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创作由来及主要观点.亨廷顿认为,冷战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亨延顿还强调他本人所属的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他特别担心的是儒教文明(以中国为"核心国家")与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其次.文章分析了亨廷顿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即将西方以外的文明都看成一个"他者".再次,文章指出了亨延顿"文明冲突论"的不完善,并指出冲突的核心是利益的冲突.最后,文章指出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我们则提倡"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2.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意在为后“冷战”世界定调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对立与冲突已不复存在,今后的世界将进入“文明的冲突”的新阶段。在“文明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学术界兴起一股“文明理论”热,先是弗兰西斯·福山鼓吹“西方文明胜利论”,认为冷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将成为世界的普遍文明。后又有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成的两极世界坚冰方释,从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传出了奥林战略研究所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耸人听闻的杞忧———人类将步入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亨氏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提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从理论上诠释后冷战时代乃至未来世界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以"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基础,超越了冷战价值观"势不两立,你存我亡"的敌对阵营划分;以"多元文明和平共处"为价值理想,摒弃了冷战价值观之"称霸全球"的图谋;以维护和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追求,超越了冷战价值观之单边利益的限囿;以"同心协力、合作共赢"为价值实现方式,超越了冷战价值观的"遏制"、对抗、冲突、"零和博弈"。因此,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无疑具有一种思想创新和价值理念革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处于调整之中。此时,有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以后将是决定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美国资深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就表达了此种观点。笔者认为该书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偏颇之处,所以拟通过对此书进行评论来谈谈自己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百年历程及其对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恩格斯1893年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出“意识形态的终结”为起点,到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提出意识形态的冲突正在让位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意识形态终结论”正好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中,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反对意见一直存在。本文第一部分对这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现实对立即后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及其斗争的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封面     
<正>《三联生活周刊》5月5日"新冷战"之疑仅有20多年历史的乌克兰一直处于地缘政治的夹缝中,成为大国利益博弈的战场。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区",而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则将乌克兰作为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基地。冷战终结,但对抗依然在。世界从"单级"向"多级"发展,但新的平衡尚未建立,矛盾重重。看来,也许多级并存大约只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9.
木红春 《创造》2003,(12):42-43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实质就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文明都有区别于其它文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评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阐述中华文明之精髓—"和而不同"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思想来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文明多样性的和谐世界的构建,它不单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单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1.
谭佳 《思想战线》2005,31(5):123-12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备受研究讨论的现象,典型地体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追求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生存利益的"忧患意识",也从侧面深刻反映了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深刻性.为避免陷入到由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而导致的"虚拟对抗"的"文明冲突"陷阱中,在文化思想界有必要进行跨文明研究与对话,而中国的比较文学界有能力、更有责任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之所以影响久远,是因为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从传统的经济、政治或军事视角去分析问题,而是从文明与文化的角度,对历史变局作出全新的诠释。本文试图在吸取国际国内学界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主要是由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两种相反相成潮流(因素)所构成,而文明间的冲突实际上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对西方保守派“中国威胁论”的批评萧功秦四年以前,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论点,即在冷战结束以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正在联合起来,并将对西方的价值、利益与权力...  相似文献   

14.
刘德斌 《探索与争鸣》2023,(11):5-9+192
<正>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及1996年出版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是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他被认为是“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不管他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顶“桂冠”,“文明的冲突”早已经与亨廷顿的大名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5.
葛吉霞 《前沿》2011,(21):179-18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巴尔干战火熄灭了,但这场由冷战后西方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所导致的战争及其后果,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安全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严峻的现实再一次告诉人们,在世界趋向多极化的21世纪,人类只有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摒弃扩展霸权、制造敌人。寻求对抗的冷战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国际安全机制,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一、霸权主义在冷战后有了新发展,霸权主义的膨胀使西方与非西方矛盾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冷战后,西方战略学界为霸权主义逻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话语”,一再推出成系列的后冷战版本,试…  相似文献   

17.
周秋君 《现代领导》2004,(10):38-38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学界对世界格局的总体看法分成两派:一派是以“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以及新近的“市场国家和平论”为代表的乐观派,它们举着自由主义的旗帜,对自由民主和市场国家在促进和平世界的来临方面信心十足;而与此相反的另一派论调则从现实主义的视角,悲观地预测了国际格局的未来走向,其代表有塞缪尔&#18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罗伯特&#183;卡普兰的“黑暗时代和混乱说”等。在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总统反复强调"美国优先",并声称不再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充分印证了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所做的"诊断",即西方价值不是普世价值。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硬实力"的相对衰落;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动摇了美国的社会认同和主流价值;政治"失效"降低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吸引力。尽管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政策符合亨廷顿开出的战略收缩的"药方",但它不可能采取全面收缩的战略。两党制和三权分立制衡了特朗普的过激行为;与世界经济的密切交织决定了"美国经济独立"无法实现;特朗普团队中的军工复合体不会放弃美国凭借世界霸主地位所获得的霸权红利。  相似文献   

19.
靳力 《求索》2012,(4):69-71
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是政治参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亨廷顿和纳尔逊"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阶段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往往是政治精英获取权力和达到其他目标的手段。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国家的政治参与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阶段政治精英会选择不同的政治参与模式。但不管哪种参与模式,都会出现难以避免的目标冲突,使其陷入困境。蒲岛郁夫以战后日本为例,对亨廷顿和纳尔逊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超越"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阶段论"的不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输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形式存在,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起到重大的作用。大陆扩张时期,区别于欧洲的先进的"共和民主制"政体成为美国在美洲扩张的旗帜;海外扩张时期,提出"理想主义"外交来与欧洲的强权政治竞争,力图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冷战时期(1946—1991)"自由"、"民主"是美国"遏制"和铲除共产主义的工具。冷战后,美国更加重视以"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来整合(integrate)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价值观输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