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正>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会上,他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2.
<正>王金南(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红线体系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统筹京津冀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  相似文献   

3.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  相似文献   

4.
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也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京津冀区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文章以交通经济为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京津冀三地的资源、产业发展等情况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途径进行间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京畿重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6.
<正>委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影响和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好两个协同。既要在京津冀区域内统筹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又要把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去谋划落实。一是聚集一流水平的科技资源。吸引北京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际研发机构等高端资源融入本市创新体系。二是承接一流水平的高端产业。围绕天津高端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周继东 《北京观察》2015,(10):18-1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首都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三五"规划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北京的发展。北京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达较高水平,但经济社会、区域、城乡发展呈现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人民群众期待和中央要求有很大差距,尤其大城市病严重,功能过于集中,城市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超限。  相似文献   

8.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将京津冀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作为首都环境建设的牵头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服务首都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两个大局,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块短板,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坚持联合共编、联通共建、联动共治、联创共赢,努力形成环境治理区域协  相似文献   

9.
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京津冀生态环境的一体化是三个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在这方面尤其需要科技协同创新的引领和支撑。据不完全统计,京津冀地区有资源环境领域学术机构160多家,资源环境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400家。当前行政区划形成的壁垒仍制约着区域环保科技协同创新,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链条不完整、联动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  相似文献   

1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齐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这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回顾农工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政建言成果,深入了解当前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商讨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3月24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京津冀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是解决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客观诉求,是探索"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措施,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中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更为突出。鉴于此,要通过统筹规划城乡用地、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联合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等措施,以谋求城镇体系与京津的对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不管是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还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都有足够多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有足够多的科技服务资源,而其所需要空间场地和应用需求在天津与河北都可以寻找对接。京津冀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企业家共同关注的热点。科技成果转化应当成为也完全可以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抓手。广阔的共享空间为什么京津冀要协同创新?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密不可分。其一,京津冀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回顾历史,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日益突出的环境压力也成为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资源、生态、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生态紊乱、城市功能杂乱、产权关系混乱和"生态性贫困"难题亟待破解。从"京津双城记"到"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在三地产业对接协作过程中,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内涵集约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生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破解区域发展的协作难题。京津冀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成的城镇化道路,快速、浓缩的城镇化模式在新时期碰到了"天花板",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突出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法治深度合作离不开法院的司法保障。与其他四大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司法协作存在观念滞后和运作失调等不足。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考虑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借鉴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司法协作模式的优势和经验,构建因地制宜、满足需要、适应发展"两级多元一专"综合司法协作模式,并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要求,探索建立"一站式"信息化诉讼平台、"多元式"矛盾化解机制和"创新式"司法审判体制和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由于资源的局限性和行政规划的限制,京津冀产业各自发展,障碍较多,致使区域产业间的互动不足,资源不能自由流动。目前,合理规划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樊澄 《北京观察》2015,(6):34-36
<正>民航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调整环境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带动了社会服务业发展,大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区域,世界城市群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和东北亚地区参与世界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也必将成为类似纽约、伦敦地区的一体三地四场的机场群地区。为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构建快速、  相似文献   

20.
葛剑平 《北京观察》2014,(11):34-35
正京津冀三地政府要克服小区域本位主义的思想观念束缚,牢固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理念,以国际化大视野、大格局思考发展,以战略思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长期以来,以首都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提出了许多战略模式,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