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及其生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24页言:“东巴教是纳西族自己固有的一种多神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纳西语叫它的巫师为‘东巴’(永宁等地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块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以上看法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3.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白地行政村是纳西族地区公认的东巴教圣地。传说东巴教创教人阿明什罗就诞生在这里,在山洞中修行并最终创立了东巴教,此洞因而被称为“阿明灵洞”,成为东巴教最重要的圣迹。传说中,东巴教的始祖丁巴什罗也曾经在白地的白水台进行过传教活动。此外,白地被尊奉为东巴教圣地,还和那里曾出现过许多威震纳西族地区的大东巴有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的联系相对闭塞,如今的白地村纳西族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4.
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祗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巴经提供的新资料研究东巴教的一个本土神祗谱系,可以看出纳西族关于本土神祗的一些观念,纳西族东巴教中本土信仰的神灵观及其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谱系与东巴常常所称的另一个"大神谱系"有本质的不同.结合东巴教的仪式系统和东巴经,深入探究东巴教的神祗谱系和神灵结构,分析其来龙去脉、历史演变及其与纳西社会、民俗之间的关系,将会为深入探析东巴教的多元宗教体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6.
浅论纳西族先民的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古籍被誉为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族先民社会生活在东巴古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自然,东巴古籍中也反映了债权债务这一社会现象,这表明在纳西族先民的意识中已经产生了债的初始观念。当然,东巴古籍毕竟是宗教籍典,所描述的无论是债的观念,还是债这一社会现象,都蒙上了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我们只有将这层宗教色彩剥离开来,才能窥视到真实的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所以,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是债得以产生的终极原因。那么,在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是否有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一社会现象呢?我们知道商品流通和交换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分工。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东巴文化是我国纳西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它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书写了几万卷东巴经书,不同者约计一千种左右。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中外搜藏东巴经书共达二万多卷,主要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美国、西德、日本等地。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蕴藏着纳西族人民极其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一份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宝贵资料。东巴文化曾引起我国刘半农、章太炎、傅懋勣、  相似文献   

8.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9.
《纳西象形文字谱》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十六开本,精装、缎面烫金字,还带封套,富于民族特色,共六百四十五页。该书共印了一千册,立即被抢购一空。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活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纳西族东巴教徒用来书写了大量经书,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标音文字,也书写了不少的经书。这些材料都是研究纳西族语言文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6月13日,在中国第九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云南省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田野影像"之《手工造纸——记东巴纸与傣族白绵纸两项国家级非遗手工技艺》,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首映。该项目由云南民族博物馆专业人员,历时半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纸和傣族白绵纸的传统造纸技艺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全程纪实性拍摄。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先民法意识刍议杨云鹏居住在我国西南滇川藏毗邻地带的纳西族,人口虽然只有27.8万(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但纳西族的文字却极其古老,是迄今我国还在使用的唯一的一种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以东巴教为载体而流传至今,故又称为“东巴文”。 ̄[1]在千...  相似文献   

14.
丽江纳西族口语谱作为一种音乐传承的辅佐工具,在纳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小的。它所蕴涵的历史信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纳西族东巴文化,东巴舞谱等同样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流传在丽江纳西族民间老艺人中的口语谱作了搜集整理,并以这些谱为例,对其应用范围、所涉乐器作了介绍,还对这种谱的文化特征、内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东巴文学?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先弄清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东巴教:纳西族历史上的一种多神教,具有原始巫教的自然崇拜性质——山、水、风、火……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均视为神灵而崇奉。它一无教主(只有传说中的始祖丁巴什罗),二无寺庙教堂,三无统一组织,四无系统的教义教规,五无特殊权势,六无传教活动,实际上还不成其为正规的宗教,现已趋于消亡。东巴:东巴教的教士(永宁纳西族称“达巴”),都是男人,多系贫寒阶层的劳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美国女学者一家在丽江纳西族社区多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孙佳琪,美国语言学者,5个孩子的母亲,1992年与丈夫孙堂茂(ThomasPinson)一起来到昆明,1994年学习纳西语,在丽江教育学院学习生活了3年,1999年在丽江白华村居住,与周围的纳西族融为一体。曾有人问:“你是美国人吗?”“不是,我是纳西人。”“你们准备在丽江呆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本刊将从孙佳琪所著的在纳西族地区的亲身经历《玉龙山下的村庄》(原书名为《WhatYouCan'tSeeIsMedicine》,此标题为译者所加)一书中,撷取部分精彩片断进行连载,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对纳西族、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7.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云南丽江召开了纳西族原始宗教及社会思想学术讨论会。从事东巴文化研究的学者,有关大专院校教师和期刊编辑共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巴教的性质。对于纳西族的东巴教,历来研究者都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这次会议上,有学者通过东巴教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东巴教既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原始宗教,又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人为宗教,而是原始(蒙昧)宗教向人为(文明)宗教过渡的一种特殊的民族宗教形态,或称后原始宗教形态。与此相联系,学者们还认为不能把宗教简单地划分为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必须思考宗教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如中间阶段,即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有经典、有一定系统思想的宗教发展阶段,权且称之后原始宗教形态。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和玉龙县,散居于永胜、宁蒗、维西、鹤庆、香格里拉等县。纳西族往往居住在山川秀丽、河流纵横、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民风古朴,文化深厚,令世界各国游客为之向往。特别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丽江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纳西族最为有效完整地保持了它鲜明古朴的文化特色,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宗教仪式、绘画艺术、纳西古乐到建筑风格、日常生活、服饰等等都具有无限的魅力。纳西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有“披星戴月”之称的女性服饰羊皮披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