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1951年,曾流行一时的由张春桥作词、卢肃作曲的《毛泽东之歌》骤然停播。销声匿迹。这到底是什么缘由?几张发黄的报纸。将这个疑团慢慢解开的同时,那些历史的细节也令人忍不住发出声声感叹。  相似文献   

2.
激昂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出自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之手。在民族危亡之时,贺绿汀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激发了许许多多人的斗志,也给人民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增强了人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的歌曲思想性与艺术性交相辉映,历久弥香。从他的抗战歌曲,特别是《游击队之歌》中,不难看出这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杨飞  王成会 《世纪桥》2012,(8):36-40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一,多年来久唱不衰,一度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革命伟人毛泽东就曾两次领唱这首歌。近年来,随着一些档案的陆续解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创作过程已渐为人知。然而,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的诞生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深圳原创歌曲《走向复兴》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这首民族复兴之歌诞生仅一年多,就已经在大江南北迅速传唱。艺衡在《复兴路上的强音》中认为,歌曲《走向复兴》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面貌,因而被盛赞为新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  相似文献   

5.
在“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歌曲,其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同他的歌一样,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著名音乐大师贺绿汀,1903年7月出生于湖南邵东县槎江乡马王塘一户普通农家。他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用生命的乐意奏出崭新的音符,写出了无数支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等电影歌曲;《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抗日歌曲;《东方红》、《毛主席来到天安门》、《节日的队伍》、《振兴中华》等讴歌新中国,赞美新生活的优秀作品,深受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7.
马欣 《党史文苑》2008,(5):49-51
1959年9月30日,李志民上将曾指挥由230名将军组成的“将军合唱团”在国庆10周年庆典上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也曾建议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么,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这首著名歌曲,是何人填词?曲从何来呢?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些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  相似文献   

9.
正何仿是唱响全球的歌曲《茉莉花》的采集整理者,也是新中国政协筹备会议的见证者、参与者。在参会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开国领袖们的非凡风采。听了何仿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歌》,毛泽东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49年7月,共和国即将成立,全国政协会议正在筹备,党中  相似文献   

10.
观看湘剧《园丁之歌》,情不自禁为之鼓掌.当女服务员告知"这是个受批判的片子"时,毛泽东一锤定音:"我看是出好戏"  相似文献   

11.
<正>何仿,歌曲《茉莉花》的采集、整理者。1942年,何仿在江苏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集到了歌曲《鲜花调》,1957年,他将《鲜花调》重新修改,进行了再创作,完成了歌曲《茉莉花》,就是今天传遍世界的这首富有中国江南特色的歌曲。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何仿曾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有过非常亲密的接触。在他的文艺创作中,融入  相似文献   

12.
正在长征途中,红军歌曲和红军戏剧,是红军用以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有力宣传武器。在长征路上,流行的红军歌曲虽然不少,但属于红军自己创作谱曲的却不多,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利用民间小调或外国歌曲的曲调填写新词。笔者收集到的20多首流行一时的红军歌曲,其中只有陆定一作词、贾拓夫谱曲的《长征歌》是创作歌曲。其他如《红军处处受欢迎》《三项注意歌》等,是用《苏武牧羊》曲调填新词;《调兵歌》《胡琴拉起来》,是用《苏  相似文献   

13.
祝志伟 《湘潮》2013,(10):12-15
1945年7月,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了两篇重要时评:《赫尔利与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和《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  相似文献   

14.
一、“歌中之歌”的由来和涵义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世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历来众多名家对这本作为历史丰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都作出了很多精彩的高度评价。斯大林曾经一语破的,热情赞颂此书是“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这一名言警句出自何处?在已出版的《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文选》等著作中均未查到。我《早见到此话是在苏联国家出版局19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百年》一书。显然这是出自尚未公布的斯大林文稿。后来,苏、中等国学者引文大概均源于此。斯大林在这里所用的“江中…  相似文献   

15.
正《春天的故事》这首热情澎湃的歌曲,唱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开启改革开放事业的画面。歌曲由点到面即由经济特区到全国改革开放的蓬勃壮景,生动地表达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曲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于1994年完成发表。1997年,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将此歌作为主题歌播出后,立即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6.
李振军与《园丁之歌》刘秉荣湘剧《园丁之歌》在"文革"期间曾经受到"四人帮"的疯狂攻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曾经大力支持这出戏,和"四人帮"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这就鲜为人知了。《园丁之歌》是1972年湖南省文艺调演中涌现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石顺义创作《父老乡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创作员、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几十年来,他写了近百首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没有几个官兵能叫出他的名字,可官兵们谁都会唱他的歌:《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石顺义歌词创作主题就是战士,他唱战士,颂战士,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兵。石顺义是伴随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8.
正毛丰美同志去世后,凤城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卢秉全受凤城市委宣传部的邀请,饱含深情地创作了歌曲——《泥土地里的老书记》。他与毛丰美相识于1981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卢秉全还为大梨树村创作了歌曲——《"干"字歌》,这首歌参加丹东市首届黄海合唱节并获得一等奖。《泥土地里的老书记》已被列入凤城市文化下乡节目曲目库,作为重点曲目演唱。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军历史上,战斗精神的歌曲创作与演唱源远流长,涌现了千百首出自官兵以及专业文艺工作者之手的优秀作品。由陆定一、李伯钊合写的《打骑兵歌》,即是这样一首颇具典型性的流行名曲。这首歌的歌词流畅,通俗易懂,曲调铿锵,琅琅上口,在红军中喜闻乐见,广泛传唱。《打骑兵歌》风靡长征路上,一直唱到陕北,被称为"长征金曲"。这首歌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紧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中,湖南针对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扼杀湘剧《园丁之歌》,进行了一场尖锐的斗争。《园丁之歌》是从基层产生的一出好戏《园丁之歌》是湖南省1972年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中涌现出的一出反映比较好的戏。这出戏最早是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