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济圈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区和增长极。在我国,具有这种意义的经济圈,主要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实力降低,区域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未来5~7年,我国三大经济圈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同时,环渤海经济圈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已然形成了"一超三强"的地区安全格局,四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加之东北亚中小国家参与其中,时刻牵动着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向。洞悉当前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态势及趋向,对把握区域内大国间安全关系,理解中国所面临复杂而棘手的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在中国东部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的"三大四小"发展格局已经布就.在这个大格局中,中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定位是: "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时外开放水平."显然,这是一个立足东北亚,并着眼于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4,(6):3-3
可以预料的是,在中国未来数十年内,中国"新三角关系"将备受关注--所谓 "新三角关系",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官、民、商三角关系"。 "和谐发展"的一个层面就是指"官、民、商三角关系"和谐发展-- 这个三角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民"处于相对的弱势、"商"处于相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国际政治的新视野,"认同决定利益"的大前提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认同"概念本身存在的主观性与变动性,建构主义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障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经历正是"认同错位"的真实写照,唯有从互利共赢的大局出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才能克服目前中日双边关系的困境,减缓东北亚紧张局势,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江主席对美国的成功访问,不仅使一直动荡起伏的双边关系基本稳定下来,而且还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两国在联合声明中提出要“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努力促成高层次、全方位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全面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6月克林顿总统  相似文献   

7.
祖彦  刘丽 《人民论坛》2014,(4):253-255
进入21世纪,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已然形成了“一超三强”的地区安全格局,四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加之东北亚中小国家参与其中,时刻牵动着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向.洞悉当前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态势及趋向,对把握区域内大国间安全关系,理解中国所面临复杂而棘手的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宫力 《两岸关系》2007,(3):9-11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然而又是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台湾海峡局势的稳定和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走向。2006年的中美关系在中美最高级会谈的推动下,经受住了形势变化的考验,其内涵发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变化,并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保持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关系好,则国际形势好,中美关系差,则国际形势差。但是中美关系涉及的问题很多,也非常复杂,面临许多困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平崛起进程"被加快"了,美国也加快了战略东移的步伐。近年来美国又高调"重返亚洲",中美关系出现新一轮动荡,由此导致南海问题升温、中日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0.
赵凌冰 《长白学刊》2009,(3):158-158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代表着旅游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旅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这一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启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及全面合作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可称为集传统禁毒理论和禁毒实践之精华,是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更为科学、更为现实、更为简约的全新禁毒法。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依据包括:世界毒品主要产地就是个"金三角",毒品犯罪是犯罪中的"精品",犯罪中的三角,三与三角之本身的特性和功能。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设置包括: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主体元素的设置,方法元素的设置,客体元素的设置。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运行包括: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主体、方法、客体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运行,作为一个多极、多层的三角模式的科学运行,作为一个不断开放、创新的三角模式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12.
刘从德  侯立 《前沿》2012,(12):6-8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频发之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冷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地区。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安全。所以,东北亚安全合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亚安全合作在现实中陷入多重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地区主义路径寻找突破困境的出路,为东北亚安全合作开启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两岸主要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民主进步党--之间的互动,对两岸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借助战略三角分析法可以看到,2005年以来,三党间形成了"稳定婚姻"的三角格局,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这个"三角"中扮演着"伙伴"的角色,而民进党则成为"孤鸡",但这种格局并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如果共产党积极发展同民进党的关系,那么两岸三党格局将朝"浪漫三角"演变.在这个新格局中,共产党的角色将会从先前的"伙伴"提升到"枢纽",这对抑制台湾分裂势力发展、加速两岸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新的历史时刻,如何更好地为未来的双边关系发展夯实基础、规划蓝图,中国在思考,中亚也在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5,(10)
<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的出台,既是探索中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形势所需,也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联动的必经之路。中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号角吹响以来,一直以循序渐进的步调搅动着中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新鲜出炉的《规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区域间产业一体化推进工作的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和适应新常态下跨区域间产业的携手共进,对重新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亚·格·卢卡申科2005年12月4日至6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不断巩固和加深中自传统友谊,加强相互支持,拓展互利合作,提高中白关系水平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基于将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提高到崭新阶段的共同愿  相似文献   

17.
回首2011年,是个波及全球的动荡之年,从年初的"阿拉伯之春"到"伦敦之夏",再到"华尔街之秋",可谓动荡不断。自2011年初以来,先是埃及等中东多国局势持续动荡,随后一向较为稳定的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相继出现社会骚乱、抗议示威事件。在这些动荡和骚乱、抗议事件中,最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中、美、欧是一个很重要的三角关系,这个三角关系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中美国家领导人到了一起,经常讲中美之间虽然价值观、意识形态分歧很大,但是我们有很多广泛的、共同的利益;而欧美领导人到一起,反复强调的是,欧美之间利益有分歧,但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以,观察中美欧三角关系,利益和意识形态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分属跷跷板的两端。"9·11"后,美国需要中国对反恐战争的支持,利益压过意识形态,中美关系不断改善;东欧剧变时,意识形态在西方外交中一马当先,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空前倒退。跷跷板跷动的时候,就是中美欧关系最不稳定的时候。下面请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发言。他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19.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希腊共和国总理卡拉曼利斯于2006年1月19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卡拉曼利斯总理会见了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共同回顾了中希传统友好关系。一致认为,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顺利发展。当前,双方政治关系基础牢固,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关系前景广阔。双方决定建立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罗马尼亚总统扬·伊利埃斯库于2003年8月19—26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加强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宣布两国将发展全面友好合作关系。二、双方一致认为,中罗传统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的基础。中罗友好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双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并在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