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失依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社会化的家庭角色缺失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化的不同。本研究依据“失依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社会化理论及社会化途径、社会支持网络探讨“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情况,应用社会系统类型学对“失依儿童”的社会化与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交叉分析,试图找出如何更好地构建农村“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利于“失依儿童”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流动中国的到来伴随着流动儿童的规模增长。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和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儿童社会化主要是在同伴群体的同化过程中实现的。流动儿童群体与父母远离家乡熟人社区,流浪在乡土文化之外,在陌生的城市具有缺乏同伴群体的特点。作为弱势群体,他们能否顺利完成社会化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审视流动儿童,发现其社会化的过程伴随着乡土文化的断裂、畸形人格的形成和个体角色的模糊的三种倾向。营建一个具有同伴群体现象和稳定社会文化交流传递机制的社会环境是引导流动儿童群体健康社会化的现实路径。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乡土回归"。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单亲监护、隔代监护、混合监护三种家庭结构。研究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六方面对不同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质量整体不高,留守儿童群体内部的社会化程度在监护类型上差异显著。其中单亲监护型相对最好,少数隔代监护型和混合监护型留守儿童面临较严重的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急剧变迁,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获得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文化传承上出现了传统的受教育者反过来对施教者施加影响的现象,即“反向社会化”。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社会因素促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全球化、互联网与大众媒体、青少年参与及同辈群体等,由此构成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化,是青年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文化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青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对于青年来说,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属于他们正常社会化过程的组成部分。经由这一过程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形成,对于他们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只有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促进自…  相似文献   

6.
昌灏 《湖湘论坛》2012,(2):43-45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与公民个体间的政治互动过程,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也涉及公民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行为的选择以及政治人格的塑造。在这种“政治人”的形成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为公民政治社会化创建出良好的政治环境,而公民政治社会化作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民政治社会化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社会化是专门研究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以及与此过程相关的各种机制和机构。学校就是社会政治体系中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传播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机构。学校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公民的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虽然现代社会都被纳入了教育网络,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起  相似文献   

8.
流动儿童习得城市社会规范和行为范式的同时,却被城市的身份识别系统限制和区隔,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学习和娱乐的过程是一个多重类型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对W市H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化呈现出"封闭化"与"街角化"现象,其令人担忧的社会化现状是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化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社区融入则是流动儿童城市融入和城市社会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处于特殊的地位,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社会偏差行为便是少年期存在的特殊问题之一。 少年社会偏差行为是指少年(相当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与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少年个体产生的反社会、非社会性以及与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偏离社会所要求的行为。从目前存在的少年社会偏差行为来看既有个人品德上的偏差,又有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消极心态分析凌均卫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表明:人的一切活动,均决定于人的心理动力机制,并指向一定的目的。人的行为是社会化的行为,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的。行为的取舍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是社会化的过程。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  相似文献   

11.
0年来,中国青年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规定了青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参与动力、内容和行为性质与方向。中国青年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价值观念的变化过程呈现出一种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  相似文献   

12.
挫折情境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道门槛,它对于青少年容易引发类似于多米诺骨牌式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连锁反应,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因此,培育和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锋 《前沿》2006,(12):172-174
转型期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有“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也有“过度社会化”之征兆;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包括政治社会化、知识技能的社会化以及道德社会化,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学科和课程结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过渡,它以结构转换为核心,同时带动社会体制的转轨、利益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其中也包括人们的深层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年成才发生重大影响,其关键在于转型时期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必然带来青年人新旧观念上的冲突,造成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其主观矛盾和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自我目标高期待与实际行为倾向懈怠的矛盾由…  相似文献   

15.
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的行为取向,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呈现多元化和积极向上的特点;同时,因性别、学校类别和学校所在地区的不同,大学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个体社会性发展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贫困、压力、歧视等不利因素,其社会性发展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抚养人、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关怀,完善艾滋孤儿抚养方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学校中创造支持性环境,发挥教师的重要影响作用;加强社区融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水源 《前沿》2010,(2):14-17
政治文化社会化是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重建的核心。本文认为:伴随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念社会化的过程,政治文学成为了建立核心价值体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通过《武训传》批判等政治文学运动的形式成功强化了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侗族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他们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特点,凝聚了侗族人独有的文化情感、价值观念,表现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儿童在节日的活动中,通过学习、模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本民族的、基本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了个体的初步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刘豪兴等,1993)。具体到青少年领域,青少年社会化,即是指青少年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急剧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不断演变,促使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通过对全国7省市(以安徽省为主)青少年价值观与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总结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中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社交观和现代性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增强这些因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面影响,降低其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