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经验阐释发展十年来",后陈经验"不断完善提升,成就斐然。这离不开各级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制度有为"。后陈经验不仅全面推进了后陈村村务工作的发展,并且不断推广扩散,由村到县、市、省,直至全国农村,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2004年6月18日,武义县后陈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从此,"后陈经验"不断深化完善并迅速在全省全国推广。10年来,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当初应急的"治村之计"成为写入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治国之策",成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功典范。值此后陈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0周  相似文献   

2.
<正>在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邀请国内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来到武义县后陈村,举办专题研讨,回顾"后陈经验"发展历程,交流"后陈经验"新探索,对丰富深化"后陈经验"新内涵,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农村治理现代化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后陈经验"意义重大,关乎全局、关乎根本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后陈村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是一个创举。十年来不断探索完善,"后  相似文献   

3.
探索构建“三会村治”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德华 《群众》2010,(4):71-72
<正>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连云港正积极探索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三会"村务治理新机制。这是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申继 《今日浙江》2014,(21):34-35
正10年,可以让婴儿懂事知礼;10年,可以让树苗枝繁叶茂。浙江建立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以来的10年,广大农村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入武义县后陈村调研,充分肯定了该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随后,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推开,并在2010年被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制度。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村民真  相似文献   

5.
陈程 《浙江人大》2023,(8):42-43
<正>基层历来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和试验田。2023年6月17日,“溯源新思想·从‘后陈经验’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讨会在武义举行。280余名关注“后陈经验”的专家、学者等,再次聚焦后陈村,探寻足迹,汇聚力量。19年前被“逼”出来的“后陈经验”,构建起了“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基层民主运行体系。“后陈经验”,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浙江基层最鲜活的实践样本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阵地。近日,调研组在赴贵州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县所辖金花村调研当地基层治理的组织构架、运作模式后,总结出一定经验,以期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村地方基层治理提供一些借鉴思路。一、三委联动:复合一体的农村基层民主治理体系2014年,金花村在现有"两委"基础上,创设了村委监督委员会,实行"村支监"三委联动机制。监委会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安徽省宣城市于2010年结合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已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年来,我们感到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还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广东民政》2010,(1):10-11
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村务监督与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向农村基层延伸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新模式,在村一级组建专门的监督机构——“村务监事会”,开辟了农村基层民主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围绕"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主题,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健全、责权明晰、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基层监督缺位问题,从源头上遏制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规范了村干部权力运行,保障了村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提高了村务监督工作整体效能,推动了乡村治理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优化顶层设计,推动科学运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我们的‘小纪委'。"这句话表达了罗山县竹竿镇广大村民的心声。2014年12月,竹竿镇各行政村通过换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务监督委员会集党务、村务、财务监督于一身,成为村"两委"之外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第三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和村干部勤政廉政等事项成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重点。一年多来,村务监督委员会以扎扎实实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改革呼唤监督"及时雨"竹竿镇在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始于2010年村"两  相似文献   

11.
村级民主监督作为维护村民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新生长点。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当前城镇化、农村空心化等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村级民主监督发展并不理想,也制约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通过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和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对于深化农村基层民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鲜开林  史瑞 《人权》2013,(1):41-45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三年一次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既是农村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微腐败治理涉及到多个主体,需要综合施策。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代表的村务监督,虽然发挥着重要的治本作用,但却存在着监督处置权缺乏的局限性。加强村务监督,需要强化外部监督的支持,完善村级民主。  相似文献   

14.
张丽  余勤  莫南 《浙江人大》2011,(5):55-58
如何防止村民自治蜕变为"村官自治"?我省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探索出一条确保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落到实处的民主监督新路径。"过去村里财务不公开,群众有意见。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里每干一件事都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每花一笔钱都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否则不能报销入账。现在村里做什么事都是村民代表审了算,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5.
家庭联户代表制度是关于农村民主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它的优势性主要体现在:创新了基层民主管理组织形式;促进了村务监督的有效化;解决了基层社会中的一些突出矛盾,等等。另外,这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联户代表会决策效率较低等。但总的说来,这一制度为我国当今的基层民主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调研法治浙江建设时,实地考察了安吉县法律援助中心、递铺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余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要求湖州在法治浙江建设中作出有益探索. 这些年来,湖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持把法治作为最优的营商环境和最核心的软实力来抓,连续3年在法治浙江建设考核中居前三位,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治理的"余村经验"作出批示肯定,要求"总结提炼余村经验之价值".去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州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湖州的基层治理工作,要求总结推广湖州矛调中心建设等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把村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村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干部,其行使的权力也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不断曝出的"小官巨贪""村干部微腐败"等事件正突出了加强村务监督的必要性。当前,一些村级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上还存在某些短板,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流于形式现象,少数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存在监督不力,"老好人"思想严  相似文献   

18.
家庭联户代表制度是关于农村民主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它的优势性主要体现在:创新了基层民主管理组织形式;促进了村务监督的有效化;解决了基层社会中的一些突出矛盾,等等。另外,这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联户代表会决策效率较低等。但总的说来,这一制度为我国当今的基层民主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后陈村十年的改革历程,既是后陈村基层群众首创精神的不断张扬,也是中央宏观领导与当地党委政府微观指导有机结合的产物。总结起来,后陈改革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的转变上:一是实现了由地方创新到国家政策的转变。最早的制度创新局限于一村,后来由武义县到金华市再到浙江省逐步推广。这种推广离不开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0年重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在行政村必须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于1963年由枫桥干部群众首创,经毛泽东同志批示全国推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