豆、甑、  相似文献   

14.
周勇 《红岩春秋》2014,(1):F0003-F0003
正余家坝遗址位于开县渠口镇钦云村(原云安村)。1992年,调查确认其为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遗址周围群山环绕,长江支流彭溪河从西北向东南沿遗址台地前沿穿过。遗址南北长410米,东西宽170米,分布面积约50000平方米,由数个小山包及平坝梯田组成。余家坝遗址以墓葬为主,整体保存较好,面积较大,前后共计发掘130余座竖穴土坑墓。墓葬多有木质葬具,是继涪陵小田溪墓群之后,又一处级别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黑房子宋墓     
正黑房子墓群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塔坪村四社,地处一缓坡中下部的竹林里,在2014年的重庆至广安高速公路建设文物保护工作中,从墓群清理出土一座保存较好的宋代墓葬。该墓由墓门、墓室、棺床、侧龛、后龛、墓顶等部分组成,墓内仿木建筑雕刻精美,花卉、卷草等装饰纹样繁多,尤以侧龛立柱及墓顶横枋处饰有的四神图案最为引人注目。其中,左侧石柱刻青龙,龙后足立于莲台上,龙身螺旋形攀爬缠绕于柱,双目圆凸,竖耳,张嘴,鬣须飘逸,角分叉,身披鳞甲,尾曲,足四爪。右侧石柱刻白虎,双目外凸,露齿,竖耳,额部刻一"王"字,鬣毛上飘,须毛下垂,长颈弯曲,前足踏于莲台祥云上,后足腾空,身体绕柱,尾曲,全身阴刻梅花纹和虎斑纹。墓顶前后  相似文献   

16.
正瓦岗槽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旧城北部,南临长江,东眺大宁河。1998年至2001年,南京博物院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91座,出土随葬器物700余件。瓦岗槽墓地是三峡库区较为重要的一处墓葬点,年代涵盖了战国、两汉、宋明时期。其中以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墓葬形制多  相似文献   

17.
敖家坪墓地     
正敖家坪墓地位于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发现宋墓两座。两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竖穴土坑石室墓,由墓道、土圹、墓室及石围封土组成,仿木结构墓室由封门石、墓门、墓室、棺台、后龛等组成。3号墓为左右并列双室结构,两室中部有过道连通,过道壁刻"重和戊戌嵗黄锺月癸酉日葬"。左室后龛饰男性启门图,左侧门框竖刻"皇宋故丞務长子守中之墓",右室后龛为女性启门图,右侧门框竖刻"皇宋故丞務冢婦謝氏  相似文献   

18.
正云阳县杨沙村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杨沙村,地处长江左岸的坡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2001年至2002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和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墓群进行了2次勘探和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至六朝时期墓葬55座,出土陶、瓷、石、骨、铜、铁、银等各类文物共700余件。杨沙村墓群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3年,在长江三峡水库文物复查工作中,发现有铁镜、铜俑以及  相似文献   

19.
孙治刚 《红岩春秋》2014,(9):F0003-F0003
翠屏山崖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对面的长江南岸,墓葬分布于翠屏山北侧,临河及西侧面江的断崖上2007至2008年,为配合三峡水库的二期蓄水工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两次对翠屏山崖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东汉至南朝时期崖墓41座,共出土随葬器物465件(组)  相似文献   

20.
牛英彬 《红岩春秋》2014,(2):F0003-F0003
正李家坝巴人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地处长江支流澎溪河东岸,是云阳李家坝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87年四川省文物普查时被发现。该墓群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的战国时期巴人墓群,是巴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曾被评选为1998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批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方向均为南北向。葬具多为木质棺椁,以一棺一椁或单椁为主,个别使用一椁两棺或独木棺,椁室内外多填塞或涂抹青膏泥。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随葬品以铜器和陶器为主,种类有礼器、生活用具、兵器、装饰品,如鍪、鼎、壶、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