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汉君 《学习月刊》2014,(12):61-62
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合力。本人结合在武汉市信访局挂职所分管的网络信访工作实际,试就发挥全市法律援助网络和《市长信箱》的职能优势,建立合作机制,积极为涉法涉诉类网上信访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咨询服务,共同推进涉法涉诉类信访事项的依法、快速处置,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1,(5)
编者按:为推进依法信访,进一步加强、规范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机关的涉法信访工作,保证涉法信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法机关严格执法,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吉林省信访条例》、中办[1995]28号和吉厅字[1997]7号文件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全省涉法信访工作实际,省委政法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涉法信访工作的试行办法》。现将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3.
信息快递     
<正>东营市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事项中分离出来,由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同时,调整充实市委政法委机构编制,负责协调推进涉法  相似文献   

4.
涉诉信访同样呈高发态势,已成为困扰政法机关工作的一个难题。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相关法律的出台滞后于经济发展,移植法律的非本土化使法律体系"洋味十足",缺乏民众基础和认同感,导致涉诉信访频发。信访法律体系有待建立,目前的信访法律体系中,法律位阶最高的《信访条例》规定操作性不强、规定不完善,使得实际工作中对涉诉信访处理人治色彩浓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涉诉信访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以下为采访整理。便民措施:初访问题60天内解决《意见》提出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如:中央政法机关对进京上访量比较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接访组或巡回接访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涉法涉诉信访作为法外解决的通道,当前已在我国呈蔓延态势,客观上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矛盾高发、多发的综合反映,主观上则是政法机关执法理念、执法效力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的集中表现。从追求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目标出发,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理顺涉法涉诉信访入口、程序、出口等法治化路经,不仅直接关系民生、民权等社会层面问题,而且关涉法律权威和国家安宁等政治层面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正>都匀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现有成果,让群众依法懂法,实现由"信访不信法"到"弃访转法"的转变,助推都匀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和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2015年6月,贵州省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推进会在都匀市召开。会上,省领导高度评价了都匀近两年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都匀市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情况展览,省政法委参会人员由衷感叹:"贵州省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优秀经验得看黔南,黔南还得看都匀。"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政法系统的重  相似文献   

8.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信访案件都是涉法涉诉案件。涉法涉诉上访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奎生 《廉政瞭望》2010,(16):61-61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和把握它的内涵,在加强乡镇及其以下信访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县级信访工作,重点抓好县级纪检监察信访、涉法涉诉信访和其他有关机关职能信访。重点要突出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转型阶段的涉法涉诉信访正处在利益分化加剧、风险叠加喷发、社会结构失衡的时代背景之中,利益格局变动凸显规范失灵,风险形势多发且多领域失控冲击法律体制,利益表达和实现的失衡制造立场偏差及执行扭曲。权力运行错位、程序正义欠缺以及管控脱轨,构成涉法涉诉信访面临的突出症结。要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为契机,加快涉法涉诉信访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优化涉法涉诉信访权力运行机制,革除涉法涉诉信访管控行政化弊端,完善涉法涉诉信访考核等具体制度,强化涉法涉诉信访程序正义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诉访分离"是信访运作过程中为实现涉诉信访依法终结采取的制度安排,它运用司法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导入司法程序予以最终解决。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念基础在于"诉访分离",即避免涉诉信访处置渠道的多元化、处置手段的行政化和处置目标的短期化。为了克服诉访的外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非程序化、诉访的内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权益化和诉访循环导致涉诉信访处置空转化这些因诉访不分所衍生的问题,应当通过采取合理设置诉访分离的基本层面、科学构建诉访分离的运作机制和强化涉诉信访司法处置的终局性效力等策略,促使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宏伟目标,旨在实现法律权威与社会安宁的统一。信访既是公民寻求权利救济的方式,也是监督权力行使的途径,具有权利救济与政治参与双向价值取向,涉法涉诉信访在理论与实践双层面均呈现出人治与法治博弈之下的纠结状态。建构"信法不信访"的程序性规范,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程序终局建设,加大信访民主建设。以可不可诉为标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可分为涉法但不可诉的信访事项、涉法且可诉的信访事项、涉法且正诉的信访事项、涉法可诉且已终结的信访事项以及重复的信访事项。在涉法涉诉法治化配套制度建设中,应设置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实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三审终审制,引入判后答疑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构建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上诉人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如何从源头破解信访不信法的怪圈,怎样使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现象得到遏制。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在探索涉法涉诉信访分离机制,力求解决"入口不畅、程序空转、出口不顺"等现实难题。本文基于沪苏浙涉法涉诉信访分离改革经验,寻求构筑我省诉访分离导入、终结、非访打击等机制,促进皖沪苏浙四省市涉法涉诉信访分离信息联动共享对接,加快涉法涉诉信访分离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积极稳妥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当下中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共识。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中的利益矛盾和民生诉求是涉诉信访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制进程中的信访立法滞后是涉诉信访产生的法制症结,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信访处理机制不完善是涉诉信访产生的直接原因,民主、权利意识复归中民众质朴但缺乏法制观念的维权热情是涉诉信访产生的重要"推手"。破解当前我国涉诉信访问题的正确进路是正确定位涉诉信访的制度功能,加快推进我国信访立法的进程,不断完善涉诉信访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虽然经过多年的集中整治,总量仍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一个困扰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工作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5,(21):46-46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因土地征用、农民工工资、村务财务、涉诉涉法等问题引发的农村信访呈上升趋势。如何看待农村信访成因,有效化解农村信访矛盾,是当前改进农村工作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政法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因信访引发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中,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尤为突出,在信访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既牵涉到范围较广社会群体的诉求表达与利益实现,也涉及到我国行政、司法机关对信访行为处置定位及法律权威体现,是信访工作中一类比较特殊的情况。本文重点考察了广东省涉法涉诉信访的现状、特点,分析其高发的原因,对信访工作定位、处置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金英 《世纪桥》2006,(8):79-79
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遏制涉法信访案件的发生,登封法院党组合涉诉涉执信访案件的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多方论证和调查研究,郑重推出《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和1.《信访工作考核确认规程》,明晰责任、加大奖惩力度,铁腕治信访。一、确定考核范围。凡于立案、审判、执行活动以及查封、扣押、冻结、评估拍卖、司法鉴定、司法强制措施等活动有关的信访、人访案件,均纳入信访考核范围。  相似文献   

20.
浅析建立司法救助金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涌入司法渠道,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其诉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为此,为有效建立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长效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积极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本文试就如何建立司法救助金制度从理论上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