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一舟  阿勇 《党建文汇》2005,(12):27-27
一家现代的“菊斋私塾”正式在苏州十梓街亮相,两位来自北方的年轻人招收孩子诵习诗经古文。据悉,创办者创办私塾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  相似文献   

2.
"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大致经历了"中学、国粹、国故、国学"这一演变发展过程。上世纪初在"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下,文化保守主义分子为强调民族性而提出了与西学相对的"国学"概念,而当今的"国学热"是在人类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民族复兴"和"和平崛起"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国学快餐化”的背后彰显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对“国学快餐化”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挞伐,而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其探索、求解,才能促使我们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私塾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模式,大概从孔夫子开始,这种私学,就已经开办了。清末废科举之后,开始衰落。尽管如此,某些偏远山乡,甚至一直到21世纪初,还有残存的私塾。私塾在清代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模式,几乎大部分村庄都设有私塾。只要有读过书、能够开讲的人,家里有间空房,就可以开办。而那时的城乡居民,只要家里有男孩子,大抵都会送孩子去私塾读书。富裕人家或者乡绅,可以开办家塾,请水平高的老师来教,自己亲戚的孩子可  相似文献   

5.
赵敦华 《新视野》2006,3(3):44-46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惟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在西学东渐占主流地位的100年中,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妙顾自然”为核心思想的“国学”,迎来了“西被”充满了“竞争”与“征服”思想的西方文化的时机。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继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后,贵州再办图书盛会——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于2015年金秋10月在贵阳孔学堂广迎八方宾客,这是贵州"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销台、全民国学阅读助推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载体"的一次有力探索与成功尝试。这次展会及期间举办的多场文化活动,在市民中所唤起的"国学热情",已超出会议预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相似文献   

7.
鲍兆飞 《世纪桥》2011,(19):50-5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精髓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让国学走进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领悟国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苏区依托各级苏维埃政权,严厉取缔私塾,在禁止私塾的基础上,创办列宁小学,使儿童接受文化知识和革命教育。中共推行的严厉取缔私塾的政策和种种措施,既是建设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又符合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趋势。中共在取缔私塾、建设列宁小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同时也暴露了照搬苏联经验、对中国国情认识不足、对传统教育模式理解有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10.
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11.
<正>"多元弘扬国学精髓首届孔学堂书博会开幕";"去孔学堂书博会感受‘非遗’魅力";"孔学堂书博会尽显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之魅";"孔学堂书博会给你‘好看’";"孔学堂书博会开创多项‘第一’"……10月的第三个周末,关于孔学堂书博会的报道席卷而来,各大媒体不吝献上溢美之词。两百多家出版单位聚集一"堂",两万多种国学图书集中亮相,文化名家轮番登场,文化惠民书香满"堂",多彩贵州再添国学雅韵。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6日至18日,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在贵阳孔学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36家出版社携经典国学作品齐聚贵州,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场国学盛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的举办,填补了国学类专业书博会的空白,必将有力增强国学出版的发展力和影响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贵州将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价值,为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凝聚更强大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我国首个国学主题书店,孔学堂国学书店的揭牌开业,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为期三天的孔学堂书博会,最火要数国学书店。置身书店,读者络绎,人声鼎沸,谈国学、论孔孟、评思潮,颇有诸子百家争鸣的氛围,仿佛千年时光在此静止。从10月15日下午三点,国学书店在贵阳孔学堂二期1号楼揭牌开业,到10月18日上午孔学堂书博会闭幕,书店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本来是看到这里人多,好奇过来看看。没想到进  相似文献   

14.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定兴县有一所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术仁学校。石战杰倾其全部家资创建术仁学校,一不为盈利二不为名声,只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国学思想和精髓,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基精神支柱和信仰力量,用善美情怀帮助贫困学子明志立德、凝聚社会正能量……三经过年诚挚办学,如今的术仁学校已从起初的7名学生,发展到如今包括十多名孤贫孩子在内的200多名学生组成的标准幼教和完全小学,生源既有老板的孩子,也有官员的子女;各界爱心人士无偿提  相似文献   

16.
有感阅读     
曹勇 《当代贵州》2014,(23):60-60
正读书可以修身,修身方能立德从政。人生有涯,知识无边。不惑之年的我,始终保持阅读这一良好习惯,不断以阅读促进工作,用读书修身励志。读国学经典,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国学,谓之中华传统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特别是道家、儒家、佛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至深,以老庄、孔孟、禅宗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做人做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并在多个场合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但是社会各界对"传统"和"传统文化"仍有不少误解和疑惑,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问: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倡导国家软实力建设,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展现对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民间,办书院、学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9月,以规模宏大的贵阳孔学堂(一期)建成为标志,传统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返"人们的生活。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建  相似文献   

19.
(一)冷与热近年来兴起了一股以提倡“国学”为特点的“文化热”。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热得不大正常,应当降温。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仅仅是开始,热得还远远不够,应当加温。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热不热,而在热什么,怎样热。一些同志指出,由于“国学”这个概念往往被人赋予特殊的含义,还是以传统文化代替“国学”为宜。继承和发扬优秀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文化经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国内外兴起了国学热,大中小学教育增加了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孔子学院在国外也遍地开花。在此背景下,国学并没有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进入党校课堂,党校课堂偶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