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曹建萍 《人民论坛》2014,(6):218-220
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从关注、研习、批判再到辩证分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谨慎的判断。马克思探究俄国民粹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析东方社会,关注俄国村社;研习俄国民粹派著作了解俄国独特国情;探讨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因素;辩证分析俄国村社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的国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与俄国民粹派围绕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认为,为俄国"寻找另外道路"的民粹派是反动的空想家,他们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建立在主观社会学之上,因而他们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基于俄国无产阶级特定的历史任务,列宁并未因此而全盘否定民粹派的理论,而是辩证地肯定其纲领中的民主主义合理成分。从本质上看,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与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理论斗争,对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民粹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沉渣泛起的当下,梳理列宁这一时期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蕴含着双重阐释结构:就表层结构言之,是对《〈流亡者文献〉三、四、五》尤其是对《〈流亡者文献〉五》(《论俄国的社会问题》)的继续检视和完善;就深层结构言之,是在新世界历史条件下对西欧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上的重大隐忧与殷切期望所展开的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批判性分析。该跋运用唯物史观研究、阐释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针对革命隐忧与期望,俄国民粹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俄国村社的存亡,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走向与历史条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富有历史远见的先进认识,是在批判俄国民粹主义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成为人们认识以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为典型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窗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发展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列宁批判了民意党人主张的密谋主义和恐怖主义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斗争策略原则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批判了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不能充分发展起来的观点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观与民粹主义的界限 ;批判了民粹派关于以“村社”为基础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 ,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路线与民粹主义的界限。“西方列宁学”关于列宁主义来源于民粹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们认为列宁主义或者来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学说 ,或者来源于特卡乔夫主义和涅恰也夫主义 ,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1875年间接地参与了恩格斯与革命民粹主义者特卡乔夫一派的公开论战之后,马克思比以前更为关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他先是在考察1877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时于头脑中形成了用以考察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粗线条的总体框架,接着是通过初步提出、集中阐述、完整阐述“不通过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坚实形式,在逐次地解决问题中逐步地完善深化了这一极具创造力的总体框架或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组织原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突出贡献。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原则的理论同整个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一样,既是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结晶,其思想渊源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党的组织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以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俄国革命民粹派政党(主要是“土地和自由社”与“民意党”)的理论与实践。由于列宁曾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主张进行过系统的批判,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列宁对革命民粹派政党组织原则的肯定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8.
俄国公社问题是马克思晚年理论思考的重要内容.理论研究重点的转移不是由于其“主观情绪”的转向,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和深刻的理论思考.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是马克思思考俄国公社问题的客观原因.《资本论》的进一步创作与完善是马克思研究俄国公社问题的直接原因.与民粹派日益加深的联系和民粹派对革命主体力量的强调是马克思深入研究俄国公社问题的主观隐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郭琦 《长江论坛》2009,(6):89-91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辩证地分析了马克思"跨越"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前沿》2013,(8):6-9
马克思对于俄国问题的态度与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马克思将俄国视作"反动堡垒"加以批判;而后期,马克思对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期望。因此,也将对俄国的研究最终落脚于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一论断上,这也直接影响了《资本论》的写作与发表。跨越理论体系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且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马克思的个人情感,因此,将其视为社会发展学说的现代化研究以及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后现代化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全部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伍本霞 《求索》2015,(1):44-48
1912年,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中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孙中山研究。列宁在读了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之后反应如此激烈,乃是列宁深感"修正主义"的危害,并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视同类似于他所批判的"修正主义"。实际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既与他眼中的"修正主义"有别,亦与俄国民粹主义不尽相同。它不仅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其理论体系之本身完全是中国式的,确切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关于避免资本主义之危害的思想同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思考,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张维功 《传承》2014,(7):72-73
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俄国以土地公有制为特征的农村村社制度,汲取资本主义的生产物质条件,在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互相补充的条件下,认为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20世纪,俄国、中国等落后国家相继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并不是马、恩这一设想的具体验证,而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中,民粹主义现象长期以来饱受岛内外学者的垢病。从李登辉的"民粹威权"到陈水扁的"民粹式民主",再到近年来的"反服贸运动"、"反课纲运动",民粹主义就像潜藏于台湾社会的一种病毒,一遇到适当条件便会发作。台湾民粹主义的界定众所周知,民粹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难以界定的概念,它具有"实践与理论来源的多样性"。不过,一般认为民粹主义来源于两个实例:19世纪的俄国民粹派与美国  相似文献   

14.
民粹主义在中国学界谈论已久,且有泛化之势,把中国的以及世界范围的以平等为主要价值诉求的各种思潮都冠以民粹主义之名。近年又成为网络媒体的热词,成为自称为"草根阶层"者的意识形态。学界对民粹主义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究竟何谓民粹主义,众说不一。本文意在用列宁的民粹主义观,以俄国和中国为例,对民粹主义作一阐述,以期待对加深认识和研究民粹主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马克思侧重于指出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可以抓住历史机遇探求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独特道路;恩格斯则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动态地具体地分析了民族国家谋求发展的历史条件局限及可能的途径,并指出这一理论对落后国家的适用性。恩格斯的这一探索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他们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之路何以可能,这是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歧见的重大理论问题。俄国村社社会主义的"跳跃论"由于片面强调落后优势,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在第二国际内部,考茨基等人的"早产论"表明了他们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对态度,卢森堡则对十月革命道路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从理论上回溯,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出发,论证了俄国在占有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可能。列宁以"颠倒过来的革命思想"阐述了俄国在革命基本条件成熟时,先夺取政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思想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违背历史规律,而是具有其选择依据。但是,这些国家在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后,必须正确处理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跨越与文化滞后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勇 《理论月刊》2003,3(4):30-32
马克思对俄国公社问题的探索,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原著和历史重新解读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人们头脑中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予以澄清,同时指出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二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中出来的,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教育思想在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意义。马克思倡导辩证把握社会实践的教育功效,实践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又要关注实践思维在实现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毛泽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教育思想,指导中央苏区的革命教育,广泛开展群众社会教育活动,苏区形成了"全民皆师、全民皆生"的社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指出,农村公社(亦称村社)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从印度到俄国,从大洋洲、非洲到南北美洲,村社的遗迹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北方某些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和南方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中,直到解放前夕还保留着村社制或其残余。这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的研究,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所不可缺少,而且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消灭私有制和阶级而进行的斗争,也将提供某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