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近期以来,无论是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还是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国与东盟(10+1)、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及第九届东亚峰会上,"互联互通"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它成为亚太地区合作中最重要的优先领域。中国提出的东亚互联互通的主张和配套的经济发展计划,如"一带一路"战略和高达400亿的丝路发展基金更让外界对中国的东亚战略乃至东亚整体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
东亚一体化是东亚国家之间加强经济合作的过程和状态,自由贸易区是东亚一体化进程的阶段性合作形式,而互联互通则是推动一体化建设的一种路径和战略举措。东亚各国都已认识到,推动区域合作、逐渐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21世纪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互联互通战略则是推动东亚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许利平 《人民论坛》2014,(12):234-237
东亚的互联互通建设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由硬件、软件与人文三轮推动,将升级21世纪东亚一体化进程,并将引领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信任赤字、发展鸿沟和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着东亚的互联互通。随着亚太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东亚一体化步伐加快,东亚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地区乃至全球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东亚的互联互通建设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由硬件、软件与人文三轮推动,将升级21世纪东亚一体化进程,并将引领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信任赤字、发展鸿沟和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着东亚的互联互通。随着亚太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东亚一体化步伐加快,东亚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地区乃至全球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总抓手——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战略研究》黄志勇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60.00元这是一本"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有关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战略研究方面的专门研究文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我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存在中心城市过于拥堵、节点城市间沟通不方便及互联互通衔接不畅等问题。我国已将京津冀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部门应在分析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现状基础上,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提出互联互通协同运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优化发展路径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需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共建。  相似文献   

8.
踏上21世纪的历史碑界,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多元化的市场操作取向,要求我们必须在“10+3”框架下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战略依托。由于中国在东亚大市场成长中的现实作用受到高度重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已使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中国市场空间对东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与大多数东亚国家又遵循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必然有利于中国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效应,所以中国应当大力推进东亚大市场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使之在未来能够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驾齐驱,从而形成西欧、北美、东亚三大国际重量级市场的鼎立格局,以利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提升战略互信,深入对接发展规划。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致辞中就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四点倡议,第一点是"提升战略互信,深入对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发展行政学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行政是当今世界行政改革的热点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 ,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国家地位大大提高。同时 ,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快速现代化和成功发展 ,也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已经走出近一百年来被边缘化或半边缘化的孤立状态 ,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日益在世界历史发展格局中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 ,东亚和中国快速发展的经验 ,也提供了在现代世界文明史的框架内重新认识和界定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历史机遇。战后西方主流发展理论自从 80年代以来 ,也极力矫正自…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与中国能源进口的陆上与海上通道相吻合,有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联系,也是消除各国之间的发展鸿沟,消除产生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土壤。因此,推动世界的普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并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步伐、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才是消除发展鸿沟终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达成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对东亚的经济合作进程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应与亚太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实现.依据中国目前所处地缘政治情势,我国应推行全方位睦邻、富邻、安邻外交,逐步巩固和扩大一个稳定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带.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应当重点经营的地区,与东盟关系的进展直接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涛  李永强 《求索》2012,(9):226-228
随着奥巴马执掌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全球政策的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进一步向东亚转移,美国在东亚战略态势的强化进一步影响到东亚地区安全的现状,制约着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深化了地区安全困境,影响东亚的和平与发展。因而,在给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以必要关注的同时,需要对地区安全机制的建设做出必要的调整,使之适应东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东亚地区战略地位上升,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洲"。美国东亚战略做了新的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在东亚的军事优势、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推行积极的东亚参与外交。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华强制性接触、单边压力下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尽管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应该理性看待其影响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6,(3)
在经济金融全球深化、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流动,以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宏观背景下,2014年中俄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开放外交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国际战略相对接和融合的重要举措。中俄货币互换不仅能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合作深化、提高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信心和能力、稳定金融市场、降低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提高国际地位与实力。中国在未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时应注意提高货币互换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注意并管理货币互换协议存在的风险,关注和提高政策沟通的必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防灾减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能够集中体现综合国力和更加长远的国家软实力,能够广泛带动高技术领域融合发展和对事业、产业的服务辐射能力,能够更加深入地共享、检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及周边国家多层次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独特的区位特征和文化特质,决定了其战略选择呈现周期性东西方摇摆。基于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历史上曾长期实行坚定的西化战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西部的地缘政治空间不断被美欧挤压;当前,在西方制裁下,其国内经济也陷入困顿。而东亚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俄罗斯的战略突围提供了腾挪空间。但俄罗斯的战略东移并不意味着其偏向中国,也没有显示其放弃西方。中俄结伴的首要动因是当前的共同战略利益。故而,俄罗斯战略选择的东西向摇摆既不是"简谐运动",也不是"平面单摆",而是具有定向性和球面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从日本对华外交实践上看,采取的是一种双面接触战略:既合作又防范,既和中国建立一种对等合作的关系,又要对中国进行牵制。所谓对等,是指“日本承认历史上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作为回报,中国不再纠缠于历史旧账,在日本出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美日安保体制方面给予充分的谅解。”…所谓合作,就是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得到中国的充分合作与支持;在打造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与在国际新秩序中充当多极化中的一极的过程中得到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的平衡;在日本经济转型、回升及构建东亚经济区域,与欧美经济区域抗衡的战略上得到中国的合作与融入。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保证,但是国家也常常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从成功的典范到面临严峻的挑战,东亚经济的变迁史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再次验证了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这一经典性论断。对于大多数处于赶超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继续给予东亚模式,尤其是东亚模式中的政府以必要关注.仍是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强政府的历史溯源林德布洛姆认为.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而在于政府代替市场或市场代替政府的程度不同、东亚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莫过于政府在东亚(包括日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东亚经济地位迅速提升,对促进东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徘徊,进而鼓吹“中国威胁论”,要求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东亚乃至世界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人民币要想成为强势货币,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