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事件     
《中国人大》2009,(17):6-7
河南省法院全面推开判决书上网。自从有了"网评法院"栏目,有了判决书全部上网这个硬性规定,截至8月,河南法院网的点击已超过800万人次。今年1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省人代会上宣布:“上半年,各中级法院裁判文书要全部上网公布。下半年,各基层法院裁判文书要全部上网公布。”省高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3,(23):26-27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已审议通过并生效实施。该办法要求,除法律有特殊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将全部在最高人民法院政务网站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公布(7月4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3.
基于裁判文书在性质、行为属性、保护法理和功能目标等几个方面的二元性,裁判文书上网应遵循程序主体、价值衡平和全部上网等三大原则,并在权力主导下,赋予当事人一定程度的程序话语权。具体制度设计时,根据裁判文书的类型和具体内容等,可考虑作原则上网、原则不上网、合意不上网和隐名上网等类型化处理,并基于裁判文书公共性的半衰期和当事人回归社会、权利保障等因素,对裁判文书实名上网的期限作必要的限定和匿名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3,(4):42
某区人代会期间,代表在审议《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就"全年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543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代表认为,裁判文书上网是落实审判公开的有力措施,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达到司法为民的目的。但也有代表认为,裁判文  相似文献   

5.
裁判文书上网,让中国数亿网民有机会接近人民法院,是司法公开的路径之一。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因裁判文书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和法官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问题检阅:舆论来势汹汹,法院忧心忡忡网络时代,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工作被置于摄像头、显微镜之下,一起纠纷、一桩案件、一份判决、一项执行都可能以始料不及的新闻点引起网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3年底召开的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启动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各高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平台联通按钮,标志着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与31个省市区高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裁判文书实现联网。今后,公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可以查询到各省市区高院的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7.
避免判决书出现低级错误,还只是推行判决书上网的浅层目的;而借由上网的公开机制,推动整个判决文书改革,进而增强我国司法裁判书的说理性和精密化,向社会传递司法权威,才是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8.
王烨捷 《中国人大》2009,(13):22-22
河南高院实行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制度,就是要让广大的当事人和人民群众都能够了解整个裁判的过程和结果,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这样表示。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法治的理念要求.司法程序的公开化不仅要将判决公开进行。而且还要求判决理由也必须公开化。说理不充分、论证不严密的判决不但难以求得诉讼各方在心理上对判决结果的认同,也不利于社会对判决的监督,易产生“暗箱操作”的弊端。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对判决书的制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增强判决的说理性”,“公开裁判理由”.“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进行法制教育生动教材”。笔者认为与目前倡导的裁判文书上网不同.裁判文书公开应当更上层楼:裁判文书的说理除了应对具备充实化之外还应对具备人民性即:说理的通俗化、创新化、情理化。  相似文献   

10.
网上公布裁判文书虽然是一项落实审判公开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以公开促公正"的有力举措,但伴随着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在裁判文书公开透明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当事人的隐私造成巨大威胁。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是当事人权利而非法院"权力",应以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隐私不受侵犯为前提。当今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相似文献   

11.
徐娟 《人民政坛》2014,(2):42-43
在2013年底召开的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启动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各高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平台联通按钮,标志着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与31个省市区高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裁判文书实现联网。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5,(4)
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可以起到预防法官恣意,避免司法擅断,实现司法公正,促进社会法治。而目前裁判文书存在着断言式说理、说理模式化、说理不当等现象,严重影响裁判文书功能的发挥。应当通过建立健全裁判文书说理性的制度、进行法官选拔制度改革、落实裁判文书公开机制等举措来强化裁判文书说理。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上网"晒"裁判文书,改变了人们的司法视野,放大了人们对司法的期待,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引领着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当然,如果只是"选择式上网"、"宣传式公开",这一改革措施的作用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民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普遍存在内容守旧、事实证据方面论述粗略、判决理由缺乏说服力等缺憾。根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精神,必须对裁判文书的制作实行改革,制定统一、规范的裁判文书新模式;加强对事实和证据的分析和论证;加大裁判文书中法理分析的力度,发挥裁判文书的功能,实现诉讼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微博直播庭审到裁判文书上网,2013年中国司法公开的推进力度可谓空前,国家的司法活动变得史无前例的公开透明,阳光司法从未像今天这样灿烂!  相似文献   

16.
<正>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题为《全国推进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公正司法形象。”①当前裁判文书在格式和内容上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尽快提高裁判文书制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裁判文书的结构模式、内容规范作些探讨,以期对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法官后语”考察我国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应遵循合法性、公平性、规范性和繁简相宜的原则,我国民事裁判文书应着重从事实和理由两部分改革。因法官后语具有辅助性、非裁判性和非规范性特点,因此,应采用“后挂式”,在裁判文书的全文后面另行书写或增设附件,不适宜在一审程序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软件应用走在了全省法院前列,成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诉讼服务,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推手。服务人民群众。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庭审公开的信息化支持力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刑事裁判文书关乎当事人生命、自由的生杀予夺,很多人觉得,民事裁判文书看起来柔和多了。那是不是就代表法官制作民事裁判文书的难度要小很多?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20.
裁判文书公开的核心目的是让司法裁判接受各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最高法院近日在广西柳州召开司法公开调研会,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成为会议热点。最高法院司改办透露,中国裁判文书网有望在年内投入运行。裁判文书公开之所以备受关注,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它全面反映了各方当事人的诉求以及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和作出裁判的理由,是不服裁判提起上诉、申诉的依据,也是生效后法院执行工作的依据,更是社会各界对裁判进行监督的依据。举一个著名案例,即可见没有裁判文书的窘境。聂树斌被以强奸杀人两罪执行死刑,10年后,2005年发现另有真凶,聂树斌的母亲到石家庄中院和河北高院申诉两年,法院都以没有裁判文书为由不予受理。直到申诉两年后,神秘人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分别寄给聂母一、二审判决书,申诉才真正进入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